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陸地巨獸丨重達1350噸的德意志「黑科技」巨炮,曾一炮爆了地下30米處的彈藥庫

陸地巨獸丨重達1350噸的德意志「黑科技」巨炮,曾一炮爆了地下30米處的彈藥庫

原標題:陸地巨獸丨重達1350噸的德意志「黑科技」巨炮,曾一炮爆了地下30米處的彈藥庫


啊嘍哈,今天依然是我們的武器巨大化系列,作為誕生數百年的經典裝備,火炮可謂沙場常青樹。其憑藉巨大的威力及對戰局的重要影響,而贏得「戰爭之神」的美名。那麼史冊之上、眾神之間,又有誰能稱王呢?本期「巨型兵器」系列,我們就來說說...


火炮界的「眾神之王」


超級巨炮的故事


本 期 視 頻



一戰的重炮記憶


眾所周知,一戰最明顯的標誌就是:鐵絲網,機關槍,兇橫的火炮排成行!這一時期,塹壕戰成為戰場常態,在雙方僵持的戰線上,修建了綿延不斷的塹壕、工事與要塞。為粉碎這些「路障」掩護己方攻勢,重型火炮愈加的被重視。



塹壕戰可能是人們對一戰最直接的記憶了


重炮之重,除體現在威力上外,也體現在重量上。相對於中小口徑火炮,大口徑重量大,難以快速運輸、機動。為了解決此弊端,各國開始重新審視1850年代就已誕生的想法:將重炮「搬」到火車上,依託發達的鐵路網進行機動。這是因為鐵路的承載能力遠超公路,在車載火炮的選擇上也有較大的空間。而後這類火炮也得名「列車炮」。



一戰期間 德軍正在操作「列車炮」


作為火炮運用的「專家」之一,德國自然不會在列車炮的發展上屈居人後。而負責德國列車炮開發的,正是「炮界標杆」——克虜伯公司。他們繼初代170mm列車炮後,將210、280mm,甚至是380mm的火炮都搬上了火車。這些重炮雖然並未能夠挽回第二帝國,卻也使克虜伯積累了相關經驗,為將來做準備。


中國與克虜伯交集最深的恐怕就是李鴻章和北洋水師,圖為威海衛的克虜伯岸防炮


為「馬奇諾」而生


到了二戰,「塹壕戰」的某些思路一定程度上被延續下來。特別是法國人,由於戰術和經濟等原因,竟在邊界上修出了一整條360公里的「馬奇諾防線」(當然後來證明還是不夠長),堪稱防禦工事的世界級典範。面對此種狀況,元首在苦思破敵妙招的同時,也在研究正面硬剛的對策。



「馬奇諾防線」屬於一個超級巨大和複雜的要塞群,其耗資巨大佔到了法國國防預算的半數,卻迎來瞭然並卵的解決


1934年,德軍總參謀部指示克虜伯公司,一定要生產一款巨炮,能在法軍火炮射程外,對著「馬奇諾防線」來一炮!1936年元首參觀克虜伯工廠時,親自詢問了設計巨炮的可能性。畢竟,作為當時的德國統帥、一戰的參戰小兵,元首對重炮的威力還是有相當認識的。



克虜伯工廠一角


到此,元首金口一開「炮~要~大」,巨炮的設計建造自然就被提上了日程。1937年,克虜伯公司正式開始了「巨炮」的研製工作。按照最初的設想,「巨炮」必須能夠穿透1米厚的鋼板、7米厚的混凝土或30米厚的泥土。


德軍對古斯塔夫巨炮的性能要求


因此,最終它長達47.3米 配備長達32.5米的超長炮管,寬7.1米,高度更是達到11.6米,其最終體重達到了1350噸,可將7噸重的炮彈投射到37公里甚至更遠,口徑也是膛線炮中前無古人的800毫米。來者嘛,問問美國人的小戴維。



古斯塔夫火炮三視圖,與鐵軌對比來看,其體積已遠超常規


大建的過程自然是漫長的,而且當然會遇到不少問題。頭等大事就是錢,建造這種巨無霸的花費大概在700萬帝國馬克,而當時德國主力戰車的價格大約為15-30萬帝國馬克一輛(虎式的造價約為25萬帝國馬克)。但項目又是元首欽定的,所以陸軍只能咬緊牙關,讓克虜伯公司將計划進行下去。



虎式坦克當年的造價約為25萬帝國馬克,而兩台「古斯塔夫」炮的造價足以購買56輛虎式


其次就是「膛線」問題,要想在30多米長的炮管中車出一圈圈膛線,可不是件容易事兒。這點就連克虜伯公司也犯了難。最終只得採用兩段式的身管結構,以付出降低身管壽命和可承受膛壓為代價,減低加工難度。


從炮管中爬出的德軍士兵以及隱約可見的「膛線」?


