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六十歲才當上縣令,僅僅幹了四年,就被人口口傳誦

他六十歲才當上縣令,僅僅幹了四年,就被人口口傳誦

相信很多人都曾經讀過「三言」,它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的合稱,也是中國白話短篇小說的經典之作。它的作者馮夢龍也因此廣為人知,成為明代極負盛名的文學家。可您是否知道,他也是一名受老百姓歡迎的好官,而且他僅僅當了四年的縣令之後,就取得了極好的官聲。

因為屢試不第,一直和官場無緣,馮夢龍這才轉為文學創作。除了「三言」外,他還有《新列國志》、《增補三遂平妖傳》、《古今烈女演義》、《廣笑府》、《智囊》等等三十多種著作。

就在他對仕途已經灰心絕望的時候,崇禎三年,他意外的被朝廷補授為貢生。次年,馮夢龍被破例授予丹徒訓導之職。在崇禎七年,他被任命為福建壽寧知縣,此時的他,已經是六十歲的老人了。

一般來說,知縣都是由新進士或者在朝廷鍛煉了幾年的年輕官員擔任。他們年富力強,又有建立功業的迫切希望,所以更能在基層將「父母官」的角色做好。六十歲在當今社會都已經邁入了退休的年齡,在明朝更是垂垂老矣,要麼已經成為權臣,要麼歸隱山林。當壽寧縣的百姓迎來這樣一位老知縣時,所有人都認為他只是來養老的,都為朝廷的決定而沮喪。

然而,馮夢龍卻將小官做得比年輕人更有幹勁,如同一頭不知疲倦的老黃牛,在窮鄉僻壤,在被倭寇蹂躪得民不聊生的壽寧,踏實的做出了一番功業,被百姓交口稱讚。

來到壽寧縣後,馮夢龍聽到百姓最頭疼的第一件事就是虎患。當時的猛虎不如現在稀少,也並非保護動物,而是人人喊打的大蟲。壽寧縣的城牆早在七十多年前就被倭寇破壞,一直又沒有修理,因此,老虎進城傷人的事情層出不窮,百姓終日提心弔膽,惶惶不可終日。

修城牆,這是最根本的辦法,但因為經費難以到位,一時半會修不好,所以壽寧縣的城牆已經倒了七十多年還沒修繕。

虎患嚴重到什麼程度呢?馮夢龍自己在《壽寧待志》提到:

余蒞任日,聞西門外虎暴,傷人且百餘矣。城門久廢,虎夜入咬豬犬去。

當地人都知道是城牆的問題,但也沒有辦法,只能求助於城隍。這種方法當然沒有效果,馮夢龍遍訪鄰縣的高手,終於有了主意。他找到一個周姓獵戶,做了一個機關,上面放有一隻羊作為誘餌,老虎吃羊的時候,就落入機關。這種機關,馮夢龍自掏腰包購買了好幾個,並買上羊放在老虎經常出沒的地方,命令人守候。效果怎麼呢?非常棒,「半載間,山後、溪頭及平溪連斃三虎,自是絕跡」。

儘管虎患已經解除,但馮夢龍知道,修築城牆才是根本之道。他:「申請各台捐俸蠲贖,重立四門譙樓,城之崩潰處悉加修築」。另外,他還完善了制度,在城樓之上還設立了一面大鼓,並有專人把守。這樣一來,壽寧縣的百姓沒有了虎患,心裡安定了一大半。

壽寧縣是當年倭寇為患的重災區,雖然戚繼光掃平倭寇後,已經沒有大規模的襲擾,但小的匪患仍然是不絕的。何況在當時明朝末年,天下大亂,到處民不聊生,壽寧縣的兵員嚴重不足,本應該是兩百名,因為財政原因縮減到一百名,還要承擔催繳賦稅,衙役、押解犯人、守倉庫、守監牢、送文書等等工作,連衙門的鼓手、號手,都佔了這個編製,要讓他們起到防範賊人的作用,完全不行。

這時候的馮夢龍,明知道增加兵員是不可能辦到的。他只能從提高現有兵員的素質出發,聘請了一正二副三位教師,提高兵員的戰鬥能力,並且他每個月必定親臨檢查,嚴加賞罰。在知縣的重視下,這些兵員也知道責任重大,經常在閑暇時間主動去參加訓練。

馮夢龍擔任知縣的時候,已經是亂世開始了。因此,他重視當地的治安,對於其它陋習也下了大力氣整治。當地遠離中央,民風彪悍,對讀書不重視,他就擴大學堂,聘請名師為當地人講學,提高教育氛圍。當地重男輕女,經常將女嬰溺死,他寫下《禁溺女告示》,嚴禁拋棄、溺死女嬰,被稱為「千古第一告示」。

俗話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知縣雖然沒有知府官大,但也有不少人巧取豪奪。然而,馮夢龍當官只有帶頭捐出微薄的俸祿,從來沒有取過百姓一絲一毫。他只做了四年縣令就因年老而歸鄉,他走時,壽寧縣萬人相送,依依不捨。

喜歡請點擊關注,天天為您帶來有趣的歷史。

參考資料:《壽寧待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唐朝有一類官職,大多由女人們任命,求官之人絡繹不絕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