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兒童遇見心理學

兒童遇見心理學

兒童遇見心理學

——淺談兒童心理學在教育工作中的應用

教育是「育人工程」,育人要先育「心」。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是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將來奉獻社會、幸福生活的基礎。隨著人們對教育事業認識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學生、家長,乃至教師已經對「填鴨式」的「教」和「說教式」的「育」持否定態度。更傾向於要求教師全面掌握學生的心理、注重師生的互動等教學心裡技巧,掌握心理學的基本知識、並將其運用於教學實踐中,這對於教師來說,單純的「教好書」已經不能滿足現代教育的發展,時代賦予了教師更艱巨的歷史任務和使命。「心理學進校園」被提上了日程。

一、了解兒童不同發展階段的特點,「因勢利導」

小學生在不同的年齡不同的年級會呈現不同的的心理特點:

一年級兒童剛入學不久,對小學生活充滿新鮮感,卻又不習慣,甚至會有一些畏懼心理,因而一時難以適應;對學習有好奇感,卻難以做到專心聽講,獨立完成作業;特別信奉老師的行為和評價;注意力不集中,情緒變化無常;行為動搖不定,自制力弱;他們好奇、好動、喜歡模仿。

二年級學生已基本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他們明白了學校的規章制度,懂得一些行為規範,願意遵守;他們開始習慣過集體生活,喜歡和小夥伴一起活動;開始有了自我控制的能力,好表現自己;好奇、好動、好模仿。

三年級學生的思維正處於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的時期,模仿性強,是非觀念淡薄;想像力豐富;感情容易激起和爆發,不善於控制,不考慮行為後果,意志薄弱,自覺性較差。

四年級學生正處在由兒童期向少年期轉變的過程中。他們的獨立意識開使增強,已經不滿足於單純地聽老師的話,也不滿足於接受課堂教學。他們愛著課外書,對自然現象、社會現象發生興趣。同學之間在學習上出現了較明顯的差距,興趣愛好也有所分化。他們對集體生活已經比較熟悉和習慣,願意參加集體活動,也逐步樹立起集體榮譽感。對日常生活的基本準則雖然知道,但往往不能自覺執行,自控能力較差。

五年級學生開始進入少年期,身心的發展正處在由幼稚趨向自覺,道德感情開始多變而且不輕易外露。已有的行為習慣日趨穩定。求知的慾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強,對新鮮事物開始思考、追求、探索。學習的興趣更為廣泛。自我意識有所發展,開始注重穿著打扮,自尊心進一步增強,自主性要求日趨強烈,但仍然缺乏自我約束的能力。

六年級學生處於大哥哥大姐姐的地位,他們開始不滿足於小學生活,嚮往進入新的更高一級的學習環境。學生獨立意識和成兒童感增強,他們不希望老師家長把他們當小孩對待,但他們在獨立處理兒童際關係和其他實際問題上還很不成熟,需要成大人的指導和幫助。同學間在學習上的差距已較明顯,部分同學有厭學情緒。

以上的心理特點分析並不能囊括所有兒童的心理情況,但是,教師要有一種「因勢利導」的情懷。根據不同年齡段的特點而採取對應的教育教學方式。

二、區別不同兒童的氣質、秉性,「因材施教」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們所說的「脾氣」是氣質的通俗說法。氣質同遺傳因素有關,具有先天性的特點。在現實中,我們在兒童的身上可以看到與生俱來的秉性。兒童在很小的時候,就可以表現出差別,有的文靜安穩;有的生性好動;有的則十分倔強等等。每個兒童的氣質總是表現出一定的類型特點,心理學上主要有四種類型。

1、膽汁質

膽汁質的兒童的神經類型屬於興奮型。在情緒活動中,一般表現出脾氣暴躁,易於激動,不能自制。在行動方面膽汁質的兒童表現出精力旺盛、行動敏捷,在思維方面膽汁質的兒童接受能力強,對知識理解得快,但粗心大意,考慮問題往往不夠細緻。一般來說,膽汁質的兒童大多是熱情而好動的孩子。

