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困難的差生是被父母「好心」培養出來的
【曾奇峰專欄】
學習困難的差生是被父母「好心」培養出來的
原創作者|曾奇峰
如果有人問,對中國一家三口的家庭來說,什麼事情是最重要的,估計絕大部分人會異口同聲地答,孩子的學習最重要。因為孩子的學習不僅事關孩子本人的前途,還關係到家庭此時此刻的「安定團結」:孩子學習好,大家都高興,矛盾自然就少;孩子成績差,大家都憋著怒火,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就可以釀成很大的衝突,家庭可能永無寧日。
統計資料表明,中國有上千萬學習困難的孩子。不爭的事實是,這些孩子學習困難的原因並不是他們智力有問題,這一點不難理解。那些上了名牌大學的孩子,並不一定就比沒上好大學的孩子聰明。是周圍的環境,特別是家庭的環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導致了他們學習困難。以下是很多臨床案例中的一個。我們來看一看,一個差生是怎樣被好心的父母「培養」出來的。
龍先生和龍太太帶著他們十五歲的兒子龍偉來看心理醫生。在諮詢室坐下來後,夫婦倆都是一臉的陰沉憂鬱,龍偉表面看起來滿不在乎,但他不斷地在搓著手,心裡還是很緊張的。例行的寒暄之後,龍先生開始介紹情況。
龍先生說:「龍偉小時候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在幼兒園裡,他是最受老師喜愛的小朋友,老師總把發飯勺、領讀、領操之類的事情交給他做,這在小朋友眼裡都是很大的榮譽。他學習也很好,接受能力很強,什麼事一教就會。我們很後悔的事情是,那個時候沒有讓他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沒有讓他要學習就專心致志地學習,不要思想開小差,一邊學習一邊想著玩。
「從讀小學一年級開始,他的學習就成了我們家庭一切的中心。我和太太有兩個原則,也被戲稱為『兩個凡是』,也就是:凡是有利於孩子學習的事情,我們都要不遺餘力地去做;凡是不利於孩子學習的事情,我們堅決不做。相信別的家長也會這樣,但可能不會像我們遵守和堅持得那麼好。比如說,他做作業的時候,我們就不看電視,免得電視的聲音會影響他,也免得他總是想著電視里有什麼好看的節目。不僅如此,我們在家裡說話都輕言細語,生怕讓他分心。
「還有,只要他做作業,我和他媽媽都要保證有一個人在旁邊,督促他,或者解答他不懂的問題,當然,我們文化水平不高,到了他上初中後,有些問題我們就沒辦法幫他解決了。所以,從他上初中二年級開始,就專門給他請了家教。請的家教是一個二十歲出頭的小夥子,來自邊遠的農村,家裡很貧窮,從小就要邊做農活邊學習,現在還需要做家教賺點學費和零花錢。所以請家教除了教他知識以外,還想讓他有一個學習的榜樣。別人那麼差的條件都可以學得那麼好,你這麼好的條件不學好就說不過去了。
「我和孩子的媽很早就對孩子進行學習的重要性的教育。對我們這樣沒有什麼背景的家庭來說,孩子只有學習好,考上大學,今後才有出路。考不上大學,找不到好的工作,吃飯可能都會成問題。這些道理給他講了無數遍,他就是聽不進去,成績總是中下等,離幼兒園的『輝煌』越來越遠,怎麼就走這麼大的下坡路呢?你還不能說他不認真,他也很少出去玩,放學回家吃完飯就到自己的房間里做作業,但就是學習效率不高,成績上不去。我們從報紙上看到,孩子的學習有問題,多半是心理上的原因,所以就帶他來了,想著醫生能幫幫忙,讓他真正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我們說什麼反正是沒有什麼效果。」
當了心理醫生這麼多年,這樣的案例見得實在是太多了,而且不僅僅是在我的諮詢室里。在我身邊的熟人和朋友圈子裡,這樣教育孩子的方式和話語幾乎天天都可以看到和聽到。所有這些問題,實際上都是好心辦了壞事。或者說,父母不自覺地製造了一個跟他們自己的願望相反的結果:他們本來希望孩子學習好,但他們的做法和說法,卻導致了孩子學習不好。
我還想聽聽母親的想法。龍太太說:「孩子他爸說的完全符合事實。我也總給孩子講,我們為你的學習做出了很大犧牲,不僅花了很多的錢,還犧牲掉了自己的生活。我們幾乎不出去玩或者串門,總是在家裡陪你;不讓你做任何家務事,除了學習以外你不用操任何心。這樣,你還學不好,很對不起我們,當然,對不對得起我們倒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對不起你自己。我們遲早會老、會死,將來你只能靠你自己。可我們隨便說多少,就是沒有用。他的成績還是老樣子,總上不去。明年就上高中了,到了高中,有些同學會更努力,你的相對名次就會下降,到時候高考,差一分都會有很大不一樣,要花很多錢不說,關鍵是不能上好的大學和選好的專業,將來就麻煩了。我的一個同事的孩子就是這樣,上的學校不好,專業也不好,畢業兩年了,還沒找到工作,還在家待著。另一個同事的孩子,上了好大學,專業又好,一畢業就在一家中外合資的大公司工作,現在都自己買房子了。」
看起來龍太太還有很多話說。但我不太想讓她繼續說下去。我注意到龍偉的手搓得越來越快,越來越用力,顯然是這些話他已經聽過無數次,每多聽一次就多焦慮一分。我問龍偉想說什麼,他說,爸媽都說得很對,都怪自己不好,成績總上不去。說完就繼續低下頭搓手。
我感覺到,龍偉是被內疚和自責淹沒了,他不可能在自己該做好的事情沒做好的情況下能夠動腦筋想想,他為什麼沒有做好。於是我開始對龍先生和龍太太提問。我說,你們真的做了很多的努力,想讓孩子的學習成績好。比如,你們在孩子學習的時候不看電視,小聲地說話,為的是不發出噪音,不讓噪音干擾龍偉的學習。但是,我們可以說世界上有兩種噪音。一種是電視、說話等來自外界的噪音,而另一種是來自心靈內部的噪音。你們說說,有沒有可能是來自心靈的噪音干擾了孩子的學習呢?
