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瞄準前沿,持續探索

瞄準前沿,持續探索

今年3月,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彌曼在巴黎摘取了「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這一獎項每年僅授予5人。頒獎詞稱:「她開創性的工作為水生脊椎動物向陸地演化提供了化石證據。」

20世紀80年代,張彌曼在研究一種全新的肉鰭魚類化石——「楊氏魚」時,發現一個不尋常的現象:「楊氏魚」身上很多特點和肉鰭魚類中的總鰭魚類很像,但卻沒有內鼻孔。

當時,科學界普遍認為,包括人類在內的四足動物是從總鰭魚類演化來的,而內鼻孔是魚類「登陸」時學會呼吸的關鍵構造。為什麼這條「楊氏魚」沒有內鼻孔?之後,張彌曼又對國內外發現的若干種總鰭魚類化石進行了研究,發現它們全都沒有內鼻孔。

張彌曼的研究動搖了權威理論,在國際古生物界引發強烈反響。由此,科學界開始重新審視四足動物的起源問題。她還與相關科學家一起提出另一種假說,即一種接近古總鰭魚類和肺魚類共同祖先的魚類是四足動物的祖先。

瞄準科研前沿、做開創性研究,提有價值觀點,是很多科研人員畢生的追求。湖南夏季高溫、高濕的氣候環境,能讓這片土地長出獨特而多樣的辣椒地方品種。湖南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鄒學校思考著:如果把外地辣椒優質品種引進來,與本地品種雜交,會有什麼「化學反應」?

經過多年研究,鄒學校和他的團隊篩選出數百份優異種質資源,培育出豐富的辣椒品種。市場上買到的辣椒品種,很多來自於鄒學校團隊。

品種的性能通常會逐年退化。為了讓人們一年四季在不同的地方都能吃上鮮辣椒,鄒學校團隊的品種培育工作從沒有停止。

國家體育場「鳥巢」中方團隊總設計師、中國建築設計院有限公司總建築師李興鋼認為,現代與傳統文化元素的融合碰撞能夠產生美妙的火花。在這一理念指引下,他提出了「勝景幾何」思想理念。

李興鋼說,「勝景幾何」,就是「勝景」和「幾何」的有機結合。「勝景」包含人、景、界面以及敘事和隔離物等要素,展現的是與自然緊密相關的空間詩意;「幾何」與建築本體相關,是結構、空間、形式等互動與轉化的基礎。

「『勝景幾何』理念既是建築師努力的方向,也是對當下缺失詩意的反思,亦是對自己關於理想世界營造努力的省問。」李興鋼說。

選擇挑戰,不畏艱辛

專註,往往是科研人員取得開創性成果的鑰匙。

張彌曼與魚化石結了一世情緣。在數十年的科研生涯中,她經常背著30多公斤重的行囊在荒野間跋涉,尋找化石。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鄒學校就在國內率先系統性地開展了辣椒種質資源研究。30多年的堅守,他和團隊收集和保存國內外辣椒種質資源3219份,並建成了我國最大的辣椒種質資源庫。

鄒學校和團隊還在育種技術創新、新品種培育等方面取得了系統性、創造性成果,帶領團隊育成我國栽培面積最大的系列辣椒品種。而今,他和團隊培育的辣椒品種,在湖南、江西、安徽、江蘇等地廣泛種植。

從事建築設計20餘年,李興鋼主持設計的項目不勝枚舉。績溪博物館、唐山第三空間綜合體、北京地鐵4號線出入站口、北京西直門交通樞紐、元上都遺址工作站……作為「鳥巢」的中方團隊總設計師,他承擔了體育場功能最複雜的底座部分設計工作。

2016年年底,時年只有47歲的李興鋼被授予「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稱號,足見業界對他工作的肯定。

作為一名實驗病理、傳染性疾病專家,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所長秦川曾因抗擊非典而被人們熟知。但她更多的時間,是在為實驗動物這門「小學科」奔走。

「實驗動物科學是支撐學科,是『無名英雄』,它默默無聞,卻為生命科學和醫藥研究的進步貢獻了不可或缺的力量。」秦川和同行正試圖讓更多的人知道這一學科的重要性。

創新,有時少不了「做點新東西」的追求。

讀博期間,西北工業大學教授李賀軍做的是金屬鍛壓研究,但帶著「做點新東西」的念頭,李賀軍一頭扎進當時剛剛興起、頗具挑戰性的碳/碳複合材料新領域。

選擇挑戰就意味著艱辛。李賀軍和團隊走上一條漫長的探索之路。他泡在圖書館,如饑似渴地學習,啃著一本本艱澀的專業書,做著一本本筆記……「起初的半年,就是天天蹲圖書館、天天看書。」

有心人天不負。經過多年艱苦攻關,李賀軍帶領團隊在高性能碳/碳複合材料低成本製備與應用技術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成果,他本人也成為我國複合材料領域領軍人物之一。

看輕榮譽,看重科研

面對成績,科研人員能夠淡然處之,因為他們更關注研究本身。

獲得「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殊榮後,張彌曼笑稱:「我成為科學家是歷史的偶然,榮獲這一獎項也是歷史的偶然,我只是比較早做了中國肉鰭魚類化石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而已。」

近年來,張彌曼把注意力轉到青藏高原的新生代魚化石上。她認為這些豐富、保存精良的魚化石,有助於揭開這一地區的「演化進行時」。

「我的課題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是我們團隊20多年的持續探索和攻關的結果。」每當有項目獲獎,李賀軍總要強調團隊的貢獻。

「國家發展離不開高端材料。」李賀軍說。雖然他帶領團隊在複合材料上做出了很多有價值的成果,但他認為,置身於激烈的國際競爭中,需要不斷設定新的目標、有新的超越,國家戰略亟需的下一代高尖端裝備的材料難題就能被攻克。「儘管攻關任務艱巨,但國家需求就是我們的責任和使命,無論多難都得幹下去。」

提到城市建築,李興鋼憂心的是「千城一面」問題。「生活環境的過度人工化,讓人們遠離往昔的生活理想。在這樣的現實之中,我們應當思考:如何才能將人與自然和諧的傳統帶到現代城市和建築中來。」

文化是城市設計、建築設計的「根」和「魂」。李興鋼呼籲,更加詳盡地研究城市發展存在的問題和未來城市的發展方向,將城市空間營造得更有品質,更加適合人們的棲居、工作與生活。

本文來源 | 人民日報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百分百 的精彩文章:

「狐狸」外逃,海外群眾也不會放過他們
先天性無精症男子圓生育夢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