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絹在線帶你走進宋絹的微觀世界

宋絹在線帶你走進宋絹的微觀世界

唐和五代時期,畫絹基本上都偏粗偏疏,需要搗捶、塗布等再加工才能使用,《搗練圖》就是一幅展現絹加工技藝的名作。到了宋絹,織造和加工技藝都得以突飛猛進發展。眾所周知,宋絹是中國繪畫材料史上的奇蹟,沒有宋絹,就沒有宋畫;但宋絹究竟如何好?還要進入到宋絹的微觀世界中去一探究竟。

宋絹採用的絲線經過手工加捻而成,而當前機器制絲基本不加捻。加捻的好處是使絲線相對緊緻,垂感好,牢度高;緊緻牢固的絲線再經過獨特的雙絲編織技法,最終形成細密堅挺的宋絹。這種宋絹即便不經過搗捶或者砑光,緊密度也能達到畫者細筆繪畫的要求。

宋絹在線的潘柏翼認為,細密是宋絹的最大特徵。如果用數據來說明,根據研究,《千里江山圖》經線密度是45-51根/厘米,緯線密度是54-60根/每厘米,而這個數據在宋代宮絹里,還只是代表二級水平;像《雪江歸棹圖》,經緯線的密度達到50-55根/厘米,這被認為是宋徽宗時期最好的宮絹;而據傳宋徽宗所作的《瑞鶴圖》,經線密度49-53根/厘米,緯線密度51-55根/厘米。

宋絹在線即將出品的宋絹(壹號)在經緯線密度上平均達到55根/厘米,絲線的粗細度和間隙度基本與《雪江歸棹圖》所用宮絹等同。所以說,宋絹(壹號)已經達到乃至超越宋代一級宮絹水平。

當然達到這個密度是經過技藝師傅反覆試驗校正數十輪後的結果,這個過程十分艱難,當時技藝師傅感慨說,宋人技藝和宋人精神真是太難得了,令後世難以企及。不過話說回來,宋絹(壹號)不僅在密度上超過了宋絹,在平整度和光潔度上也略勝一籌。

宋人制絲全部是靠手工,所以絲線粗細不均,以至於成品會顯得凸凹不平,但是當下機器制絲的優勢在於能將絲線做的更加勻稱,所以整批絹出來是平整光滑的。

據潘柏翼介紹,畫絹鎖邊使用花邊的形式,在清代、民國和解放後都存在過,主要常見的有紅色,藍色,和彩色。當下造絹極少有這種形式了。過去絹廠為了標識自己的」產品專利「,發明了花邊,宋絹(壹號)繼承了這種形式,採用花邊設計,以精緻的匠心向宋人精神和皇家標準致敬,也代表自己產品的」專利「。

整個復原宋絹的過程中,技術師傅十分辛苦,對於一個六旬的老人來說,連續三個月日夜不停的勞頓,曾數次令他感到有些懊惱和不解,潘柏翼為此多次安慰老人家,」這很有歷史意義,後來者會感激你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經濟極度發達的宋朝,為什麼還是會走向滅亡?
一位被中國歷史遺忘的名人,被譽為中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