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端午:粽子里的中醫味

端午:粽子里的中醫味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故而,「端五」實際就是「初五」,《燕京歲時記》曾有記載:「初五為五月單五,蓋「端」字之轉音也」。按古代天干地支的劃分,五月為十二地支的「午」月,由此,「端五」逐漸演變成現在的「端午」。

端午節,民間有賽龍舟、吃粽子,佩香囊,掛艾草等習俗,其中,無論南北,吃粽子是最廣為流傳的風俗,那粽子里又有什麼中醫道理?

我們先來看最外層,包裹粽子的粽葉其實也很有講究,北方大都使用蘆葦葉作為粽葉,而南方大多用竹葉或荷葉,實際上,無論葦葉、竹葉還是荷葉,都有很好的藥用價值,葦葉可清熱生津、除煩止渴,對於口舌生瘡,心煩不寐等病證具有較好效果,而南方使用的竹葉則偏於清熱除煩、利尿排毒,荷葉可清熱利濕、化脂降濁,包裹在原材料外面,在蒸煮的過程中,除了使之熏染上清新的味道,還增加了一定的藥效。

一個飽滿的粽子里,腹部裝著的大部分是粽子的主角——糯米,傳統中醫學理論認為,其味甘性平,適量進食可益氣健脾、開胃消食,同時,還有收澀的作用,對尿頻、自汗等癥狀有一定的食療效果。粽子作為葯食同源的一種食品,其種類繁多,內餡材料豐富,還可自選食材,自行製作,如紅棗、綠豆具有補血安神、利尿排毒的功效,比較常見的是用糯米與紅豆包制的粽子。紅豆不僅內含豐富的蛋白質及多種營養物質,而且具有和血排膿、消腫解毒、利水除濕等功效。夏日氣候炎熱多雨,濕熱常常阻遏人體氣機,而紅豆可以解熱毒,利水濕,與綠豆配合,堪稱消夏良藥,有助於幫你安穩度過炎夏。在南方地區,多吃咸粽,除了糯米之外,在餡料中加入一些蛋黃鮮肉等富含營養、可補益氣血的食材。鹹鴨蛋咸而微寒,能滋陰、清肺,可治療咳嗽、喉痛、齒痛、瀉痢等病症。鹹鴨蛋不僅具有保健作用,且能有效補充人體在夏天缺失的鹽分與流失的營養物質。其實綜上所述,粽子有助脾開胃以及清熱除煩、補益氣血等功效,尤其適合初夏時食用。

端午安康

粽子雖好,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以下3種人盡量避免食粽:

1

心血管病患者。一些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的人食用後,可能會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影響血液循環,加重心臟負擔和缺血程度,加重病情。

2

胃腸道病患者。我們都知道,粽子蒸熟後,糯米會變的黏膩,由於其釋放出一種膠性物質,故而吃後會增加消化酶的負荷。中醫學認為,糯米性溫滯氣,多食則容易加重胃腸負擔。所以,如果是患有消化系統疾病的病人貪吃粽子,很有可能造成潰瘍穿孔、出血等癥狀,使病情加重。而消化不良、脾胃虛弱的朋友,建議少吃鹹肉粽,可適當進食以五穀雜糧米、薏苡仁、山藥等作為主料的五穀粽,少食用肉粽及豆類粽。

3

糖尿病等血糖偏高者。由於粽子的原材料糖分含量較大,故當少吃粽子,忌吃蜜粽等。

同時,由於製作粽子的原料糯米黏性較大,過量進食容易引起腹脹等消化不良癥狀,所以無論身體健康與否,都不可貪食,為了幫助消化,可以進食粽子時配合蔬菜湯等幫助消化,不宜配冷飲,難消化的食物使得脾胃本就負擔重重,寒涼的冷飲無疑使這一狀況雪上加霜,同樣,根據這個道理,我們可以得知,熱粽子比冷粽子帶來的腸胃負擔要小,故而當趁熱吃。另外,空腹不宜吃粽子,難消化的食物長時間停留胃中,易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導致有慢性胃炎、食道炎等疾病複發。

端午,你,會吃粽子了嗎?

主筆|青靈

編輯|徐太醫

圖片|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中醫大國醫堂 的精彩文章:

TAG:南中醫大國醫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