龍先生和龍太太面面相覷,沒有聽明白我說的是什麼意思。眼看這一次的五十分鐘諮詢時間要到了,我徵求龍偉的意見,我可不可以下一次單獨跟他爸爸媽媽談一談。他點頭同意了。於是我就當著龍偉的面跟龍先生夫婦約了下次見面的時間。
接下來的那次諮詢一開始,我首先說他們是很愛孩子的父母,很負責任的父母,他們為孩子所做的一切讓我很感動。但方式上有需要改進的地方,也需要更多地理解孩子的處境。然後我接著上次的話題說,在龍偉學習的時候,他還在想著學習以外的事情,他想的事情,以及由想這些事情導致的情緒反應,就是他心裡的噪音。這些噪音,比外界的噪音,如電視的聲音、說話的聲音,「音量」都要大得多,危害當然也要大得多。比如以下幾點,他是不可能不想的,想了也是不可能沒有情緒波動的。
一、學習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這是在想學習的重要性,而沒有想學習本身,比如做某一道數學題的時候,花了大量時間想著的是這道題做好了可以得多少分,而沒有想或者沒有心思去想這道題該怎麼做。這樣子能把題目做好嗎?
二、父母為我的學習做出了很大的犧牲,不學好對不起他們—內疚的「噪音」。內疚是一種極其惡劣的情緒體驗,可以導致極大的精神負擔。背著如此巨大的包袱學習,跟輕裝上陣相比,效果不可同日而語。
三、如果我學習不好,我就全完了,全完了,全完了—這是恐怖的「噪音」,相當於被手槍的槍口對著,這樣學習,腦子可能一片空白,手可能會顫抖,植物神經系統的功能可能會紊亂。沒有人在這樣的狀況中還能夠從事學習這樣的智能活動。
四、別人都比我強—這是驚慌的「噪音」、自卑的「噪音」。一個人總是被這樣暗示,就會精神渙散,鬥志全無。想想看,你們作為成年人,精神的力量應該比孩子要強大吧,但是,如果你們單位的領導總是說某某比你工作得好來激勵你,那你最後是會被激勵得有幹勁了呢,還是可能會被打垮?估計是會被打垮的。成人都會被打垮,孩子就不用說了,孩子更加脆弱。更糟糕的是,這樣的教育的後遺症還不僅僅會以成績不好表現出來,而且還會通過人格上的軟弱表現出來。到時候就不僅僅是有沒有知識的問題,而且還會是有沒有健康的精神,以及能不能過正常人的生活的問題。
五、當然還有一點普遍的情況,就是他可能還惦記著學習以外的事情。小孩子哪有不愛玩的?就像成年人也不能整天工作一樣,孩子也不能整天學習。至少學習不應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唯一的內容。讓他玩一玩,跟其他孩子多接觸接觸,只會對他的學習有好處。
我接著舉了一個例子。毛澤東年輕的時候,有意識地在菜市場之類喧鬧的地方讀書,以培養自己的定力。在那樣的地方讀書,外界的噪音可以全不入耳,這為他以後在槍林彈雨中冷靜思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而你們雖然沒有製造任何外界的噪音,但你們說的話和小心謹慎做的事,卻「插」在孩子的心裡,讓他不能集中注意力。這樣的噪音干擾,就是龍偉學習成績上不去的重要原因。
龍先生夫婦聽了我的分析後很震驚。他們承認我說得有道理,但也還有些疑問。我們做了一些討論。龍先生擔心的事情是,如果不督促他、不給他講道理,那他會不會自覺地學習?我笑著回答說:反正在這之前你督促了也沒用,對不對?然後又反問他:在你十五歲的時候,你覺得父母應該怎麼管你最好?龍先生說,我那個年齡已經很懂事了,不用父母管。我說,應該一代更比一代強嘛,龍偉就更不用你管了,或者說不用管得太多了。
這次諮詢結束的時候,我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如果你們出去打打麻將、串串門,可能會對龍偉的學習有好處。龍太太笑了笑說,也許。
再後來,我又單獨跟龍偉談了幾次,主要是消除他心裡的「噪音」,讓他學會怎樣輕鬆地學習、從容地學習、愉快地學習。他告訴我說,現在他感覺到他爸爸媽媽離他「遠」了一點,不像以前一樣像總盯著他,這讓他心很靜。龍偉的確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心裡的噪音一消除,成績慢慢就上去了。中考的時候發揮得不錯,考上了一所重點高中。在三年的高中時期,成績也一直在上升。(校長傳媒)
編輯:申桂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