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模式的空間多大?引專家學者熱議
晨報記者 苗夏麗
6月11日凌晨5點多,證監會官網披露了小米發行CDR招股申請書。
根據接近小米IPO項目的中介人士透露,目前投資人尤其是基石投資者「入圍」競爭激烈,給出的估值普遍在750億美元至850億美元之間,已經有一批機構給出超過800億美元的估值,目前尚未敲定任何基石投資者。
不過關於估值,市場聲音很多,小米憑什麼值800億美元?
CDR招股書披露,小米集團2015年、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第一季度,小米的營業收入分別為668.11億元、684.34億元、1,146.25億元和344.12億元; 小米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負22.48億元、2.33億元、39.45億元和10.38億元。
CDR招股書在披露「境內外信息披露差異」章節中,介紹了小米在報告期間經調整經營凈利潤為負3.03億元、18.95億元、53.62億元和16.99億元。
A股CDR招股書中披露了「扣非後歸屬於母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與港股披露的「經調整經營凈利潤」類似,但由於扣除標準不同,所以最終數值差異較大。
本次小米在港股招股書中披露的經調整經營凈利潤是扣除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損失、投資項目公允價值變動、股份支付費用及無形資產攤銷等的影響。因此,港交所披露的2018年一季度「扣非凈利潤」為17億元,而內地CDR披露的扣非凈利潤僅為10億元。
廈門國家會計學院院長黃世忠教授說,按照國際會計準則,小米香港的招股說明書中的財務報表讓人瞠目結舌,2017年銷售收入過千億、毛利率高達13%左右,但有兩個數據看不懂:按照國際會計準則,2017年度小米公司巨虧439億,到年底時,凈資產為-1272億元。但是,如果不按國際會計準則編製,按大家熟悉的美國或其他國家的會計準則來編的話,小米2017年度則盈利54億元,兩者相差高達493億元,小米2017年末的股東權益也不是-1272億元,而是高達「正的」343億元。
黃世忠說,這中間主要因為一個叫「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的東西,這是一種既像股又像債的投資。小米自2010年9月至2017年8月,通過18輪的融資,累計向投資者發行了12個系列的優先股,共投入98億元人民幣,估值發生了幾百倍的變化,才會在國際會計準則中出現財務上的「大波動」。
中國人民大學管理學博士、華夏基石管理諮詢集團高級合伙人、首席戰略與組織專家苗兆光認為,判斷一家公司的價值有很多方法,看財務報表只是其中之一。美中不足的是,財務報表只能反映公司的過去和現在,很難看出公司的未來。對於創新型的新經濟公司尤其如此,當一家公司的商業模式、生態系統還未完全跑通時,數據往往並不支持人們的判斷,連續20年虧損的亞馬遜就是一個例子。
「小米模式,大家都比較熟悉,所謂「鐵人三項」:硬體+新零售+互聯網服務。這個模式當然是成立的,否則不能解釋小米在過去8年取得的成績,但為什麼還是有很多人不理解呢?就是因為模式還沒有完全走通,雖然小米硬體收入佔了主要比例,但是互聯網服務收入的增速非常快。」苗兆光說。
未來小米會是怎樣的?「我覺得應該是智能家居。小米的手機也好,電商也好,互聯網服務也好,都應該圍繞著用戶使用智能家居這個場景,實際上就是萬物互聯。」苗兆光說。(網站首頁圖:新華社資料圖片)
※2018零售風雲榜頒獎盛典
※RICHARD MILLE 全新女士陀飛輪腕錶
TAG:新聞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