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滅亡很多人說是「天意」,這是真的嗎?看了這三件事自然明了
人類的傳承往往伴隨著人禍天災,自古以來我國地域廣袤,天災發生十分頻繁。據統計,從西漢建平元年到抗戰勝利這兩千餘年裡,中國總共發生的旱災與水災數量之和為兩千零八十五次,平均下來每年都得發生一次。除此之外,期間發生的例如:海嘯、蝗蟲、颶風、瘟疫、地震等災禍更是不計其數。
我國流傳下來的文學作品中,對這些天災的描述不勝枚舉,如,杜甫的《夏日嘆》就曾寫到:「已經許久未曾打雷降雨了,就像是節令反常一樣,大地上的萬物就算是下雨也無法恢復生機,因為,土地都已經徹底乾枯。」鳳陽花鼓戲中的一句唱詞更是直白:「自從朱家登上皇位,每過十年得有九年發生災荒。」
可以說,這些文學作品的表述正是我國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天災寫照,甚至,在明朝統治中原不到三百年間,這段時間裡全國各地有記載的地震居然發生過一千餘次,頻繁到令人髮指的地步。
朱元璋開創國號之時,地震偶有發生,但震級並不高,並未給地方帶來巨大的影響。洪武十一年寧夏地區就發生過一場地震,據說,當地東北城牆崩塌長達三丈半。雖說,連城牆都遭到破壞,但這種地震並未造成人員傷亡,老百姓充其量受了場驚嚇。
可是,隨著時間推移,全國地震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震級也越來越大。正德年間,山東地區發生大地震,大家峪山崩地裂。嘉靖五年,貴州安南同樣發生了大地震,無數民居被損毀。到了嘉靖三十四年,華縣爆發了一場震級達八級的大地震,據統計,當時總共有八十三萬人遇難,堪稱世界上傷亡人數最大的地震。
由於,地震發生時正值深夜,地震範圍又覆蓋了大半個中原十餘個省,幾百個州縣,波及到的地區建築物大部分都受到損壞。震源附近到處都是巨大的地縫,從裡面甚至噴湧出了水生物、船板。渭南縣城整體海拔沉降了一丈有餘,華山、終南山等地均發現了「山鳴」這種現象,黃河水域一連幾日清澈見底,極為反常。
這場大地震之所以死亡了八十萬人,其中,很大原因是由於地震引發洪水等連鎖災害,加上,當時條件落後,災區瘟疫泛濫,無數百姓慘遭不幸。
萬曆年間,甘肅地區發生地震,共計八百餘人遇難。天啟二年,平涼等地發生地震,破壞城牆近八千丈,破壞房屋一萬一千八百間,一萬兩千餘遇難者死於這場天災。過了四年,靈丘縣午夜再次發生地震,餘震持續了一個多月,當地所有城牆房屋全部變成廢墟,死亡的當地人達五千二百人,暫住在靈丘縣的商人死亡數無法估量。
就在靈丘縣地震前一個月,京城西南方火藥庫發生了一起極慘烈的爆炸事件,無數庫存火藥火器被引爆,爆炸範圍覆蓋直徑近一公里,兩萬多名無辜百姓死於這場災難。可是,這場爆炸的起因至今都是個謎,有人猜測是火藥保存不當發生爆炸,也有人說是地震引發的,還有人將起因歸咎於天降隕石,總之,眾說紛紜,時至今日早已成謎。
這一年的中原可謂多災多難,除了這兩場重大事件外,努爾哈赤率領滿清軍隊強攻寧遠,幸虧當地守軍殊死一搏,才使城池免落清軍之手。可惜,戰亂一起,山西地區老百姓開始嘩變,當地居民無糧可食,只能靠吃樹皮維生。老者幼兒身體衰弱,死傷最多,其餘青壯年剝取樹皮果腹,樹皮吃光了就拔野菜填肚子,最後,連田裡剩下的麥葉也被分食殆盡。
並且,據文獻記載估計,萬曆年間的大旱自然變異非常明顯,黃河和海河流域多數地區持續4年少雨。1640年年降雨量不足300mm,5-9月不足200mm。華北地區1640,1641年連續兩年的降雨量均遠低於現代大旱的1959-1960年。1637-1643降水距平值也顯示出1637年開始急劇下落的趨勢,1640年達到歷史最低,1643年稍微趨於好轉。
在此期間,百姓流離失所,有的四處乞討,有的跳崖自盡,有的砍斷樹木揭竿而起,然而,當地官員充耳不聞,可以說,這個時期的百姓之苦,堪稱絕無僅有。
現代科技發展迅速,地震學家紛紛開始論證我國地震活動的分期,最終,確定明朝中後期是我國歷史上地震活動的頻發期——「小冰河期」,在此之前,則是一段相對平穩的地震平靜期。明朝中後期地震的發生率達到百分之三百多,幾乎,每年都得發生三次地震。在這個地震頻發的年代,朝廷內部昏庸腐化,外虜虎視眈眈,最終,受害的只有流離在外的老百姓。
並且,明朝所遭遇的「小冰河期」的冬天非常寒冷,尤其是末期的1580-1644是最為寒冷的,在一千年里是最冷的,在一萬年里也是第二位的,在一百萬年里也能排進6-7位,是相當寒冷的。可以說,人類進入文明時期以來,這是最寒冷的時期。
而百姓居無定所,無奈之下只能吃觀音土滿族飢餓,甚至,易子而食,走投無路之下舉事揭竿對抗皇權,一個朝代就此陷入惡性循環,最終,在內憂外患之下明朝被徹底推翻。
參考資料:
『《明朝確實亡於天災》、《明史》、《小冰河期》』
※這個時期成了文人的噩夢,誰要敢亂髮表一個字,立馬死無葬身之地
※聽到一個消息,杜月笙一口氣沒上來,他狠有人比他還狠
TAG:山川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