閩北各地端午節大門為什麼要掛菖蒲?
閩
北
民
俗
漫談閩北.風土人情
在這裡有
南平當地風土人情、習俗,
它記載了打牙祭、迎喜神、鬧社火等
諸多閩北風俗的有關內容。
每周我們將定期與你見面,
一起漫談閩北風俗。
閩北各地端午節大門為什麼要掛菖蒲?
在很早的時候,民間就有端午節的這天,都會在自家門口上掛菖蒲和艾草的習俗。傳說在大門上掛菖蒲能夠使人走運,又能使家中平安無事。因此,這一習俗一直沿至今日。
相傳,有一位窮秀才的妻子端英,長得乖巧玲瓏,十分能幹。一年大旱,草木皆枯。五月初四那天,端英心想,明日可是端午節,又是我的生日,家中一貧如洗,可怎麼弄得熱鬧些呢?突然,她看見房腳邊公公種的草藥——菖蒲。於是她挖掘了菖蒲,洗凈後掛到了大門上。觸景生情,又寫了一首詩貼在旁邊。詩曰:「自嫌薄命嫁窮夫,明日端午件件無,莫叫佳節錯過去。聊將清水洗菖蒲。」
圖片來自網路
秀才傍晚回家,看了妻子的詩,差愧滿面,便返身而去。走不多時,抬頭髮現田間一頭老黃牛。秀才看看四周無人,他想,日下大旱之年,到哪裡去借錢?何不將牛牽去賣掉,弄幾個錢,好讓妻子高興高興。秀才便去牽牛。哪想到沒走三里路,被牛主人追上來,一把扭住,送到知縣那裡。知縣向秀才問罪,秀才無可奈何,只好把妻子如何賢淑,自己如何貧困以及掛菖蒲和作詩的事情訴說一遍。知縣不信鄉下女子竟也能吟詩,便差人傳訊秀才妻子。
端英來到大堂上,知縣問道:「詩真是你寫的嗎?」
「大人在上,是民女寫的,不知觸犯何法?」
知縣思忖片刻,婉轉地說:「婦人不知,詩沒犯法。只因你丈夫憐憫你,去偷人家的牛,被送本縣。秀才偷牛,天下恥事,不問此罪,民憤難平,你看如何?」
圖片來自網路
端英聽後,淚如泉湧,說道:「知法犯法,理應重判!」
知縣道:「言之有理,但本縣憐你區區弱女子,丈夫坐牢,家貧如洗!今後怎麼度日?你既會作詩,本縣即令在堂上走三圈,再作四句,成一首七絕,如何?本縣願助銀子五十兩,給你苦度光陰。」
端英聽罷,要過筆墨,一氣呵成,呈於知縣。這四句詩是:「滔滔黃水向東流,難洗今朝滿面羞。自笑妄身非織女,郎君何事效牽牛。」
知縣哈哈大笑:「你雖非織女,但不相上下。本縣如判你丈夫坐牢,你夫妻倆不是牛郎織女了嗎?」即刻拿出五十兩銀子,叫兩人快回家。
因掛菖蒲竟如此走運。何不妨此討個吉利?從此,每逢端午節,大門上掛菖蒲的人家越來越多,流傳至今。
作者簡介
黃睦平,筆名老木,新聞記者,中國文藝家協會會員,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延平區作家協會副主席。長期以來致力於閩北民間文化、旅遊文化、風俗民情、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研究,出版《閩北民俗》《俗話閩北》《點點羅》《梅朵朵》《閩北民俗由來》等專著。
新書簡介
《閩北民俗由來》,生於斯,長於斯,而傳於斯,真正是閩北本土的故事。其樸實無華,妙趣橫生,值得一讀。
編輯:小北
TAG:最閩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