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獨一份的藝術品!他在金絲楠木上雕刻書法

獨一份的藝術品!他在金絲楠木上雕刻書法

在木材上雕刻書法作品,這可不是一塊簡單的牌匾,無論古今,這都是文人墨客最欣賞的、要求最嚴格的藝術品。在金絲楠木上雕刻名家書法作品,一筆下來無需打磨便圓滑巧妙,書法的墨韻、木料的沉穩集於一體,張長庚就是這件藝術品的締造者,木雕藝術已經陪伴了他半生的時間。(圖文/張靜哲)


張長庚的工作台就在卧室陽台的一角,簡單而堅定。從雕刻的刀具,到最後作品的掛鉤嵌套,這「一套活兒」全是他一人來做。天津書法圈內,張長庚的木雕作品常常得到賞識,憑藉著多年工作的積累,以及對木雕的一點天賦,他從小就做這些手藝活兒,張長庚笑說,「後來有人說,(技法)太厲害了,我還真講不上來難點在哪。」

木雕手藝做了將近三十年,專註於木板刻字近十年,無論是木頭還是刻刀,似乎都已經成了張長庚身體的一部分。近年來,他的大部分書法雕刻作品以金絲楠木做底,這種較為名貴的木材,大多數木雕藝術家也不敢輕易的上刀,張長庚卻能遊刃有餘的即刻進行創作,雕刻後甚至不用打磨,邊緣都極為圓滑。

張長庚展示自己特殊的「鋸末」,由於下刀精準、一氣呵成,他刻下的薄薄的木屑都能夠呈現一種完整的彎曲狀態,令人驚嘆。

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中,能夠看到的木板刻字大多是牌匾一類,根據字體的筆畫在木板上留下深深的凹陷。張長庚介紹,古時的書法木刻作品,凹陷程度其實是越輕薄越好,從他的木雕作品來看,薄薄的一點凹陷,能夠感受到手工的紋理和摩擦感。

匠人和藝術家可以賦予作品鮮活的靈魂,無論大小,張長庚堅持全部手工雕刻。「也用過一次電動的刻刀,只磨了一下,就不想再用了,」張長庚說,電動雕刻雖然平整但是太過死板,失去了手工木雕應有的價值。


用木雕工藝展現漢字書法,張長庚的大多雕刻作品都以名家書法為稿,按照書法作品復件的輪廓進行雕刻,既要做到形似還要追求神似,這種「復刻」並沒有看上去這麼簡單。在外人看來,能夠做出如此精湛的書法雕刻,書法功力一定也很高,張長庚笑說,他覺得自己像是「倒敘」,反倒是先做好雕刻,才愛上了書法,「我的書法水平很普通,還在學習。」

「欣賞造型木雕藝術的人本就不多,這其中喜歡刻字木雕作品的人更少,」張長庚談到,他不認為這是一項負擔,也不擔心作品沒人欣賞,只希望能夠堅持做下去。藝術的發展枝繁葉茂卻也脈絡分明,雕刻與書法有互通之處,木雕與石雕有相似技法,在張長庚的生活里,文化和藝術的交錯讓他更加享受時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津范兒 的精彩文章:

文化遺產日!快來圍觀天津這些人的「絕活兒」

TAG:津范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