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民國八大公子哥排名,少帥第一誰是第二?

民國八大公子哥排名,少帥第一誰是第二?

圖片來源網路

1,少帥張學良

說富貴子弟多荒唐,這話應用到少帥張學良身上再合適不過了。作為大軍閥張作霖的兒子,少帥可謂東北小「太子」,雖然生於權貴之家,他卻並無政治城府,生平專好淫樂之事,鴉片、可卡因、女明星無所不好。為此少帥曾作詩云:自古英雄多好色,未必好色盡英雄。我雖並非英雄漢,唯有好色似英雄。少帥自己的評價都是如此,其程度可見一般。

不過以上都是權貴子弟通性,應當批判,但卻不是什麼大惡,唯獨918前後少帥為保存實力、因此率東北軍撤離東北,造成東北快速淪陷,這不但加速了日本人入侵的步伐,也對當時的軍心士氣造成了相當影響,以至於八千關東軍如入無人之境,竟揚言三個月滅我中華。是可忍,孰不可忍!

不過少帥雖然劣跡斑斑,但卻也並非全無是處,張家父子雖為日本人支持,但卻並非對日本全然的言聽計從,大帥張作霖就是因為反抗日本而被日軍設計炸死,而少帥為實現國家統一,堅持改旗易幟,與國民政府形成統一政府,這一點功不可沒。其後少帥為達成統一民族戰線,因此兵諫老蔣,這一點也可以稍微彌補一下之前的不戰之罪。總的來說,少帥小節有失,大義尚存,總之歷史人物就是這樣的,是是非非,功功過過,都是由當時環境而影響的,哪是我們這麼後人說的清的呢?

圖片來源網路

2,國父之子孫科

與少帥的傳奇經歷相比,這位民國大太子明顯要遜色許多,或許因其地位不同,官方過於粉飾也未可知。不過孫科雖為國父獨子,驕奢之外卻要承受更多的壓力,他生活雖沒有少帥那麼糜爛,但沾花惹草金屋藏嬌的事情卻並不少有,只是身為國父之子還是努力有別於花花公子的少帥。

客觀地來說,孫科的確沒有其父的雄圖大略,即使與同輩的政治人物相比,他也不一定有非常突出之處,但至少不是紈絝子弟、衙內、公子哥一類人物,也並不是資質平庸、毫無想法、只能依靠父親名聲混日子的一個人。他仍有自己的政治抱負,提出過實施憲政的政治主張,並大力抨擊蔣介石的獨裁,只是囿於環境、地位的制約,常常表現得一波三折前後互異,這大概也是他的地位、性格、與環境等因素互相作用的結果吧。也許,世上英雄本來就不常有,大多數人都只是在不斷努力地逃脫平庸命運的過程中。那麼,後人看待孫科的時候,首先應該持的,或許就是一種平和心態。

圖片來源網路

3:文化奇人張伯駒

有關張伯駒的所謂「四公子」一般認為來源其所著的《續洪憲紀事詩補註》記:「人謂近代四公子,一為寒雲(按:袁克文),二為余,三為張學良,四、一說為盧永祥之子小嘉,一說為張謇之子張孝若。又有謂:一為紅豆館主溥侗,二為寒雲,三為余,四為張學良。此說盛傳於上海,後傳至北京。前十年余居海甸,人亦指余曰:此四公子之一也。」

張伯駒雖為文化奇人,但在男女之事卻也不能免俗,所謂髮妻潘素之前張伯駒其實已有三房妻妾,不過好在張伯駒生活樸素,人所共知。據張伯駒的老朋友孫曜東回憶,張伯駒雖然擁有偌大一份家業,但在生活上樸素的卻令人難以置信,他「不抽煙、不喝酒、不賭博、不穿絲綢,也從不穿得西裝革履,長年一襲長衫,而且飲食非常隨便,有個大蔥炒雞蛋就認為是上好的菜肴了。他對汽車的要求是,只要有四個車輪而且能轉就行了,絲毫不講派頭。」

張伯駒其實除了愛好廣泛,其他並無多少劣跡,反而其文化造詣之高,境界之清,為當時少有,可見當時的所謂「四公子」其實是有失公允的。

圖片來源網路

4,袁世凱次子袁克文

把袁克文排到第四,是他的大皇帝父親拉低了他的分數,袁克文與其它執挎子弟不同,他熟讀四書五經,精通書法繪畫,喜好詩詞歌賦,還極喜收藏書畫、古玩等,時號稱"南有黃金榮、杜月笙,北有津北幫主袁寒雲」。

袁克文與其父親政治抱負不同,他反對帝制,抵觸袁世凱稱帝。不過袁克文雖然政治正確,但生活卻放浪不堪,且揮金如土,納妾人數竟達十五人,而且多是名妓。他的最終觸怒了袁世凱,被迫逃往上海,加入青幫之後廣收門徒。

不過此人生活雖然放浪,但才情卻很高。袁世凱死後,失去倚靠的袁克文長期寄寓在上海以變賣字畫為生,在期間曾撰有《寒雲手寫所藏宋本提要廿九種》、《古錢隨筆》、《寒雲詞集》、《寒雲詩集》、《圭塘唱和詩》。所寫掌故、筆記,如《辛丙秘苑》、《洹上私乘》等諸多一手資料。袁克文收藏文物種類頗多,晚年因生計窘迫,大部分變賣。

袁克文後期的窘迫可以算作他早期揮霍的報應,不過這樣一個才子卻因貧病而死,仍令人覺得惋惜。以致方地山為其撰寫碑文。文曰:才華橫溢君薄命,一世英明是鬼雄。

以上所謂四公子是根據是非功過以及歷史影響的一個排名,非陳錦堂、段宏業、盧小嘉等之流可比。這四大公子,是對中國有用的四大公子,而非荒唐公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談古今 的精彩文章:

TAG:趣談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