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一年間411家公立醫院消失了

一年間411家公立醫院消失了

專業、權威、深度

醫藥行業報道盡在中部第一行業自媒體

大醫道

—MEDIMUST—

醫道君按:日前,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了《2017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據數據顯示,民營醫院的數量,依然超過公立醫院,兩者的差距進一步拉大。

截止2017年年底,我國公立醫院數量為12297家。醫道君據此前公開數據統計,2015年我國公立醫院數量為13069家,2016年年底我國公立醫院數量為12708家。

可以發現,過去1年,公立醫院數量減少了441家。三年間,公立醫院數量共減少了772家。

而民營醫院隨著政府採取多種舉措鼓勵社會辦醫,引導社會力量發展醫療衛生,正在逐步形成多層級多樣化的醫療服務新格局。

民營醫院數量在三年間增加了4241家。2017年民營醫院占醫院總數的60.4%(比上年提高4.0個百分點),民營醫院床位占醫院床位總數的24.3%(比上年提高2.6百分點),民營醫院住院量佔比由2016年的15.8%提高到2017年的17.6%。

事實上,近年來公立醫院確實面臨著一定的壓力。

1、來自取消藥品加成的壓力

湖南省湘雅醫院院長孫虹此前在一論壇上表示,湘雅醫院於2016年1月1日零點起正式啟動藥品零加成試點,運轉一年後,醫院虧損2個多億。

2017年6月6日,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院長蘭平在「省市校共建10周年」活動上表示,醫院年收入15億元,在取消藥品加成後,即便算上加強醫院管理所節省的成本,一年的缺口仍大約為8000萬元。

2、來自限制發展的壓力

早在2014年6月,國家衛計委發布《關於控制公立醫院規模過快擴張的緊急通知》,該通知提出「四嚴」:嚴控公立醫院床位審批,嚴控公立醫院建設標準,嚴控公立醫院大型醫用設備配置,嚴禁公立醫院舉債建設。

2017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從嚴控制公立醫院床位規模、建設標準和大型醫用設備配備,嚴禁舉債建設和豪華裝修,對超出規模標準的要逐步壓縮床位。控制公立醫院特需服務規模,提供特需服務的比例不超過10%。

至此,公立醫院,尤其是大醫院,很難繼續依靠擴張規模以增加業務量,來進行更大發展。

3、來自人員流動的壓力

近年來,在社會辦醫、醫生集團、互聯網醫療的不斷衝擊下,公立醫院醫務人員的流動性越來越大。

隨著政策的持續放開,以及一些探索者經驗的積累和示範效應,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大醫院骨幹醫生開始走向市場。

以上海為例,張強醫生集團創始人張強醫生、冬雷腦科醫生集團創始人宋冬雷教授,英華兒童骨科醫生集團創始人趙黎教授,壹博醫生集團創始人孫成彥教授,泓心醫生集團創始人於泓教授等醫生均來自大三甲醫院,選擇了在壯年辭職加入社會辦醫大潮。

4、來自民營醫院的壓力

都說得醫生者得天下。近年來,大量醫生離開體制加盟民營醫院,民營醫院數量增長超過公立醫院,公立醫院患者流量受民營醫院影響而下降,這些已經是不言而喻的事實。

此前,據報道,在某論壇上,上海一位知名三甲醫院領導透露了一個驚人的數據:上海有兩家民營眼科醫院,過去一年,上海公立醫院眼科的手術量下滑的非常厲害,甚至達30%-50%,特別是白內障。

據有關數據顯示,中國民營醫院,已經是連續多年來的持續爆發了。

長久以來,公立醫院數量要遠多於民營醫院。然而在2015年,這種局面被打破,民營醫院數量首次超過公立醫院。2015年年底民營醫院達到14518家。從2015--2017年,兩年間共增加了4241家民營醫院,平均每年增加2120.5家。

