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直在突破自我
初夏時節,萬木蔥蘢,華北某機場戰機起降頻繁,中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飛行訓練緊張有序。一架架殲—10戰機騰空而起,飛向碧藍的天空……
臨近正午,隨著第一批次戰機著陸,記者終於見到了他——濃眉大眼,留著板寸髮型,身姿筆挺。他是這個旅的飛行大隊長、飛行教員湯崢。
一個起落就含300多個動作,時刻面對殘酷淘汰
1981年,湯崢在重慶出生。和很多男孩子一樣,湯崢從小喜歡軍事,家裡的軍事雜誌多得放不下。
他對空軍格外著迷,每當頭頂有飛機飛過,他就會仰著頭,想像自己有一天也能駕駛戰鬥機飛過腳下的山河壯麗。
2000年,湯崢由高二升入高三,終於盼來空軍招飛的日子。經過嚴苛的初檢、複檢和定檢,湯崢如願以償考入空軍長春飛行學院(現更名為空軍航空大學),成為第四十二期學員。
期待中,飛行員有著無限風光和豪氣,真正走近,湯崢才意識到一名戰鬥機飛行員時刻面對淘汰的殘酷。他們的飛行生涯,一直在闖關。
每天早上出操,300米、600米、900米,湯崢分別要在規定時間跑完;轉懸梯、固滾輪,一直轉到吐;文化課後,再跑上1萬米。為了讓操縱飛機的身體保持最佳狀態,飛行學員的體能訓練近乎瘋狂。
然而,高強度的體能訓練只是入門關。戰鬥機飛行員的工作技術含量極高,僅一個起落,就包含300多個動作。飛行員還需要掌握飛行原理、雷達、電抗、武器等多項專業知識。從入學那天起,他們就開始面對極殘酷的淘汰:體能、文化課、定期體檢,最後到飛行篩選,綜合淘汰率超過六成。
即便順利畢業,到了飛行基地,考試與淘汰依然如影隨形。從二代機改裝三代機時,湯崢的航理教材就有一大摞,近1500頁。一本108頁的飛行員知識手冊需要從頭背到尾。每周考試,95分及格,不及格就要被淘汰。
畢業後,湯崢幾乎飛過當時所有國產機型。從殲教—5、殲教—6到殲—7,工作每調動一次,他就飛一種新機型。每飛一種新機型,就要背一摞新教材。當調到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時,湯崢暗喜,心想終於能一展身手了,然而,3年時間裡,他一場表演都沒飛過,自嘲是「板凳」隊員,至今這仍是刻在他心中的遺憾。
每個細節都是壓力,嚴苛訓練是最好的禮物
飛的時間長了,經驗多了,湯崢也由一名飛行學員成長為飛行教員,從八一飛行表演隊調動到中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
在人們看來,完成一次飛行訓練,就是滑行、起飛、空中動作、返回機場安全降落。但對飛行教員來說,每個細節都是壓力。
一名合格的飛行員,在飛行技術上,必須具備空戰、夜間空戰、海上空戰、機動轉場、空中加油、低空超低空飛行、對敵突擊、複雜氣象條件下作戰8種能力。以前,湯崢專心練自身技術,只要自己飛得好,任務就算完成。如今當教員,自己做得好還遠遠不夠,還要給學員講清楚,弄明白,對學員負責。
一次地面模擬機訓練,湯崢要求帶教的飛行員連續做20個盤旋動作。做完這20個動作,飛行員下了模擬機累得手都發抖。問他為什麼不練得緩和一點,他搖搖頭:「訓練離戰場越近,戰時取勝的把握才越大。以前當學員的時候,自己對自己負責,覺得苦和累咬牙忍過去就好了。現在當了教員才明白,嚴苛的訓練是教員給學員最好的禮物。每一次突破極限的訓練,都是以後戰場上殺敵制勝的一個砝碼,保全生命的一絲希望。」湯崢說,現在正是殲—10戰機列裝關鍵期,這個過程中,既有年輕飛行員,也有老飛行員,甚至還有領導幹部,他都一視同仁,有問題就當面指出。
從為演而練到為戰而練,湯崢知道僅僅飛行動作熟練還不行。一有時間,他就和戰友們一起鑽研戰術,抓住一切機會和其他國家的飛行教員交流戰術理念。「熟練的操作與最先進的戰術理念相結合,才是真正的戰鬥力。」
每年在家不超過一個月,妻子說只希望他起落平安
嚴厲的教員,拚命的軍人,鐵打的漢子,這些都是湯崢的標籤。然而,提及家庭,湯崢眼神卻黯了下來。低下頭,臉上滿是遮掩不住的愧疚。
和媳婦蔡文娟結婚時,湯崢駐地在天津,媳婦在北京;後來,湯崢又換了兩個單位,駐地還是在天津,媳婦還是在北京。2017年,湯崢因為工作需要調動到河北,媳婦依然在北京。
別人家的燈壞了,有人給修好。東西重了,有人幫忙提。下水道堵了,有人給疏通。遇到不順心了,有人能傾訴。可結婚這麼多年,蔡文娟里里外外都是一個人扛。
後來,他們有了寶貝女兒,湯崢的牽掛和愧疚又多了一分。今年,女兒馬上就要9歲了。9年間,湯崢每年在家的時間不超過一個月,平均每個月回家一次,幾乎錯過了女兒成長的全部重要時刻。
幾天前,女兒還大哭了一場,本來說好上周末回家領女兒去游泳,她盼了好長時間,結果周末臨時有飛行任務沒能回去,孩子眼淚嘩嘩往下掉,哄了好久都沒哄好。「還好現在能手機視頻,每天還能見見媳婦,見見女兒。」
小時候,女兒對「爸爸」這個詞完全沒有概念,聽見別的小朋友叫爸爸,自己也跟著別人叫爸爸。每年春節,萬家燈火,合家團聚,他家的餐桌上卻總少一個人。女兒看著人家的爸爸牽著孩子的手走在路上,總說很羨慕。有人問蔡文娟,嫁給湯崢後悔不?她搖搖頭:「結婚前就有這個思想準備,2015年,看到他駕駛的戰鷹飛過『九三閱兵』觀禮台的那一刻,我覺得一切付出都值了。軍人是個神聖的職業,萬家燈火,總得有人守護。我只希望他起落平安。」
TAG: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