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中國的寶藏,世界的記憶丨走向國際化的甲骨文研究

中國的寶藏,世界的記憶丨走向國際化的甲骨文研究

中國的寶藏,世界的記憶丨走向國際化的甲骨文研究

不久之前,

6月9日是我國的第13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提到我國的文化遺產,你會想到什麼呢?

長城?兵馬俑?莫高窟?

當然不能忘了年代更久遠的

甲骨文!

中國的寶藏,世界的記憶丨走向國際化的甲骨文研究

2017年底,我國申報的甲骨文順利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工程國際諮詢委員會的評審,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其歷史文化價值進一步得到世界公認。作為最古老的成熟文字,中國上古文明記錄從甲骨文開始歷經幾千年綿延不斷,直至現代漢字的誕生、演變及傳播,這些文字承載的不僅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更是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

中國的寶藏,世界的記憶丨走向國際化的甲骨文研究

源於占卜的商代甲骨

《國語·楚語下》:「古者民神不雜。民之精爽不攜貳者,而又能齊肅衷正,其智能上下比義,其聖能光遠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聰能聽徹之,如是則明神降之,在男曰覡,在女曰巫。」巫覡介於人神之間,是人世與鬼神之間的媒介,相當於英文的shaman(音譯為薩滿)。薩滿一詞源於通古斯語,即指能交通人神或人鬼、有特異能力的巫師。在有薩滿信仰的文化圈裡,骨卜占重要位置,是巫師使用的主要法具。商代甲骨占卜無疑是繼承新石器時代即存在的薩滿信仰

商代之薩滿與其他古代薩滿文化區(如中亞、北亞、北美)不同的有三點:

一是殷人使用龜甲數量極大。

二是殷人對甲骨有一套特別的整治方法。

三是殷人在甲骨上書寫契刻與占卜相關的文字。

商代占卜所用龜甲多為腹甲,偶爾會用背甲,所用卜骨多為牛肩胛骨。這些甲骨在占卜之前要加工整治,例如將背甲與腹甲切開之後,腹甲要鋸去甲橋邊緣的突出,使成弧形。龜甲的表皮及鱗片都要刮磨,高低不平處也要進行錯磨。肩胛骨要鋸除骨脊和骨扇前緣的軟骨,骨版正反兩面都要錯磨,使骨版平滑。然後進行鑿鑽(鑿長槽、鑽圓孔)。占卜時,先行灼龜,用火施之於反面鑿鑽的槽洞或圓洞。灼龜的用火點,是在「有鑽者,灼於所鑽中處;無鑽者,通常灼於鑿的左或右,但亦偶有灼於鑿之左右兩旁」。使用的火有兩種:一是有焰的火;一是用梗木枝放在燃火上邊燒邊吹,使之成熾炭,直接灼於鑿鑽之中。由於灼火之熱力,使正面對應被灼的圓洞處(即灼兆點)產生爆裂的「卜」聲及「卜」形的兆紋。商王或商代卜官研讀兆紋,可以解讀吉凶。

占卜之後,記錄卜問事項及其內容即為我們所見之甲骨刻辭。完整刻辭包括前辭(干支日期、地點、貞人名),命辭(陳述貞問的事項),占辭(王或貞人研讀兆紋作出結論),驗辭(記錄占卜結論是否應驗)。商代卜用之後的甲骨,應有專門的歸檔處理。

中國的寶藏,世界的記憶丨走向國際化的甲骨文研究

當今唯一存世的起源文字系統

殷墟甲骨文發現於1899年,至今已有一個多世紀。據目前所得考古資料可知,甲骨文是高度成熟的文字,也是目前所知漢字最早的源頭。由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一脈傳下,漢字成為人類被連續使用最久的文字。甲骨刻辭多有關祭祀、天象、田獵、征伐、農事、疾病、卜旬等。甲骨文的發現證實了《史記》的殷本紀是歷史而非傳說,證實了商代的存在,使商代的歷史變得更加真切和清晰。自1899年甲骨文被發現迄今,先後出土的甲骨片達13萬片之多,以每片有10個字來算,目前所有出土的甲骨代表了超過130萬字的商代晚期史料,彌足珍貴。

甲骨文與兩河流域的蘇美爾楔形文字(Sumerian Cuneiform System)、尼羅河流域的埃及聖書體文字(Egyptian Hieroglyphic System)及中美洲的奧爾梅克—瑪雅文字(Olmec-Maya Hieroglyphic System)並列為人類史上出現過的四個獨立起源文字系統。這四種獨立起源文字(或稱自源文字),都是形、音、義並存的形符文字(或稱表意文字)。蘇美爾與埃及文字是拼音文字之先河,漢字則是東亞文明的奠基石。除了漢字外,其他三種古文字早已成為死文字。漢字是當今唯一存世的起源文字。