據業內人士測算,民營醫院仍以每天開業大約6家的速度在增長,2018年公立醫院與民營醫院數量差距將進一步拉大。

若這一爆發趨勢繼續下去,中國醫療市場的格局也將再被改變,醫藥人也要面臨新的銷售終端,改變原有的銷售模式。

全國門診總量比2016年增加2.5億人次

2017年,全國門診總量比上年增加2.5億人次(增長3.2%),居民平均就診由2016年的5.8次增加到2017年的5.9次。

全國住院總量比上年增加1708萬人(增長7.5%),年住院率由2016年的16.5%增加到2017年的17.6%。

公立醫院床位數量持續加大

圖3 2013-2017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及增長速度

2017年末,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床位794.0萬張,其中:醫院612.0萬張(佔77.1%),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52.9萬張(佔19.3%)。醫院中,公立醫院床位佔75.7%,民營醫院床位佔24.3%。與上年比較,床位增加53.0萬張,其中:醫院床位增加43.1萬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床位增加8.7萬張。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由2016年5.37張增加到2017年5.72張。

在2015年~2017年里,公立醫院的床位數量增長了463萬張,民營醫院床位數量增長了149萬張,

衛生技術人員增加53.4萬人

2017年末,全國衛生人員總數達1174.9萬人,比上年增加57.6萬人(增長5.2%)。

衛生技術人員中,執業(助理)醫師339.0萬人,註冊護士380.4萬人。與上年比較,衛生技術人員增加53.4萬人(增長5.9%)。

圖4 2013-2017年全國醫療衛生技術人員數量變化

本科及以上佔34.0%

2017年末衛生技術人員中,本科及以上佔34.0%,大專佔39.1%,中專佔25.1%,高中及以下佔1.8%。

技術職務結構:高級(主任及副主任級)佔7.8%、中級(主治及主管)佔20.5%、初級(師、士級)佔61.4%、待聘佔10.3%。

居民預期壽命比2016年長了0.2歲

2017年,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由2016年的76.5歲提高到76.7歲,嬰兒死亡率從7.5‰下降到6.8‰,孕產婦死亡率從19.9/10萬下降到19.6/10萬,我國居民主要健康指標總體上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患者醫療費用漲幅下降

截至2017年底,93.9%的城市公立醫院取消了藥品加成,患者藥費的下降帶動了醫療費用整體漲幅的下降,公立醫院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得到有效控制。

2017年醫院次均門診費用按照當年價格比上年上漲4.7%,漲幅下降0.3個百分點;人均住院費用比上年上漲3.3%,漲幅下降0.8個百分點。醫院次均門診藥費下降1.8%,佔比下降2.8個百分點;醫院人均住院藥費下降7.1%,佔比下降2.5個百分點。

截至2017年底,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中,超過40%的醫院開展了預約診療和遠程醫療服務,

基層醫療機構門診量增加,分級診療初顯成效

2017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達44.3億人次,比上年增加0.6億人次,漲幅(1.4%)較去年增加0.7個百分點。

其中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門診量占門診總量的23.0%,所佔比重比上年上升0.3個百分點。

2017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入院4450萬人(佔18.2%),比上年增加285萬人,漲幅(6.8%)較去年增加3.6個百分點。

2017年每千人口對應2.44位執業醫師

我國衛生資源配置不斷優化,政府持續加大衛生投入,衛生籌資結構逐步趨向合理。根據全國衛生總費用核算預計,2017年政府、社會和個人衛生支出分別佔30.1%、41.1%和28.8%。與上年相比,政府衛生支出佔比增加0.1個百分點,個人衛生支出佔比基本持平。

2017年末,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2.44人、註冊護士2.74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5.72張,分別比去年增加0.13人、0.20人、0.35張。衛生技術人員學歷水平進一步提高,本科及以上佔34.0%,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

大醫道,醫療行業資源中心,是鄭州大學互聯網醫療與健康服務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的協同機構:醫療政策解讀,精準行業資訊,醫院管理研究,高端人才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醫道 的精彩文章:

你的血管好不好,摸摸腳背就知道了

TAG:大醫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