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世界上有哪個國家像美國一樣,想打誰打誰?

世界上有哪個國家像美國一樣,想打誰打誰?

作者:葛澄

一支由8架F-16和6架F-15組成的戰機編隊,從西奈半島起飛直插東北方向。

27歲的伊蘭拉蒙上尉駕駛著F-16飛在最後,他是以色列這次行動中最年輕的成員,作為唯一的單身漢,他主動要求飛最危險的殿後機位。

這天是1981年6月7日,和其他飛行員一樣,拉蒙也僅是提前一天才知道行動任務——炸毀伊拉克的奧西拉克核反應堆。任務被命名為「巴比倫行動」。

世界上有哪個國家像美國一樣,想打誰打誰?

以色列一架F-16戰鬥機

核威脅在身邊,能不能忍?

1970年代中期,法國有20%的石油進口自伊拉克。

國際油價大幅上升時,一心想在中東稱霸的伊拉克總統薩達姆,趁機提出了十年內不漲價為法國提供原油、大量購買法國軍火和汽車等一系列豐厚條件,終於說服法國政府提供一座核反應堆和相關實驗室。

世界上有哪個國家像美國一樣,想打誰打誰?

希拉克總理與薩達姆

伊拉克稱核反應堆屬於民用用途,但以色列擔心他們會利用濃縮鈾和鈈造出核武器。核專家們估計,伊拉克最遲1984年就可造出原子彈。

一旦阿拉伯國家搞出核武器,地區力量均衡就會打破。以色列腹地狹小,一次核打擊就會對全國造成毀滅性破壞。現在他們必須做點什麼來消滅這個可能性。

做出軍事打擊決定——非常以色列

千辛萬苦復國之後的以色列,又經歷了幾十年與阿拉伯鄰國的戰爭,這令他們格外珍惜國家和種族的存續。

世界上有哪個國家像美國一樣,想打誰打誰?

戰爭中的以色列裝甲部隊

他們多次訴諸武力,首先來源於根深蒂固的危機意識。納粹對猶太人的種族滅絕給以色列人留下了巨大的心理創傷,而泛阿拉伯主義「消滅以色列」的口號進一步加劇了他們的不安全感。

因此,一旦意識到和談無望只能動武,以色列決策層會表現出霸氣果決的特色:

先發制人。情報顯示,伊拉克核反應堆計劃在1981年7月14日國慶日啟用,以色列總理貝京決定在此之前摧毀它。

世界上有哪個國家像美國一樣,想打誰打誰?

以色列空軍的幻影戰鬥機

貝京的內閣公告非常典型地代表了決策層的思路,「以色列絕不允許敵人對我們的人民研製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將採取一切必要的先發制人行動來保衛以色列公民」。

這些話聽上去像是威脅,這不是「外交辭令」,以色列說的話你可以按字面意思理解。

歷屆以色列決策者決定發起軍事行動時,都會遭到國內反對黨和國際社會的雙重壓力,但每個決策者都甘願賭上自己的政治生命。貝京就說過,必須摧毀伊拉克核反應堆,即使這可能是他擔任總理期間的最後一件事。

世界上有哪個國家像美國一樣,想打誰打誰?

以色列總理貝京

追求徹底解決,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

摩薩德曾在法國倉庫破壞反應堆核心部件,在歐洲各地暗殺多名伊拉克核專家。後來以色列人意識到,部件可以再造,人才可以再找,要干就徹底,必須永久癱瘓整個反應堆,不可再生。

快,不拖延。幾次中東戰爭,尤其是1967年「六日戰爭」的走勢,令以色列意識到,指望西方大國阻止局勢惡化並不現實,最後只能和阿拉伯人兵戎相見。

每次戰爭爆發前,以色列備戰氣氛十分濃厚,所有地下室清理乾淨準備供人們躲避空襲,賓館被清空準備用作臨時醫院,大街上和公園裡到處堆滿了沙袋工事,工廠的男人拿起了槍,婦女和兒童開始了志願服務。

全民皆兵的備戰其實打亂了全國的政治、經濟、生產、生活和教育秩序,雖然國民戰鬥情緒高漲,但這種臨戰狀態能持續多久?畢竟決策拖得越久,成本也就越大,迅速出擊是以色列的首選。

摩薩德的支持不容小視。摩薩德是以色列情報特務局的簡稱,由於摩薩德的能量和屢建功勛,以色列基本到了外事不決就問美國和摩薩德的程度。

世界上有哪個國家像美國一樣,想打誰打誰?

摩薩德局徽

「巴比倫行動」制定之初就在高層核心之間引發巨大爭議,眼看計劃要流產,摩薩德首腦胡菲站出來力主儘快實施。他認為趁著兩伊激戰正酣之時動手正是最佳時機。貝京被說服,並與胡菲探討了詳細方案。

為了避免工黨干擾,貝京縮小了決定行動時間的人員範圍,由他本人、沙龍和外交部長沙米爾組成三人委員會。與摩薩德討論後,貝京確定6月7日星期天發動空襲,因為摩薩德認為在核反應堆工作的法國工程師星期天不會上班。

世界上有哪個國家像美國一樣,想打誰打誰?

