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謎一般的物種-剛果擬孔雀

謎一般的物種-剛果擬孔雀

剛果擬孔雀唯一分布在非洲的雉族成員,擬孔雀屬里現今唯一的成員,分布在剛果民主共和國中部的熱帶雨林中,是該國的特有物種。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雞形目 Galliformes

科: 雉科 Phasianidae

屬: 擬孔雀Afropavo

種: 剛果擬孔雀A.congensis

雄性剛果擬孔雀體長64-70厘米。身披深藍色外衣,並帶有金屬般的深綠色光澤。

頸部裸皮紅色,腳灰色,藍黑色的尾羽。有顯著的長長而濃密的白色鬃毛羽冠。

雌性剛果擬孔雀的長度60-63厘米,身披深棕褐色外衣,腹部黑色,背部呈現金屬光澤的綠色,上有黑色斑紋。

藍孔雀、綠孔雀、剛果擬孔雀的外形對比

剛果擬孔雀具有雉族和鶉族間過度的身體結構,這表明剛果擬孔雀很可能是兩個家族之間過度物種。

James Paul Chapin

發現的經歷更是神奇,1931年美國動物學博士詹姆斯·查賓博士(Dr. James Chapin)參與了在剛果雨林尋找霍加狓科學考察,但是一無所獲。在這次探索中,詹姆斯博士發現剛果當地的土著人所佩戴的頭飾上包含有一些長長的,棕紅色羽毛,他隱約覺得這些羽毛不屬於任何科學界已知物種。

1934年,詹姆斯博士參觀中非皇家博物館(一座位於比利時特爾菲倫的自然歷史博物館,至今有近150年的歷史),發現展品中有兩個羽毛標本,與當年考察時他在剛果土著人頭飾上看到的那種羽毛非常相似,但標本的標籤上卻寫著「印度孔雀」,他肯定這是一個尚未被科學界認知的新物種。

1935年在與紐約動物學會合作的科考中,詹姆斯博士終於從剛果帶回了7個標本到美國,至此剛果擬孔雀終於向世人展示出了自己的真面目。

剛果擬孔雀棲息于海拔1200米以下的熱帶雨林深處,一般在水源附近活動。在薩隆加國家公園,它喜歡在原始林內覓食。與雉類的其他成員一樣,剛果擬孔雀是雜食動物,主要以水果和昆蟲為食,但也會捕食蜥蜴和蛙類。

剛果擬孔雀飛行的姿態

由於其棲息地的稀缺性和不可及性,這種羞怯而神秘的鳥類在野外幾乎沒有被研究過。圈養條件下剛果擬孔雀是一夫一妻制,成雙成對地生活在一起,保護著一個共同的領地。並且夫妻見的關係非常牢固。

雖然仍然需要來自野生觀測的詳細行為信息。圈養條件下最常聽到的是用20-30次重複的二重唱。 雄性發出高音gowe ,雌性以低沉的gowah答覆。 二重奏之前通常是大聲的rro-ho-ho-oa聲。

在野外還沒有觀察到交配和築巢行為,但從圈養觀察中交配最顯著的特點是雄性的求偶炫耀,它展開尾羽和翅膀,不斷的撐腰,鞠躬,向雌性提供食物。

雌鳥每次產卵3-4枚,卵呈棕褐色,雌性單獨孵育約28天。在這段時間裡,雄鳥守護在旁邊,雌鳥則很少進食。

雛鳥孵化後,父母共同保護和餵養它們,發育良好的幼仔很快就能自己覓食。

由於過度開墾原始雨林,致使其棲息地不斷流失。同時來自人為狩獵方面的壓力也同時影響著其種群數量,剛果擬孔雀被IUCN評為易危物種。截至2013,他們的野生種群估計在2500-9000之間。比利時的安特衛普動物園和剛果民主共和國的薩隆加國家公園動物園已經開始了圈養繁殖項目。

現在世界範圍內大約有150隻剛果孔雀被圈養,並且通過在不同動物園的個體之間進行選擇性繁殖來使圈養種群保持遺傳多樣性和健康。這種圈養種群儘可能減少該物種在野外滅絕的風險,而且還能用於該物種生態學相關的研究,從而促進該物種野生種群在其原生地的保護措施。

隨著棲息地的喪失和狩獵持續不減,剛果擬孔雀的保護取決於保護區的野生種群保護措施。目前該種最大的種群存在於馬伊科河流域,和薩隆加國家公園,也可在霍加狓野生動物保護區和KauuZi-BieGA國家公園中找到。然而,為了保護這些美麗鳥兒的未來,這些自然保護區和國家公園將逐步改進保育措施,教育當地人減少叢林狩獵活動減少和尋找當地人替代生計的關鍵措施。然而,這種些保護措施的成功與否,取決於該國目前仍高度不穩定的政治形勢。因此,非洲唯一的本土雉族成員面臨著一個不確定的未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動物世界 的精彩文章:

被歪果仁吃成極度瀕危的藍鰭金槍魚
霸王龍的腦袋配上鱷魚的身體,這可能是最古怪的遠古動物了

TAG:動物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