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世民依靠政變當上皇帝,立誰是太子同樣令他左右為難

李世民依靠政變當上皇帝,立誰是太子同樣令他左右為難

原標題:李世民依靠政變當上皇帝,立誰是太子同樣令他左右為難


我們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本來不是太子,而是通過發動「玄武門之變」,擊殺了兄長、太子李建成及四弟李元吉後,才被唐高祖李淵立為太子,並於兩個月後繼位成為唐太宗。


李世民的帝位是依靠宮廷政變手足相殘得來的,那麼,他即位後第一件事也面臨著立儲君的問題。


唐太宗即位是在武德九年(626年)的十月,當時他也是按照常規,登基後即把長子李承乾立為皇太子。


唐太宗共有14個兒子,其中,文德皇后生有3個兒子,分別是李承乾、李治、李泰。通常情況下,太子就是從這3個嫡出的兒子中產生,按照嫡長子繼承製,李承乾自然是皇太子。


唐太宗雖然把嫡長子李承乾立為皇太子了,可是沒多久,他又想廢黜李承乾的太子地位,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李承乾的人品不是很好,不僅好聲色,身邊聚集了一批群小,還常常在唐太宗面前陽奉陰違的。唐太宗看到太子這副模樣,還不如自己殺掉的兄長李建成呢。怎敢把自己打造的貞觀盛世託付給他管理呢?


於是,唐太宗就有了廢立之意,並打算立文德皇后的第三子李泰為太子,李泰在唐太宗所有的兒子中排行第四,以文才著稱,著名的地理書《括地誌》就是由李泰主持編寫的。


李泰看到父皇對自己另眼相看,也是不能自持,隨即在身邊也聚集起了一批人馬,積極活動,準備奪太子的位置。這個時候的李承乾不知收斂,更加的不成器。


唐太宗換太子的想法越來越強烈,至於換上誰,還在猶豫不決,他一度想換上李泰,甚至每月給李泰的待遇已經超過了太子李承乾。但這種情況遭到了唐朝四大著名書法家之一的褚遂良及魏徵的反對,認為這樣處理不妥當,唐太宗聽諫後立即就停止了。


唐太宗雖然貴為一國之君,在立儲君的問題上同其父李淵一樣也困擾了很久。唐太宗甚至一度還想立總排行第三子、楊妃(隋煬帝女兒)的兒子吳王李恪為太子,只是由於文德皇后的兄長長孫無忌的堅決反對才作罷。


到貞觀十一年(638年),唐太宗在與長孫無忌、司空房玄齡、兵部尚書李勣(jì)討論立太子時,最終決定立文德皇后的第二子、晉王李治為太子。



唐太宗立李治為太子,應該是各方妥協、折中的結果,因為唐太宗自己很清楚,在他考慮廢除李承乾的太子地位,想立李泰為皇太子時,的確引發了兩兄弟之間的緊張關係,他們也各自聚集了一批人馬,當年自己主導的「玄武門之變」極有可能再度上演。

即使他們不發生宮廷政變,但如果自己百年之後,李泰當上了皇帝,李承乾、李治都將死於非命,同樣,李承乾當是皇帝,另外兩弟兄也好不到哪裡去。


因此,最好的選擇便是立晉王李治為太子,因為李治仁弱,他將來當上皇帝,李承乾、李泰都會保命。對於唐太宗來說,立李治為太子也是不得已的事情,只有他做未來的皇帝,才能夠保證不會再現宮廷血案。



雖然這個未來的皇帝不理想,但唐太宗一想,我只要把輔弼大臣(長孫無忌、李勣)選好了,也能保證唐王朝的繼續發展和繁繁榮昌盛。

可令唐太宗沒想到的是,由於李治過於的仁弱,結果導致在中國歷史上出現了唯一的一個正統女皇武則天,並一度代唐建立武周,險些把唐王朝終結。


本文參考文獻:《隋唐簡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家之韻 的精彩文章:

唐太宗繼位後召開了一次辯論會,決定了唐朝的執政走向
隋煬帝第三次下江都的深遠謀略,真不是為了享樂

TAG:史家之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