獨立起源文字系統

中國的寶藏,世界的記憶丨走向國際化的甲骨文研究

中國的寶藏,世界的記憶丨走向國際化的甲骨文研究

中國的寶藏,世界的記憶丨走向國際化的甲骨文研究

中國的寶藏,世界的記憶丨走向國際化的甲骨文研究

楔形文字、聖書體文字、奧爾梅克圖符、瑪雅文字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在人類歷史上,漢字是使用人數最多的文字,也是世界上唯一邁進21世紀的形符文字。從商代甲骨文算起,漢字已經被連續使用3500年之久,是人類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然而相對於其他的起源文字,國內外讀者對甲骨文了解不多,特別是西方世界對甲骨文的認知,遠不及對埃及文、蘇美爾文或瑪雅文來得普及。在歐美書店可見到不少介紹埃及文、蘇美爾文、瑪雅文的書籍,但是有關甲骨文的外文著作,特別是普及性的書籍寥寥無幾。鑒於漢字在人類歷史上的特殊地位,以及在國際範圍推廣漢字認知教學及傳播的重要性,甲骨文認讀的這一塊空白在國內外都有待填補。

中國的寶藏,世界的記憶丨走向國際化的甲骨文研究

《商代甲骨中英讀本》

[美] 陳光宇 宋鎮豪 等編著

定價:198元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17.5

中國的寶藏,世界的記憶丨走向國際化的甲骨文研究

《商代甲骨中英讀本》選取120片甲骨刻辭,內容涵蓋商代王室有關祭祀、征伐、天象、農業、田獵、城市、親屬等活動。每一片甲骨刻辭均附有原圖、拓片、摹本、甲骨文字體、中英文轉錄、直譯、注釋以及練習,作詳實專業的介紹與闡釋。

中國的寶藏,世界的記憶丨走向國際化的甲骨文研究

中國的寶藏,世界的記憶丨走向國際化的甲骨文研究

中國的寶藏,世界的記憶丨走向國際化的甲骨文研究

中國的寶藏,世界的記憶丨走向國際化的甲骨文研究

中國的寶藏,世界的記憶丨走向國際化的甲骨文研究

每片甲骨的中英文釋讀格式統一規範,體例清晰,便於國內外古文字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及愛好者進行研究、學習。全書採用中英文雙語,英文部分偶作拓展,有利於讀者更方便靈活地了解甲骨文知識,區別於目前常見的雙語對照解讀的一般模式。

《商代甲骨中英讀本》在填補甲骨文國際化傳播空白的同時,寄期望於更多國內外人士通過對甲骨文字的認知而對中國上古文明產生興趣。此外,《商代甲骨法文讀本》亦將推出,相信在今後的國際文化交流中,將進一步發揮中國原創優秀學術專著的海外影響力,對展示當代中國「文化自信」,推進中華文明傳播,塑造世界文化共同記憶發揮更為廣泛而積極的作用。

中國的寶藏,世界的記憶丨走向國際化的甲骨文研究

拓展閱讀:「甲骨四堂」及其主要貢獻

雪堂:羅振玉(1866—1940)

? 第一位親訪安陽進行田野考察的學者,確定小屯村即史稱之殷墟,為甲骨片的出土地。

? 大量收集、著錄、出版所得甲骨,以廣流傳。

? 在甲骨刻辭中發現十數個「殷帝王名謚」,確定甲骨乃「殷室王朝之遺物」。

? 釋讀400多個甲骨文,提出有效釋讀方法。

觀堂:王國維(1877—1927)

? 釋讀許多重要的關鍵甲骨文字。

? 利用甲骨文對商王世系、商代地理、商代祭禮有突破性見解,發表的一系列文章成為經典著作。

? 第一位進行甲骨片綴合的學者。

彥堂:董作賓(1895—1963)

? 參與主導1928年至1937年15次殷墟發掘。

? 在甲骨刻辭中發現貞人的名字。

? 建立商代曆法系統及祭祀系統。

? 第一位嘗試利用貞人及其他方法對甲骨片作分期斷代。

鼎堂:郭沫若(1892—1978)

? 第一位利用甲骨文資料作商代社會全面研究的學者。

? 釋讀甲骨文字。

? 主編大型《甲骨文合集》,收入4萬餘片甲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