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全祖望與鮚埼亭

全祖望與鮚埼亭

全祖望與鮚埼亭

全祖望與鮚埼亭

全祖望(1705~1755) 清代學者、文學家。字紹衣,號謝山,學者尊稱為謝山先生。鄞州(今浙江寧波)人。雍正七年(1729)貢生,三年後中舉。乾隆元年(1736),薦舉博學鴻詞,同年中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次年即返里,後未出仕,專事著述。曾主講於浙江蕺山書院、廣東端溪書院。撰《鮚埼亭集》38卷,《外編》50卷,《詩集》10卷。另有《漢書·地理志稽疑》6卷,輯補《宋元學案》100卷,《全校水經注》40卷並補附4卷。

全祖望與鮚埼亭

全祖望上承清初黃宗羲經世致用之學,勤奮攻讀,博通經史,為清代浙東史學名家。他"負氣忤俗","其學淵博無涯□"(李元度《全謝山先生事略》)。全祖望尤多留意於南宋和晚明文獻,雖貧病而著述不輟。他37歲時三箋《困學紀聞》,42歲時補輯《宋元學案》,45歲至48歲的晚年仍朝夕不倦地七校《水經注》。臨終前還自編文集。全祖望生活的時代,整個社會瀰漫著一股空疏不實的學風,清初稽古洽聞之士,至康熙中葉凋零殆盡。鑒於當時學人多從事帖括之業或詞章之學的弊病,他發出「求其原原本本,確有所折衷而心得之者,未之有也」(《鮚埼亭集·翰林院編修贈學士長洲何公墓碑銘》)的感嘆。這一時期程朱理學佔據學術主流,但那些自命為朱學的人,議論迂闊陳腐,只知「奉章句傳注而墨守之,不敢一字出於其外」,結果形成「朱學反自此而晦」(《鮚埼亭集外編·橫溪南山書院記》,以下書名省略)的局面。而社會上流行的陸王心學,則往往「高談性命,直入禪障,束書不觀,其稍平者則為學究,皆無根之徒耳」(《外編·甬上證人書院記》)。全祖望試圖扭轉這種學術風氣,嚴厲批評宋元以來「門戶之病,最足錮人」的弊端(《外編·杜洲六先生書院記》),確立了學貴自得、融會百家的治學宗旨。

關於「鮚埼(jié qí )」

全祖望與鮚埼亭

《漢書》卷二十八上《地理志》第八上的記載,在「會稽郡」下有「鄞(yin)」一地,班固自註:「有鎮亭,有鮚埼亭。東南有天門水入海。有越天亭」(第1591頁)。唐·顏師古注曰:「鄞音牛斤反。鮚音結,蚌也,長一寸,廣二分,有一小蟹在其腹中。埼,曲岸也,其中多鮚,故以名亭。埼音鉅依反」(第1592頁)。

鄞縣在浙江寧波府,是全祖望的故鄉。他以故鄉頗具特色的地名作為自己的別號,並且以此為自己的詩文集命名,無論是否暗含著反清復明的志意,至少是表達了對故鄉的一份深情。

鮚埼地處海道要衝,早在漢代,漢武帝就因此而在此設鮚埼亭。《漢書·地理志》云:「鮚,音結,蚌類。長一寸,廣二分,有小蟹在其腹中。埼,曲岸也,其中多鮚,故以名亭。」由此看來,鮚埼是奉化流傳至今最為古老的一個地名了,同時,也是惟一一個在《新華字典》里能夠查閱到的奉化地名。

鮚,俗稱寄生瓦螺,寄居在瓦螺里的小蟹,可以制醬,漢代就曾列為貢品。北宋詩人梅堯臣曾寫到:「一寸明月腹,中有小碧蟹」,指的就是這個。亭,是漢代縣以下的行政單位,十里為一亭,十亭為一鄉。明代宋琰曾寫《鮚埼亭》一詩:厭將雙屐踔紅塵,百尺危樓跨蜃門。目縱洪濤心自洗,醉來豪氣客能吞。舟帆去往渾無地,魚鳥沉浮或有痕。盡日倚欄看不厭,一鉤簾卷月黃昏。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山東珍貴古籍展上那些修補「時光」的人
網傳「馬踏飛燕」要被改名 學界多年統一稱其「銅奔馬」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