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文化的正本清源——滅頂
華夏文化正本清源系列分以下幾講:
預告:是本系列情感上的總括,描寫了華夏人精神家園的概況。
萌生:從三皇五帝開始,到春秋時期結束。華夏文化是如何生髮出來,到全盛時期由盛轉衰又經歷了什麼。
滅頂:自秦漢開始到宋朝末年,後世為失傳的華夏文化的復興作出了怎樣的努力,又誤入了什麼歧途,這是一部中國郡縣制時代的文化史。
癌變:從蒙元至滿清,再到五四運動。華夏文化徹底被篡改和誤讀,失去了往日的光輝,中國人也跌下神壇,受人欺凌。
爭辯:在思想上駁斥猶太文化和印度文化。
回歸:從道出發,如何復興華夏文明,引用民族主義歷史,我們的前路在何方?
西洋外傳:西方是如何接受華夏文化中的隻言片語而成長起來的。
下一個系列將會寫我在讀經的過程中結合自身經歷對經文的理解。
我們開始正題:
這篇文章的題目叫滅頂,意思大概是華夏文化在流傳的過程中被某些偶然的因素限制了高度,我們文化的高度不斷下降,最後導致了非常嚴重的後果。
華夏文化在天下復歸於秦後,一直到南宋滅亡前,發生了三次重大的滅頂,兩次來自於國內,一次來自於國外。
兩次國內滅頂的契機分別為漢代獨尊儒術和朱熹注釋四書。來自國外的文化危機為佛教的傳入。
上一講說到,孔子並非是儒家的創始人,儒家的創始人往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周公,再往上復歸於黃帝。就我的理解而言,孔子在儒家上的造詣並不大,不能說是創世紀的開闢,只是對儒家的宣傳起到了比較大的作用。
很明顯,孔子是不懂道的,孔子曾經說過,朝聞道,夕死可矣。就說明他到說這句話的時候還不懂得道是什麼。孔子五十歲才得到周易,研究的時間有限,不容易悟道。孔子見老子之時,老子未把天師之位傳授給他,因為老子覺得他只對禮數感興趣,對道沒有自己的看法,這樣的人無法成就偉業。
故,孔子不懂道,孔子的弟子自然也很難懂道。不懂道的人,不足以稱為聖人。在漢代獨尊儒術之後,孔子本身學術的局限,就成了華夏文化傳承的天花板,後來的人,再也很難跳出孔子的思維範圍,天下的道被儒家(特指孔子和弟子創立的學派)阻斷,之後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道是什麼。中國文化,一下子倒退很多。
道有那麼重要嗎?事實上,道、儒、法、易、兵、醫雖然在春秋時期是不同學派,然而在先秦典籍里都是出自同一種理論,也就是所有學說的源頭都是合一的,也就是「道」。
先秦的聖王,通過對世界的觀察,了解天地的道理,宇宙的唯一規律就是道,再通過個人的智慧把大道中的一部分用在不同行業中,或者用在治國的不同維度上,就成為了先秦主要的學術根基。
一切學術,如果脫離了道,就相當於脫離了自然,脫離了真正的聖王之學。
上述六門學派中的前三家,多用於治國安邦,後三家多用於自然理論和生產,我們拿道、儒、法三家來簡單說明如何通過道產生這些學問的。
當天下未病得很厲害時,百姓尚很淳樸,很天真。這時候,應該用道家思想來治國。老子所說的清靜無為,不是什麼都不幹,而是不妄為。不應該用過多的人倫教條來限制這些人民,統治者應該安分守己,效仿天道,安民樂民。
這就相當於這個人沒生病的時候,讓你該吃吃,該喝喝,不要亂吃藥,別沒病找病的意思。
當天下出現了病態的時候,人們不再淳樸,如果不嚴加管教,有些人可能會幹出壞事。這時候,孔子主張克己復禮,建立一套人倫禮教系統,讓每個人都在系統里好好活著,安分守己。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大家按照禮教的標準去行事,不要逾越它,就不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
這就像你得了個感冒,醫生告訴你,你必須早睡早起,按時吃藥,不能不遵守規定。
當天下的病進一步加重時,國家體制崩壞,人民成為了流民,大家靠搶劫和不法為生時,就相當於一個人病入膏肓,不下猛葯,不用刑法,不足以震懾。這時候法家的商鞅站了出來,告訴世界,應該制定刑法治國。因為人民已經不再淳樸,必須令行禁止,才能維持國家穩定。
這就像你長了個毒瘤,必須要去動手術,得了白血病要去化療一樣。雖然痛苦,但是別無辦法。
可以看到,春秋戰國的歷史,就是一套國家病得越來越重的歷史。春秋時期,天下還沒有那麼亂,老子還在講讓生民復歸天真。後來,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心不古,孔子要周遊列國,遊說周禮,他認為只有禮法才能約束人的行為,教化好子民。再後來,天下大爭,也是大亂之世,法家異常受歡迎,因為病重只能下猛葯,用法才能治理這個世界。
所以說,道、儒、法三家不是完全不同水火不容的學問,而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基於不同條件,由道分裂出來的三種治國方法。如果想知道任何一個學說他的正誤,必須要從道出發,重新來標定此時實行這個學說合適與否。
