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德軍的催命符!外媒揭秘一戰法國FT坦克:永久改變戰爭

德軍的催命符!外媒揭秘一戰法國FT坦克:永久改變戰爭

原標題:德軍的催命符!外媒揭秘一戰法國FT坦克:永久改變戰爭


   參考消息網6月14日報道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5月31日發表題為《永久性改變戰爭的一戰坦克》的報道稱,1918年5月31日,德軍在法國東北部的雷茨森林附近發動突然襲擊。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最後一年,德國人正拚命想打敗西方的協約國。


英國的封鎖正在削弱德國經濟。國內民眾正飽受燃料和食物短缺的煎熬。德意志帝國面臨飢餓和戰敗。


雷茨的法國部隊在奮力抵抗時得到了增援。增援力量當中包括一款新坦克:FT。跟在過去18個月中戰績時好時壞的龐大而笨重的英國坦克相比,這些坦克很小,裡面只能容納兩個人。


但它們非常有效。投入這場戰役的30輛坦克幫助擊退了德國人。坦克最終停止前進只是因為隨行步兵跟不上了。

一個世紀以後,在這次行動的遺址上有一塊牌匾紀念現代坦克的鼻祖首次用於戰場。小小FT的設計富有遠見。


它的存在要歸功於一個匪夷所思的組合:一位務實的炮兵軍官和法國最著名汽車製造商之一。


這款坦克的到來幫助在短短几個星期之內結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堪稱現代神話。


它們幫助扭轉了西部陣線的戰局,但這並不是一夜之間發生的。


讓·巴蒂斯特·歐仁·艾蒂安被認為是法國最有遠見卓識的炮兵指揮官之一。他是一位天才數學家、哲學家,畢生研究古希臘。


他還認識到新技術正改變戰爭。他是間接火力——槍炮在觀察員的引導下從掩體後面向敵人開火——的早期倡導者,並致力於研製使之成為可能的機械。1907年,他成為格勒諾布爾炮兵學校的校長。


早在一戰爆發之前,艾蒂安就已經意識到飛機將發揮的軍事作用——尤其是用飛機來引導炮火。在一戰的頭幾個星期里,德國人大批湧入比利時和法國東北部,艾蒂安在沙勒羅瓦戰役中用飛機指揮炮彈重創德軍。


但他的遠見卓識並不局限于飛機。他認識到機關槍和步槍密集火力使得正面步兵攻擊非常危險,而且部隊在前進時可能需要使用某種機動裝甲護罩來保護自己。


早在1914年,艾蒂安就認定,配備槍炮的裝甲車會在未來衝突中具有決定性。


法國軍事指揮官霞飛將軍批准艾蒂安建造了一輛樣車。隨後,艾蒂安找到法國最知名汽車設計師路易·雷諾,請他幫忙生產。

雷諾的工廠已經在忙著生產其他汽車,這位汽車製造商不肯參與。於是艾蒂安轉而去找施耐德公司,該企業曾生產了法國第一款作戰坦克CA1。


跟英國坦克一樣,CA1體積龐、行動遲緩,按照設計用於穿越遍布彈坑的無人地帶和駛過敵人的戰壕。但與英國坦克不同的是,CA1及其姐妹款「聖沙蒙」的設計達不到預期效果。


但雷諾確實另有想法。他認為,一旦穿過了戰壕和彈痕累累的戰場,部隊就迫切需要一種更小更輕的坦克——它要能夠從後方展開並攻擊敵人的隊伍,就像幾個世紀以來騎兵所做的那樣。雷諾還意識到,當代的發動機將無法以有效的速度驅動重型坦克穿越坑坑窪窪的地形。


他決定生產輕型坦克。英國Mark IV坦克重達29噸,而新的坦克只有7噸重,因此它不太可能陷進戰壕之間布滿彈坑的鬆軟地面。


雷諾與設計師魯道夫·恩斯特-梅茨邁爾共同開發了這款新坦克。


它有幾個革命性特點。它是第一款將武器——無論是機關槍還是37毫米口徑大炮——架在一個可360度旋轉的炮塔里的坦克。英國坦克的乘員多達12人,這款坦克則只有兩名乘員,駕駛員坐在前排控制坦克,坐在他後面的指揮官/炮手則控制炮塔。發動機位於後方的一個單獨隔間——以後的幾乎每款坦克都採用了這種配置。


英國也有一款坦克把重型加農炮換成了機關槍,這就是參與了1918年最後幾場戰役的「惠比特」。但「惠比特」的發動機在前面,乘員艙里沒有旋轉炮塔。


雷諾機器的引擎蓋下還有其他創新。坦克給發動機降溫的方式是從前部吸進空氣而從後面排出熱氣。這使它駕駛起來比Mark I和Mark IV要舒適。


1918年,越來越多的FT下線,因而得以批量投入使用。在1918年的最後幾個月里出現了讓FT大有用武之地的野戰,德國的防禦崩潰,他們的軍隊迅速撤出法國和比利時。


「那是對德國人的最後一道催命符,」巴溫頓坦克博物館館長戴維·威利說。「他們被英國人封鎖,已經彈盡糧絕。20世紀20年代德國人的回憶錄開始反思『我們為什麼輸掉』時都會提到坦克。」

