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攻克世界難題,在沙漠中成功量產水稻,中東國家一片歡呼
近期,迪拜的沙漠中竟然出現一片綠油油的景象,原來是中國的水稻種植在那裡。由中國工程院士袁隆平率領的青島水稻研究中心團隊在迪拜的熱帶沙漠做種植水稻的研究實驗,根據實驗測試最終得出結果,水稻每畝的產量比預期產量高出500公斤,這給沙漠周邊的人民提供了巨大的糧食保障,也為全球輸送糧食和改變地球生態環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一切都是中國的功勞。中東國家聽到這個消息可謂是一片歡呼。
眾所周知,糧食是每個國家最根本的命脈,它的重要程度甚至超過了石油,當年蘇聯糧食的自給能力低於70%,所以每年要花很多資金進口糧食,比如歐美這些國家,價格也高的離譜,而且只要美歐心情不好,蘇聯的人民就要忍受飢餓。
近代的中國可以說是千瘡百孔的,早期的戰爭和天災,可以說是民不聊生,當時民國時代的中國甚至被國外稱之為「饑荒這國」,民國時期中國人口死亡率非常高,死亡率常年保持在25‰—33‰之間,壽命奇短,人均壽命不到35歲,可見當時的中國人民經歷了多少的痛苦和磨難。根據後來統計,在民國時期因為饑荒糧食極度缺乏,當時餓死的人高達5600餘萬人。
那時候的農村的狀況非常凄慘,和袁隆平心目中的綠色田園生活相比形成了極大的反差,他意識到,中國不能任由這樣,要強大起來,首先必須要解決百姓挨餓問題,當前重中之重的就是農業,於是袁隆平勵志要把中國的農村建設成心中夢想的田園生活。
當時的美國、日本都是比較發達的國家,他們在研究雜交水稻的培育花了巨額的資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設備,1926年開始幾十年過去了毫無收穫。當時袁隆平心裡暗暗發誓:別國做不成的事,中國人在這方面一定要成功。
袁隆平在得到國家的批准和支持後,就和他的助手做起了這方面的研究,最初培育雄性不孕株。為此他們跑遍了中國的大江南北。有一次在雲南做研究的時候,遭遇到了7.2級的地震,當別人都在逃命,他和手下科研人員卻屢次的進入危房,只為搶救一顆顆寶貴的種子。
此後,經過他們一次又一次的改良,糧食的產量逐步的上升,在全國推廣雜交水稻的技術得到認可後,從此登上了中國農業舞台的巔峰。西方發達國家一直認為我們中國研究不出雜交水稻的方法,在搞研究之前,西方國家給予我國的是譏笑和嘲諷,當聽到中國成功了消息後,他們先是質疑、震驚,打聽之後,為雜交水稻做出巨大貢獻的竟是一名鄉村老師。
1982年,國際開展了水稻研究會議,此次會議袁隆平被評為「雜交水稻之父」的殊譽。到了1988年,雜交水稻已經佔了我國稻田總量的50%,當時被國外稱為「東方魔稻」,當時世界各國都很驚喜,投來羨慕的目光。還有眾多國家紛紛投來橄欖枝,請袁隆平去他們國家做技術指導,其中包括美國、法國、德國等國家。
1996年,袁隆平做起了「超級雜交稻」的研究,4年後成功,超級雜交稻的每畝的產量高達700公斤,世界再次被轟動。在袁隆平研究超級水稻成功的第10年,也就是2016年,聯合國對我國的糧食援助終止,聯合國26年對中國糧食援助被袁隆平畫上了完美的句號。與此同時,袁隆平帶領團隊提出對」海稻86」改良,海水稻經過簡單的處理海水然後澆灌到稻田的實驗也大獲成功,海水稻試驗時的每畝產量就已達到500公斤,一年後再次測試竟然突破每畝621公斤。
20世紀末,美國的經濟學家布朗還曾提出疑問,21世紀的中國誰來養活,但是隨著雜交水稻的研究成功在中國大面積種植時,吃不飽這個問題就再也沒人質疑過了。中國高達2.5億畝雜交水稻的種植面積,面積佔比57%,產量佔比65%,每年多產出來的糧食至少多養活7000萬人。
現在的中國不但能自給自足,而且在全世界雜交水稻也得到了大規模的推廣。在2015年,雜交水稻在外國的種植面積就達到600萬公頃,印度是最大受益者,有200多萬公頃,之後是孟加拉國、越南、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在發展中國家的增產率達到30%,在美國這種發達國家的雜交水稻也比當地增產20%-25%。
如果雜交水稻能佔全世界稻田的50%,那麼全球美年將有1.5億噸糧食的額外產量,可以多供給4億到5億人口。美國知名農業學家帕爾伯格曾這樣說過袁隆平,只穿三四十塊的衣服,扎十塊的領帶,但就是這樣的人把祖國的利益始終放在第一位,爭取了寶貴的時間解決了百姓溫飽問題,並將引領中國以及全世界人民過上不再飽含飢餓痛苦的美好生活。
如今袁隆平老師已經88歲高齡,但他依然在科研前線奮鬥著,為了他的夢想他還在拼搏著,袁老師曾經說過他的夢想就是:田裡的水稻長得像高粱一樣高,稻穗像掃帚一樣長,顆粒像玉米一樣大,我在田裡走累了,就在稻子下乘涼.
TAG:假日親子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