孔子不懂道,他的標定出了問題。
當然,我認為孔子成為華夏文化傳承過程中的第一層天花板是很湊巧的事件,孔子只是儒家發展史上比較重要的一個人物,並不是創始人,而且在春秋戰國時代,儒家並沒有很受世人歡迎。
儒家真正被漢朝推崇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漢朝吸取前朝效應,不敢用法,因而選擇道、儒兩家。漢高祖時代,多使用黃老之術治國,但以道治國,需要統治者的極高智慧,不好操作。這是獨尊儒術的第一條件。
2、秦朝的藏書被項羽燒光後,只有從儒生手裡,才能獲得五經等先秦典籍,因此,儒生備受歡迎,也成為了三皇五帝的聖王之學的唯一合法解釋人,因而要搞學術,就得尊儒生,拜孔子。
3、到了漢武帝時代,國家有征伐匈奴的需求,需要培養人民和士人的愛國情懷,因此選擇了更為入世的儒家思想。而且,儒家講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禮教體制,下不可逾上,適合統一的郡縣制大帝國維持穩定。
4、漢代學者嘗試再次通天,重新補校出先秦聖王之學,可是世上真人已少,通天失敗,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儒家。
因此,不懂道的儒生,繼承了孔子的意志,最多只能作為統治工具,失去了三皇學說的完整性與靈性。因此,孔子所代表的儒家,只是經典的傳承者,並不是很好的解讀者,也不是悟道者。
之前聽說有人要定出中國的教師節,把節日定為孔子的生日,我覺得不妥。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孔子沒有傳道,授業解惑做得比較完美。孔子是個偉大的人,但不要神話他,否則跳不出第一層天花板。
第二層天花板,是佛教傳入造成的。
東漢末年戰亂頻繁,人民生靈塗炭,華夏文化傳承處在危險的邊緣,自身正氣不夠,佛教這種異端學說就開始了入侵。
佛教迎合了當時人民的苦難心情,所以在中國很有市場。人們活在苦難中,佛教就告訴人們,人生本就苦難,人活著是一場還債的歷程,所以你要多積德,來生會得好報,死後也會去西方極樂世界。積德是什麼?就是給大禿瓢吃的和錢,多來寺廟裡燒香拜佛,多捐錢,多施捨,你的福報就會越來越多,我們整個組織都會祝福你。
蠱惑了民眾尚不夠,佛教最大的危害是污染了中國士人的智力。
考察佛教傳入中國的路線和大型佛教遺迹可以看出,總體趨勢是由西至東,由北到南。這說明佛教的傳入是隨著夷狄和胡人的入侵進入中國的。
最開始佛教在中國翻譯成浮屠,它的代言人是各類蠻夷少數民族,其中就有五胡亂華的幾個民族。
三國過後,民生凋敝,加之晉朝無道,聖人隱居,賢者不出,導致國家正氣不足,各種胡人少民一擁而入,佔據中原,一邊吸取著先進的漢文明的同時,又不忘帶來他們的垃圾文化,來毒害中國,這就是歷史上註明的南北朝動亂。
孔子是講華夷之辨的,這個人是華夏人還是蠻夷,必須通過雙軌進行認證。
其一是血緣系統,如果你沒有漢人的華夏血液,就無法成為華夏人。
其二是文化驗證,有了華夏的血液,加之尊崇華夏文化,承認禮教,才能稱之為文明人,也就是華夏人。
有了華夷之辨,就有了血緣和文化的長城,漢人會瞧不起夷狄,不與其通婚,也不會去學習胡人的文化。在華夷之辨尚在的時候,漢胡不兩立,漢人無法接受胡人。
這時候,這些蠻夷想要進入中國,他們需要想出一個辦法瓦解中國人的血緣長城和文化長城,佛教就應運而生。
看看中國的佛教講什麼吧,講眾生平等,講施捨,講不能殺生。這就成為了蠻夷們的保護傘,原來中國人是歧視他們的,但受到佛教的影響,不僅不能歧視,還得對他們好,於是大群胡人順利進入中國。
很明顯,他們並非真正的佛教徒,他們殺人、搶劫,毀壞中國的華夏文明,到處建佛寺,建石窟,讓人們不事生產,群體要飯,整天燒香拜佛,忘記華夷之辨,忘記經世濟民。縱觀歷史上,佛教發達的時代,均為亂世。
因為這些胡人不是真正的佛教徒,他們只是利用佛教這種忠奸不辨的滿口不殺生的垃圾宗教,來瓦解中國人的血緣和文化長城,一旦得手,就露出了他們的本來面目。這些胡人踏著倒塌的長城,進入中國,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這根目前的猶太人文化及其相似,猶太人整天控訴納粹的惡行,自己卻在干著殺人的勾當。所以夷狄之言,萬不可信。
中國也第一次出現了「包容文化」,被後世講了幾千年,到現在還在講。
我發現,越是講包容文化的朝代,越動亂,越落魄:魏晉南北朝是亂世,人們對胡人講包容,導致胡人強大後殺人放火,大肆搶劫;唐朝信佛講包容,導致漢胡混居,最後安史之亂,胡人還是露出了原本兇殘的面目;接下來清朝講包容,進一步腐化中國人的文化和意志,剃髮易服,比南京大屠殺兇殘百倍的種族滅絕計劃。
我們對胡人講包容,胡人可曾對我們講過包容,講過眾生平等?
