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梅毒,這味中藥材就能搞定

梅毒,這味中藥材就能搞定

梅毒

是由蒼白(梅毒)螺旋體引起的慢性、系統性性傳播疾病。主要通過性途徑傳播,臨床上可表現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潛伏梅毒和先天梅毒(胎傳梅毒)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列為乙類防治管理的病種

土茯苓


來源產地

《中藥大辭典》

為百合科植物土茯苓的根莖。秋末冬初採挖,除去蘆頭及鬚根,洗凈泥沙,晒乾,或切片晒乾。

生長於山坡、荒山及林邊的半陰地。分布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等地。主產廣東、湖南、湖北、浙江、四川、安徽等地,此外福建、江西、廣西、江蘇等地亦產。


炮製

《中藥大辭典》

用水浸漂,夏季每日換水1次,春、秋每2日換水1次,冬季可3日換水1次,防止發臭,以泡透為度,撈出切片,及時乾燥。


性味功效

《玉楸葯解》黃元御

味甘,氣平,入足少陰腎經。利水瀉濕,燥土健中,壯筋骨而伸拘攣,利關節而消壅腫,最養脾胃,甚止泄利。

土茯苓燥土瀉濕,壯骨強筋,止泄斂腸,極有殊效。善治癰疽瘰癧,楊梅惡瘡。

歸經

《玉楸葯解》

歸腎經

《中藥學》 凌一揆主編

土茯苓 (《本草綱目》)

【性味歸經】甘、淡,平。歸肝、胃經。

【功效】解毒,除濕,利關節。

【應用】

1.用於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劑而致肢體拘攣者。本品有解毒、利關節之效。可用較大劑量單用或配伍金銀花、白鮮皮、甘草等,如復方土茯苓湯。

2.用於火毒癰癤、熱淋尿赤澀痛之證。有解毒和除濕熱功效。治瘡毒多與銀花同用;治熱淋可配伍木通、蒲公英、篇蓄等。

【用量】15?60g。


張秉成《本草便讀》

土茯苓 利濕分消。皆謂邪留下部。舒筋定痛。多因毒伏經中。以能制輕粉之留邪。入胃通肝及腎。故為治下疳之良劑。性平味淡而甘。可助土以強脾。藉遺糧而當谷。(土茯苓一名仙遺糧。味甘淡而平。益脾胃。化濕邪。服之可當谷不飢。故有遺糧之名。今人概以治楊梅惡瘡。毒竄筋骨。肌肉潰爛等證。亦不過因土茯苓之味甘淡。甘能解毒。淡可分消。又能益脾胃。使土旺濕除。肌肉自愈之意。非土茯苓可以治瘡也。)

土茯苓治梅毒,解毒240g。

《本草正義》:「土茯苓,利濕去熱,能入絡,搜剔濕熱之蘊毒。其解水銀、輕粉毒者,彼以升提收毒上行,而此以滲利下導為務,故專治楊梅毒瘡,深入百絡,關節疼痛,甚至腐爛,又毒火上行,咽喉痛潰,一切惡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蒲公英智慧 的精彩文章:

TAG:蒲公英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