威利表示,坦克象徵著這樣一個事實:從1917年起得到美國工業力量加強的西方協約國必將獲勝。到戰爭結束時,德國人只造出大約20輛坦克。在他們著手生產這些坦克的時候,法國人已經造出了1000多輛FT。


「當戰爭關乎國家存亡時,人們就會想出這種東西,」威利說。


在以後的歲月里,事實證明了這是一種極為有效的策略。


1929年,英國陸軍在索爾茲伯里平原演練時使用了受「惠比特」和FT等機器啟發研製出的小型快速坦克,引起了德國指揮官的興趣。短短十年後,他們把這些戰術與飛機和大炮相結合,形成一種新式的戰爭,名為「閃電戰」。

A7V全長7.34米,全寬3.1米,全高3.3米,戰鬥全重33噸,由於是基於拖拉機底盤改進而來,A7V的機動性十分有限,最高時速僅為15千米。火力方面,並沒有「射速每分350發」的鬼畜火炮,但要強於同時期的英軍坦克,搭載有一門57毫米火炮(能在2000米外擊毀各種英軍戰車,備彈300發)用於打擊敵軍坦克和工事,以及6挺7.9毫米機槍用於反步兵。圖為A7V多視圖。

儘管不是神劇中所稱的「戰車豪傑」,但AV7有一項數值的確創下了世界紀錄,它是世界上乘員最多的坦克,基本乘員為18人,除車長、駕駛員、炮手、裝填手外,光機槍手就有12人,另有2名機械師。這18人還是來自不同部隊,車長多為軍士或軍官,駕駛員和機械師來自工兵部隊,炮手和裝填手來自炮兵部隊,12名機槍手則來自步兵部隊。圖為A7V彩色剖面圖。

圖為A7V坦克車組(18人)與坦克合影。

1918年4月24日是戰爭史上的大日子,當天德軍3輛A7V坦克與英軍的Mk.Ⅳ型坦克發生首次交鋒,這是人類史上第一次坦克戰。作戰一開始,AV7成功擊毀2輛只裝有機槍的英軍「雌性」坦克,協約國軍隨後調派了裝有6磅炮的「雄性」坦克反擊,並成功了命中561號坦克3炮,561號內部戰死5人,英軍成功逼迫德軍另外2輛AV7及步兵撤退。儘管德軍戰敗,但從擊殺比來看,A7V取得了2比1的戰果,還算不錯。

由於是戰時應急武器,A7V僅僅生產了20輛,最終只有17輛投入實戰,而只有一輛A7V仍然倖存於世,這就是圖中於2015年拍攝的保存於澳大利亞戰爭博物館的「孟菲斯特」號AV7坦克,曾參加過人類史上首次坦克戰。

圖為英國博文頓坦克博物館藏的A7V坦克複製品。

圖為藝術家繪製的A7V坦克模型封繪。


(2017-02-24 08:24:00)

二戰期間,東線戰場,一輛蘇軍KV-2重型坦克在抵擋德軍坦克推進。

二戰庫爾斯克戰役期間,蘇軍T-34坦克與德軍38t坦克對沖。

二戰反攻階段的蘇軍Su-85突擊炮。

二戰期間,法國諾曼底海灘,美軍一輛謝爾曼破障坦克在利用掃雷裝置在德軍雷場內掃雷,後方緊跟一輛兩棲型謝爾曼坦克。

二戰柏林戰役期間,蘇軍一輛OT-34噴火坦克在掩護步兵推進。

二戰柏林戰役期間,在動物園防空塔前警戒的德軍「黑豹」坦克。

二戰德國戰敗前夕,在柏林國會大廈前進行最後抵抗的德軍「虎王」坦克,旁邊還能看到手持「裝甲噩夢」和「鐵拳」火箭筒的德軍士兵。

1982年3月,黎巴嫩南部某地,隸屬於敘利亞陸軍的T-72坦克部隊在這裡集結,近處這輛T-72可見炮塔上還畫有老阿薩德的頭像。

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美軍M1坦克在「阿帕奇」攻擊直升機掩護下推進。

2003年伊拉克戰爭期間,美軍M1A2主戰坦克通過巴格達著名的「勝利之手」雕塑。

二戰阿登戰役期間,德軍虎王坦克部隊在阿登森林中開進。

(2016-07-18 08:59:2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參考消息 的精彩文章:

美媒建議日本在沖繩部署陸基版「宙斯盾」
外媒:中俄領導人會面再次展示雙邊緊密關係

TAG:參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