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屈原讓端午節誕生是一種必然

屈原讓端午節誕生是一種必然

屈原讓端午節誕生是一種必然

作者:陳軍

屈原

 箏路歷程(二)

梁在平 

00:00/04:47

屈原(約前340-約前278)名平字原,通常稱為屈原;羋姓屈氏,戰國末期黃老之學的傳播者。而《離騷 》中則自稱名正則,字靈均,這是前者的轉寫化名。「正則」與「靈均」是平和原二字的引申義,漢族,戰國 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但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葯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現在我們要分析屈原人生走向的三種可能,第一種可能,就是與姦邪勢力同流合污,第二種可能,就是保持中立,既不得罪忠臣,也不得罪奸臣,第三種選擇就是與奸臣鬥爭。我們從屈原的大量詩作來看,屈原決不會與奸臣同流合污,他抱定了必死的決心,「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屈原首先表示,自己一心向善,不與邪惡勢力同流合污,即使死多次也無怨無悔,他接著對死亡的殘酷方式進行了充分估計,要麼是突然死去被水沖走,要麼是被肢解,但無論方式多麼殘酷,他都不能改變自己對邪惡的態度,這樣一來就沒有了中立的餘地,更不可能與姦邪勢力同流合污,即使這樣,屈原並不一定蹈死,真正讓屈原絕望透頂的是,他雖忠事楚懷王,但卻屢遭排擠,排擠他的僅僅是一群奸臣嗎?不一定,如果楚懷王還能控制局面的話,排擠屈原的就是楚懷王,只不過楚懷王借奸臣之手排擠罷了,如果楚懷王已經不能控制局面了,局面由奸臣控制著,屈原的進諫即使再有理由,楚懷王也無法支持屈原了,此外,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秦國的過於強大與楚國的式微一比較,楚國君臣就傾向主和了,歷來如此,弱國無外交,就像我們學歷史,學到清朝就罵李鴻章,李鴻章其實是愛國的,他只不過是一個弱國政府的代言人,他哪裡還有跟日本人叫板的權力?在楚國無外交的形勢下,屈原主戰,沒有得到支持,以他執著的性格,選擇投江,是有其合理性的。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這就讓屈原失掉了最後一個支持者。

剛才說的是屈原的個性。回到知識分子的共性上來看,真正的知識分子都是有氣節的,正所謂士可殺而不可辱。特別是認為自己是正確的,當所有人都反對的時候,真正的知識分子是決不屈服的,真正的知識分子即使死於非命,也要流芳百世,而不選擇妥協而遺臭萬年。我們可以藉此解釋王國維、老舍之死,也可以藉此解釋郭某某著名文人不被當代人待見的原因。

最大的正確是愛國,屈原是因愛國而投江的,他理應受到人們世世代代的紀念。

聽說,有人在打聽大澧州閱讀與寫作,聽說,有人愛上了大澧州閱讀與寫作,聽說,有人關注大澧州閱讀與寫作後,閱讀與寫作能力提高了!!!聽說,大澧州閱讀與寫作是大澧州關注率最高的純粹文學平台……

總監製:譚曉春

顧問:任衛華龔朝陽

策劃:段和平

總編:紅塵

執行總編:胡平

主編:劉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澧州閱讀與寫作 的精彩文章:

TAG:大澧州閱讀與寫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