2、多血質

多血質的兒童的神經類型是活潑型, 多血質的兒童大多機智、開朗、興趣廣泛,能迅速把握新事物。在行動方面多血質的兒童反應迅速而靈活,但是他們的興趣不夠穩定,注意力容易轉移,一旦沒有足夠的刺激的吸引,常常會變得厭倦而怠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多血質的兒童給予人們們的印象是聰明、活潑好動。

3、粘液質

粘液質的兒童的神經類型屬於安靜型。不大喜歡交際,對人們不容易很快產生強烈的情感。這種兒童反應比較慢,行動比較遲緩,但是冷靜、穩重、踏實。

4、抑鬱質

抑鬱質的兒童的神經類型屬於抑制型。抑鬱質的兒童外表溫柔、恬靜,在行動上表現的非常遲緩,常常顯得忸怩、靦腆、優柔寡斷、遲疑不決。喜歡獨處,不願意與他兒童交往,他們大多是一些情感深厚而沉默寡言的兒童。

以上是四種典型的氣質及其行為表現。在現實生活中,屬於上述典型氣質類型的兒童是很少的,大多數兒童都是以某一類型的氣質為主,同時兼有其他類型的一些特點,即屬於中間類型。因此,在觀察某個兒童的氣質時,應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分析其特點,而不能根據典型氣質的一般特徵進行簡單的推測。然後在「對症下藥」注重對兒童個性的引導,重視幼兒的個別差異,尊重每一個孩子的不同之處。

三、教師適當補習兒童心理學知識,「教學相長」

俄羅斯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過:「如果教育者想從各方面去教育一個兒童,那麼,這就應當從各方面了解這個兒童……教育者應當努力了解一個兒童,看他在實際上究竟是怎樣的兒童,了解他的一切優點和缺點,他平素的一切瑣細的需要以及他的一切崇高的精神要求等等……」。所以說,教學的中心與重心是兒童,教師首先要了解教育對象。要做到這一點,不僅要求教師要有熱愛教育事業、寓教於樂的敬業精神,更要求教師要從學生心理的角度去認識學生,全面、全局的把握學生的心理動態。 這就要求新時期下的教師要了解一些必要的心理學知識。各學校也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心理諮詢室。積極創造條件,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的常識和技能,讓全體教師在日常教育管理中能夠適時、有效運用相關知識和技能對學生心理教育與輔導,解決學生日常出現的困擾。

當然,除了了解一些必要的心理學知識。教師更重要的是關注每一個個體的發展。以及在不同環境背景下成長的兒童的個性差異。例如: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進程務工人員隊伍不斷擴大,農村中小學留守兒童與城區中小學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日益增多。由於生活環境特殊,這些學生群體面臨種種心理健康危機。就留守兒童而言,由於遠離父母,親情缺失,容易出現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為孤僻等現象,有的則易躁易怒。有資料顯示,留守兒童心理問題檢出率高達57.14%。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他們由異地農村來到城裡學校,由於家庭經濟、文化背景的差異,會感覺出生地與城市的巨大懸殊,導致角色上的衝突和認同上的危機,從而產生自閉、焦慮、自我意識偏頗等心理問題。而這些個體問題都需要教育者在日常生活中去捕捉髮現,並積極的加以引導和解決。

教育,不是生產。不需要生產出相同規格的產品,不需要擴大生產規模去佔領更大的市場。教育是靠理解和寬容來引導的,允許多元化的發展,尊重個體的差異,沒有「差生」和「優生」的定義 。總之,在現代教學體系中,教師自身的心理學知識是開展良好教育的基礎,有效的心理學教學思維是成功教學的關鍵所在。讓兒童遇上心理學!

後記:感謝陳瑤湖四方小學支教的那段歲月,讓我第一次有機會親切的接觸學校教育。也感謝那段時間耐心指導我的徐老師。此文是支教期間參加《2014年度安慶市教學論文評選》參評論文。記得支教結束回校後,有一天,徐老師激動的打電話告訴我,這篇論文榮獲樅陽縣教學論文第一名的殊榮。他說,他會將我的獎章保存好等我有時間回去拿。可至今,我也沒抽出合適的時間回去。我支教的那批四年級學生已經畢業,四方小學人事變動恐怕也物是人非了。有些歲月真的只能用於懷戀了,祝一切都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司南小吧 的精彩文章:

TAG:司南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