沙龍

完美行動和各種猜疑

這是一次教科書式的行動,戰果完美到連以色列人自己都感到意外。

107秒內,800平米的預定目標上,奧西拉克核反應堆挨了16枚MK84 炸彈,頂部被掀開,連地下研究室也遭到全毀,造價超過4億美元的整個反應堆徹底報廢。

距離反應堆僅僅60米遠的放射性材料倉庫卻毫髮無損,轟炸精確度令人瞠目結舌。

世界上有哪個國家像美國一樣,想打誰打誰?

轟炸效果圖

伊蘭拉蒙這些F-16飛行員的唯一任務就是轟炸,在到達目標前,即便遭到攔截也嚴禁扔掉炸彈與敵機空戰。幸運的是,他們沒有遇到敵機或者地空導彈,飛機和飛行員無一受損。

回國後拉蒙接受採訪時說:「我們可以接受行動以兩種方式結束,一種是每個人都回來,另一種是一個或幾個人永遠留在那裡」。軍方的戰前評估也是「可能一兩架飛機回不來」。

世界上有哪個國家像美國一樣,想打誰打誰?

起飛前的拉蒙

行動完美到難以置信,也引發了人們的猜測。

戰機編隊從西奈半島飛到伊拉克,要穿越約旦和沙烏地阿拉伯,以色列人意識到瞞過雷達不可能,只能靠騙。

為此,他們費盡心機,先是將14架戰機噴塗成約旦空軍的塗裝飛過約旦,然後保持密集隊形,被沙特雷達發現後又用民航專用英語回答——民航客機,沙特人竟然就沒再管

以軍戰機超低空飛越亞喀巴灣時被很多人目擊了,包括約旦國王海珊本人。

流行的說法是,14架戰機在沙特上空緊緊貼在一起,讓人從雷達看上去像是一架大型客機的樣子。對此人們提出疑問,14架戰機再怎麼緊貼,也很難看上去像是一架客機。

有人相信,當時有一架大型空中加油機和戰機編隊一起飛行,戰機重疊著飛在加油機上方,這樣才能讓雷達看上去只有一架大飛機。

世界上有哪個國家像美國一樣,想打誰打誰?

以軍航線圖

據說以軍精確測算,返航後戰機正好耗盡最後一滴油。也有文章援引對伊蘭拉蒙的採訪說,他們實際上進行過空中加油。如果真有此事,以當時的技術水平和F-16機型的特點,是誰有能力對以軍戰機做了空中加油?

拉蒙作為第一位以色列航天員,在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事故中遇難。奇怪的是,近來很多報道都引自一位不在人世、無法對證的飛行員。

還有陰謀論者說,出於平衡地區實力的考慮,沙特故意放水讓以色列去炸伊拉克。然而這只是猜測,沒有證據。

世界上有哪個國家像美國一樣,想打誰打誰?

拉蒙紀念郵票

另外一點近來被研究者重視,即當時以色列和伊朗之間到底有什麼合作?

「巴比倫行動」兩個月前,伊朗空軍曾空襲伊拉克最大的H3空軍基地,H3正好位於以色列空襲奧西拉克核反應堆的航線上。伊拉克防空系統方面的情報正是由摩薩德向伊朗提供的,意圖也很明顯,借刀殺人。

霸氣以色列:想打誰打誰

空襲成功後,貝京給美國駐以色列大使打電話。驚魂未定的大使先生在電話里說:「我擔心白宮會發脾氣。我們提供武器給你們,你們只能用於自衛。」

世界上有哪個國家像美國一樣,想打誰打誰?

遷至耶路撒冷的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

貝京當即反駁道:「自衛?他們的武器會毀滅猶太民族和國家,只有摧毀他們的核反應堆才稱得上自衛,我跟你說過很多次,要麼美國人來阻止這個核計劃,要麼我們自己干。」

自本古里安之後的幾任以色列決策者,都延續著說干就干、想打就打的傳統,這個腹背受敵的小國從來敢於抓住時機,放手一搏。

從四次中東戰爭、特種部隊在恩德培機場的反劫機行動、空襲在突尼西亞的巴解總部、空襲敘利亞貝卡導彈陣地再到「巴比倫行動」,都體現出這種不擇手段、一不做二不休的氣質。

世界上有哪個國家像美國一樣,想打誰打誰?

以色列空軍戰鬥機

這種果斷霸氣除了為形勢所迫,也根植於對軍事能力的自信,而自信則源於無數次對阿拉伯國家的軍事實踐。

不管決策層多果敢,以色列每一次成功的軍事行動,還是要依靠真實的科技和實力,以及伊蘭拉蒙為代表的各行業人才。從一次短小精悍的軍事打擊中,我們就可以窺見這個國家的能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熱軍事史 的精彩文章:

近代以來客家人為何特別能打仗?

TAG:冷熱軍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