包容文化,孔子沒說過,老子沒說過,三皇五帝更沒有說過。
孔子講華夷之辨,老子講用兵除惡,三皇五帝流放了夷狄的祖先,中國的聖人們,從來沒有講過包容二字。
老子講道德經,道涵蓋天下的道理,指的是道是真理的集合,而不是無所不包。
無所不包,極度包容的東西只有一個,那就是垃圾桶,這才是無所不包,黑白不分的對象。夷狄希望中國成為垃圾桶,而作為華夏人,我們應該把這些垃圾扔出去,把我們的思想洗乾淨,這就是正本清源的意義。
佛教的進入,一則損害了人民的智力,導致人們開始走上封建迷信道路,不去祭拜祖宗,學習聖王之學,而企圖散盡錢財供養大禿瓢,並且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過上不勞而獲的生活。
二則損害了士人的智力,中國的讀書人至此開始好壞不分,對夷狄講包容,對異端講理解,親手把三皇五帝、老子孔子的聖人之學丟掉,換來了印度要飯組織的一堆垃圾。柳宗元信佛,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就是鐵證。
三則導致漢胡混居,胡人女子淫蕩,藉機與漢人男子私通,導致漢人優秀基因進入各少數民族之內,致使胡人的智力在短期內大幅度提高,為後世歷代的漢胡鬥爭埋下了隱患。
關於第三點,可以去查看世界民族基因圖譜報告,漢人的父系血統非常純正,基因調查顯示,歷史書上所說的大規模民族融合之事子虛烏有,不攻自破。漢人不僅沒有靠少數民族輸血,反而是少數民族靠漢人輸血。比較著名的蒙古族領袖成吉思汗,他的父親就是漢人。
漢人就是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華夏族的後代,擁有著純正的黃種人血統和對華夏文化的繼承權,不是幾個拙劣的歷史謊言就能偽造的。而各種少數民族則大多是棕種人的後代,因為智力低下,生性殘忍,早期被華夏先民趕出了中國,後來一直通過本族女性的借種,才勉強提高了智商,登上了歷史的舞台。基因報告顯示,滿族父系絕大多數都是漢人的基因,蒙古族父系一半左右是漢人的基因,日本人宋代時就有國家組織的婦女集團偷渡來南宋,色誘南宋優秀男子,懷孕則歸日本,給日本人帶去優秀的基因。這些事情在歷史上屢見不鮮。
所以現在很多少數民族和周邊國家的人,長得都跟漢人很像,並不是漢人跟他們進行民族融合造成的,而是少數民族的女人偷偷來借種,導致漢人基因庫外泄,這在基因報告里都是鐵證,不容辯駁。
魏晉南北朝過後,緊接著是隋唐。
唐代被諸多歷史書和沒腦子的學者標榜為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朝代,這是非常沒有文化的表現。
我們衡量一個朝代是否強大,首先要看它的政體是否穩定,再看文化是否繁榮,最後才是物質是否富足,疆域是否廣大。
首先唐朝的政體極端混亂,從女人執政到安史之亂,唐朝的皇帝無作為,最愛乾女人干政和淫邪之事,受西域胡人文化的影響,唐朝華夷不辨,吏治不明,漢胡混居,稱不上是盛世。
在文化上,唐朝皇帝信佛,不尊漢制,宮內皆用鮮卑服飾,婦女袒胸露乳,胡服遍地,不講禮教,整天吟誦詩歌,活在糜爛的酒肉中,是歷代漢人朝代的敗筆。
至於物質,主要是藉助前朝隋朝打下的物質基礎,加之隋朝修建的大運河,才讓物質稍有繁榮,但同樣是物質條件,其生產總值遠不及宋朝。疆域雖大,然則藉助少數民族為兵,才佔領了這麼大的領土,實際上漢人真正能控制的地方,並不比宋朝大多少。從安史之亂能看出來,唐朝政府沒有對疆域的實際控制權,唐朝疆域雖然看起來廣大,實際上是個鬆散的部落聯盟。
