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滅亡時,楊家將為何不出來救國?
說起楊家將,那真是家喻戶曉,所謂楊家將跟楊繼業一起出征遼國,血戰金沙灘。因為潘仁美不施援軍導致楊繼業自殺,大郎二郎三郎戰死,四郎被迫娶了遼人公主,五郎出家去當和尚,六郎逃出生天繼續抗遼,七郎突出重圍搬救兵被潘仁美害死。
此後還有佘太君帶著十二寡婦征西、穆桂英大破天門鎮、楊宗保挂帥出征、楊文廣平定邊關等等故事,讀起來熱血沸騰,但僅僅只是故事罷了。宋朝的確有楊家將,但是遠沒有那麼誇張,楊家將中出名的只有楊業、楊延昭和楊文廣三人。楊業就是楊繼業的原型,楊延昭不是他的第六子,而是長子,而且楊文廣不是楊延昭的孫子,而是兒子。那麼北宋滅亡時,楊家將為什麼不出來救國呢?
《岳飛傳》中,老岳同志和手下的一幫弟兄簡直是神一般的存在,連續擊潰金國四太子金兀朮,並最後由牛皋同志完成擊殺這個金國boss的重任,打完通關可歷史上金兀朮非但沒有死,還有可能參與了岳飛的謀殺案(秦檜可能是他派去的姦細)而最終逼迫宋高宗議和,為金國爭取了極大的利益
這是和書中描寫大相徑庭的,楊家將也是一樣。楊業的確很厲害,和岳飛一樣,都是歷史上的名將,但楊家將就不一樣了,雖然存在,只是水平和人數都極其有限
自楊業死後,歷經數代楊家皆為宋朝武官,而知名度極高的七子共戰實為虛構,但楊延昭在歷史上卻是真實存在的,只不過無論是戰功還是能力都和楊業沒有可比性
再到北宋靖康之難,楊業後人中有楊文廣尚存於世,是武將且帶兵。只是非常遺憾,他至死也未曾受到重用,沒有為大宋出戰(不是不戰,而是不被允許出戰,也沒機會出戰)
所以說,直至北宋滅亡之前,所謂的楊家將只是寥寥幾人,而帶兵者更是少之又少,更何況皇帝壓根就沒想過要打仗,更何談救國一說。
楊家將沒上場,其他人呢?大宋就沒有忠臣了嗎!
其實是有的,可惜為投降派所排斥,雖然曾出戰卻未能挽救敗局。在高宗時代他發揮餘熱,曾書寫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抗戰史,此人便是主戰派將才李綱
他曾組織軍民,於金兵入侵汴京時,頑強的抵抗金軍的進攻,成功的為北宋朝廷爭取了時間,只可惜這次振奮人心的反擊戰並未打動投降派,也不曾讓昏庸的宋徽宗回心轉意
原本是可以憑藉李綱的軍事能力進行防守,然後號召天下勤王軍來抵禦入侵的。可宋徽宗偏偏輕信投降派的忽悠,撤掉了李綱並選擇投降,造成了中國歷史上最為屈辱的靖康之恥
而後北宋滅亡,二帝被擄到寒苦之地五國城坐井觀天,僥倖逃回的高宗趙構重蹈二帝覆轍,不僅不思進取,反而為了苟延殘喘放棄了大片土地,只是一味南遷只為苟活。這也讓一心想要重建國威,還都汴京的李綱心灰意冷,隨後被撤職。一生忠勇的李綱,於紹興十年病逝,我想他是含恨而死的
北宋的滅亡,不需歸咎於武將無能,也並不是戰略失誤;而是一味的委曲求全和姦臣賣國所致,比較知名的有蔡京、張邦昌、童貫。而張邦昌竟然在北宋滅亡後被金國立為傀儡皇帝,在淪陷地建立了偽政權齊國。當然,宋朝重文輕武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武將被打壓,更多的人不是投筆從戎而是一心想著讀書做官,升官發財。文人多倒也不可怕,關鍵還是皇帝的問題宋徽宗就是個藝術家,除了寫字畫畫啥也不懂,宋欽宗也差不多。到了宋高宗,倒不搞這一套了,卻是個不折不扣的軟蛋歷史也告訴我們了,如岳飛、宗澤、李綱等一等一的名將,都無法挽救宋朝。究其根本,也正是印證了那句話——仗還沒開始打,就已經輸了。
楊家將的故事有很多虛構的成分,歷史上真實的楊家將主要有楊業、楊延昭和楊文廣三人而已,並沒有楊宗保這個人。但是,楊家將一門忠烈倒是真的,尤其是楊業,他是楊繼業的原型,被當時的遼國人稱為「楊無敵」。楊延昭英勇善戰,在邊關鎮守多年,對遼戰績斐然,為大宋邊疆的穩定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因為遼人相信天上的北斗七星中第六顆星是專克遼國的,所以稱鎮守邊關數十年的楊延昭為楊六郎。楊文廣的歷史貢獻稍微小一點,主要在北宋名將狄青和韓琦的帶領下參與對西夏和遼國的戰爭,後來死於宋遼之戰。而至於「楊門女將」中的柴郡主、穆桂英、楊排風等則完全是杜撰出來的,史上查無此人。楊家將作為一個傳說,大多數情節都是編排出來的,其實和抗日神劇在本質上並沒有太多區別。別被電視劇給騙了。自「澶淵之盟」之後,北宋和遼百年間幾未發生大規模戰事,哪裡有啥楊家將「大破天門陣」類似發揮的空間。你指望一個大多是虛構出來的武將家族能在北宋滅亡時「救國」,還不如去看穿越小說過把癮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