1941年,元首期盼已久的巨炮,終於從圖紙變成了現實。首炮以「小阿爾弗雷德·克虜伯」之父「古斯塔夫」命名。次炮則以工程師的妻子「朵拉」之名命名。



希特勒與古斯塔夫·克虜伯握手(古斯塔夫巨炮正以其名字命名,而他本人其實是入贅克虜伯家族的)


陸地巨獸之吼


言歸正傳,「古斯塔夫」設計時的假想敵是法軍的馬奇諾防線,但另一邊的法國人卻不怎麼爭氣,1941年時早就被打趴下了。所謂西方不亮東方亮,蘇德戰場讓「古斯塔夫」巨炮有了一試身手的機會。



德軍進入巴黎,而「古斯塔夫巨炮」的原定目標——馬奇諾防線,則成了史上最大的笑話之一


常言道「天子出征,諸侯隨行」,為了「伺候」好這門巨炮,德軍專門配備了近四千人的隊伍。其中250人進行火炮組裝工作,2500人專職建設鐵軌,以方便火炮調整射擊方向,另外還配有專屬高炮營擔任防空護衛。


「古斯塔夫」體積巨大,其用來調整設計方向的軌道,也是專屬部隊專門搭建的


在圍攻塞瓦斯托波爾的戰役中,由於蘇軍被團團圍住動彈不得,「古斯塔夫」巨炮從容的發射了48發炮彈,暴打了「斯大林」、「莫洛托夫」等多座堡壘。在打擊白崖據點時,還人品爆棚的一炮洞穿了10米厚的混凝土牆(據稱此據點位於地下30米處),爆了該據點彈藥庫,引發大爆炸,導致據點完全摧毀。



「塞瓦斯托波爾」有多慘,看看戰鬥後的照片就知道了



被摧毀的高爾基炮台


此役嘗到甜頭後,德軍又將「古斯塔夫」運往北部,準備對著「列寧格勒」也來一發。但計劃有變,「古斯塔夫」才得以回到德國本土進行翻修。相對而言,「朵拉」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其原本計劃參與斯大林格勒戰役。但準備工作尚未完成,就聽聞前線態勢急轉直下、包圍圈即將崩潰的消息,未免蘇聯人窺測神器,朵拉只得收拾行裝趕緊跑路。



大炮配巨彈:古斯塔夫重達7噸的炮彈


到1944年,第三帝國已是大廈將傾之勢。正在當年8月,波蘭華沙起義爆發。為了達到鎮壓目的,德國人在此使用了這款「對城寶具」,在據華沙城30公里處,接連發射了30多枚炮彈,造成了無數平民傷亡。而這也是「兩姐妹」的謝幕演出了。



古斯塔夫巨炮,注意其旁邊「渺小」的坦克


據查,「古斯塔夫」兩姐妹自誕生到謝幕,共發射百餘枚炮彈。但所得戰果聊聊,其中最輝煌的也就是「塞瓦斯托波爾戰役」中的表現了。1945年4月14日美國人抵達的前一天,為免落入敵手,古斯塔夫巨炮先行「自毀」。5天後的4月19日,「朵拉」也緊跟腳步迎來終焉。



少女兵器圖鑑中古斯塔夫形象


最終,眾神之王——古斯塔夫,站立於集體癲狂的奇蹟之巔,降下天罰又迅速分崩離析。靠信仰支撐的碩大身軀閃爍著堅毅的金屬光澤,卻終究在歷史的車輪下脆弱無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事編輯部 的精彩文章:

伊朗戰機失控墜毀,飛行員全靠中國裝備保命?簡述中國彈射座椅發展歷程...
失利畫面曝光,中國空中加油還有哪些短板?

TAG:軍事編輯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