(關於唐朝皇帝是否是鮮卑人一事,現在還在爭論。在寫這篇文章之前,好幾位老師讓我不要說此事,因為太毀三觀了。我想像不到漢人怎有如此敗類,穿著胡服,信佛,政治混亂,華夷不辨,以胖為美,只能歸之為鮮卑。然而從唐朝的士人對皇帝的看法來講,是漢人的幾率較大。所以我認為最合理的解釋是鮮卑和漢人的高層有通婚現象,不是純漢人。可能父系是漢人,母系是鮮卑,才造成了唐朝皇帝往往不務正業,智力低下的現象。)
如果說南北朝是真正意義上的亂世,唐朝就是個披著文明大國外衣的亂世。
故唐朝文化沒有作為天花板的原因是唐朝文化過於低級,天花板是限制文化高度的事件,以唐朝文化的水平,只能當做地板。
第三層天花板出現在宋朝。
宋朝比唐朝就正常很多,可以說宋朝是從漢代一直到近代的唯一一次偉大中興(明朝還有待考證)。
宋朝吸取了唐朝的教訓,拒絕漢胡混居,依偎著大運河,發展著經濟和文化,讓商業達到了空前繁榮的水平。如果說唐朝是窮兵黷武,武將的天下,那麼朝就是重文輕武,是文官的天下。
在宋朝,由於經濟發展繁榮,經濟中心變成了江南地區,大量文人湧出,文化繁榮後,文人們開始研究前朝,卻發現魏晉和唐朝文化非常落後,於是出現了第一批複古之人。
朱熹就是這些人中的一位領袖。他開始注釋儒家的經典——四書。這成為了中國士人的第三層天花板。
我們在之前講過,四書五經中的五經,才是出自三皇五帝之手,為正統的華夏文化,四書只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對五經的注釋。由於孔子對道的理解並不深刻,導致四書只能作為對五經的初步理解,並不能作為評價或是解讀,只能作為註腳。
朱熹過度重視四書,忽略了五經的重要,因此從三皇五帝-五經-四書的道術源流上偏離了出去。自朱熹以後,士人不再重視五經,而是把四書排在五經之前,把註腳當做經典去讀,這成為了第三層天花板。
儒術傳到朱熹時,已經和真正的道徹底分離。人們不再詢問道是何物,做學問不再講究自然,不以道為標,而是啃著一個對道理解不充分的人寫的書籍,把它當做至高無上的經典去閱讀,無疑是偏離了正確的學習方式。
這時,中國人的學術已經墮落到和西方人一個水平,即為解釋問題不以更高層級的知識為標,而以同級知識為標。就像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一樣,弗洛伊德認為出現精神問題的原因是因為更深層的精神出了問題,與佛教徒想要通過觀察自己編出來的世界,去冥想出這個世界的真理一樣可笑。
加之科舉,四書被定為首要閱讀的書籍,所有讀書人都不停反覆翻看著孔子的書籍,在裡面尋古,試圖通過孔子理解三皇五帝的道術,這正好方向走反了,只有先懂得了華夏正統文化和道是什麼,才能理解孔子所言。至少要先讀五經,再看四書,思維才能不被它限制。
因此,中國的讀書人越讀越腐朽,思維越讀越混亂。到了清朝,加上滿夷對中國文化的殘害,儒生不僅變得腐朽,還變成了奴才,國學也變成了垃圾桶,散發著惡臭。
第三層天花板的高度很低,就像給一個大缸扣上了蓋子,從此,中國文人就開始在這個醬缸里遨遊,越游越臟,越游越腐,沒有道術源流,就沒有活水,道取之不盡,孔夫子的學術是有極限的,何況又經過漢儒和宋儒,兩次降低儒學的極限,導致中國文化在一次次的傳承中被破壞了。
下一章的名字叫做癌變,華夏聖王之學經過漢代到宋代的三次滅頂,可以成為兵變,那麼從宋朝滅亡到元明清,和近代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等就可以稱為華夏文化的癌變。
癌變過後,華夏文化早已面目全非,失去了之前的光彩,甚至還成了社會唾棄的對象。何以如此不堪?請看下回分解。
TAG:社會進化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