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十位改革皇帝,秦朝兩位皇帝上榜,當之無愧!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十位改革皇帝,秦朝兩位皇帝上榜,當之無愧!

中國歷史上改革皇帝都有誰?改革一般指各種包括政治、社會、文化、經濟、宗教組織作出的改良革新,相較於革命以極端的方式推翻原有政權以達成改變現狀的目的,改革是指在現有的政治體制之內實行變革。大多有作為的皇帝都會進行一系列的政策調整,有一些改革也是在皇帝的支持之下進行的,下面本文盤點了中國歷史上十大改革皇帝,來看看這篇文章了解下吧!

10、秦朝:秦孝公

秦孝公(公元前381年12月6日—公元前338年),嬴姓,趙氏,《越絕書》作秦平王,《史記索隱》記載名渠梁。秦獻公之子,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在位。秦孝公重用衛鞅(即商鞅)實行變法,獎勵耕戰,並遷都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建立縣制行政,開阡陌,在加強中央集權的同時,不斷增進農業生產。對外,秦與楚和親,與韓訂約,聯齊、趙攻魏國都城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拓地至洛水以東,自此國力日強,為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秦孝公重用衛鞅(即商鞅)實行變法,獎勵耕戰,並遷都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建立縣制行政,開阡陌,在加強中央集權的同時,不斷增進農業生產。對外,秦與楚和親,與韓訂約,聯齊、趙攻魏國都城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拓地至洛水以東,自此國力日強,為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9、新朝新始祖高皇帝:王莽

王莽(公元前45年12月12日—23年10月6日),字巨君,政治家,改革家,魏郡元城人(今河北邯鄲大名縣)。王莽為西漢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員,古代史學家以「正統」的觀念,認為其人雖然謙恭儉讓,禮賢下士,實際上卻是沽名釣譽之輩。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漢末年,因漢哀帝喜好男風,專寵董賢,荒淫無度,二十六歲遂死,皇權旁落的情況下,才被王莽乘機竊取大權。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漢建新,建元「始建國」,宣布推行新政,史稱「王莽改制」。新莽地皇四年,更始軍攻入長安,王莽死於亂軍之中。王莽改制又稱王莽新政是新朝皇帝王莽為緩和西漢末年日益加劇的社會矛盾而採取的一系列新的措施的「托古改制」。包括土地改革、幣制改革、商業改革和官名縣名改革。

8、明成祖:朱棣

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即明成祖(1402年-1424年在位),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年號永樂,故後人稱其為永樂帝、永樂大帝、永樂皇帝等。朱棣生於應天府(今南京),明朝建立後被封為燕王。在老家鳳陽時對民情頗有所知。1402年在南京稱帝。朱棣在位時,政治上改革機構,設置內閣;對外五次親征蒙古,收復安南,並於東北設奴兒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衛,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朱棣駕崩後謚號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太宗,葬於長陵。設立內閣制,使得文官執政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虛化皇權,才會有後來幾十年皇帝不上朝,政局基本穩定的局面。設立並重新啟用錦衣衛和東廠,使得初步出現了間諜體系。

7、明神宗:朱翊鈞

朱翊鈞(1563年—1620年),即明神宗,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載垕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隆慶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隆慶六年(1572年),明穆宗駕崩。朱翊鈞在位之初十年,內閣首輔張居正主持政務,在神宗支持下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會經濟有很大的發展,國力得到恢復,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神宗親政後,勵精圖治、生活節儉,有勤勉明君之風範,開創了「萬曆中興」的局面。

萬曆年間,內閣首輔張居正為挽救明王朝,緩和社會矛盾,在政治、經濟、國防等各方面進行的改革。從維持明王朝的長遠統治出發,統治階級內部的一些當權人物認為,必須改革政治,尋求一條自救的道路。在這樣的形勢下,張居正的改革措施得到了推行。

6、宋太祖:趙匡胤

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兒、趙九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生於洛陽夾馬營(今河南洛陽瀍河區東關)。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武術家,宋朝開國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護聖都指揮使趙弘殷(宋宣祖)之子,母為杜氏(昭憲太后)。趙匡胤在位期間,依據宰相趙普的「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策略,致力於統一全國,先後滅亡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及南唐等南方割據政權,完成了全國大部的統一。他在位期間設立三司使,財政獨立,設立樞密院,軍政獨立,設立通判,監督知府。知府向丞相負責,通判向皇帝負責。形成今天書記、市長分制的雛形。宋朝很多監督機構開始完善,司法開始獨立,提刑官的出現,標誌宋朝開始出現了官員的專業化。全面的改革結束了皇親、後宮干政。

5、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生於武功之別館(今陝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長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及二人諸子,被立為太子。不久唐高祖李淵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貞觀。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因病駕崩於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葬於昭陵。大力推廣科舉制,使之得以延續,改革官制,設立節度使制度,開始文武分制。設置御史台,開始了初步監察制度。初步消滅了大宗族影響政治的局面。

4、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雍正)

愛新覺羅·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稱為納伊拉爾圖托布汗。雍正帝在位期間重整機構並且對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為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實行改土歸流。並且大力整頓財政,實行耗羨歸公,建立養廉銀制度等。特別是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雍正一朝,整頓吏治,在中央創立密折制度監視臣民,並廢除議政王大臣會議,設立軍機處以專一事權。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廟號世宗。雍正皇帝利用滿族的執政基礎,徹底終結了延續千年的士族不納糧制度,實現士紳一體納糧,從根本上降低了土地兼并速度,從來出現了清朝人口迅速增長。設立軍機處,差不多就是今天政治局常委的雛形。各部尚書和總督差不多就是今天的中央政治局委員。改土歸流,使得基本上解決少數民族問題。

3、隋文帝:楊堅

楊堅(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即隋文帝(581年-604年在位),漢族,隋朝開國皇帝,中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大定元年(581年),楊堅受北周靜帝禪讓為帝,改元開皇。楊堅在位期間,軍事上攻滅陳國,成功地統一了嚴重分裂數百年的中國,擊破突厥,被尊為「聖人可汗」;內政方面,開創先進的選官制度,發展文化經濟,使得中國成為盛世之國。開皇年間,隋朝疆域遼闊,人口達到700餘萬戶,是中國農耕文明的輝煌時期。楊堅在大寶殿駕崩,在位23年,終年64歲,廟號高祖,謚號文皇帝,葬於泰陵。隋文帝改革時間為581年至605年,在隋朝建立初期,隋文帝為加強中央集權而採取的一系列強化措施。隋文帝改革以削弱地方豪強勢力,加強中央集權為目的,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各個方面,是中國古代史上對後世政治制度發展影響巨大的變革運動,為後世的行政制度奠定基礎。

2、漢武帝:劉徹

劉徹(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漢武帝,西漢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戰略家。漢武帝十六歲時登基,開創察舉制選拔人才。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解決王國勢力,並將鹽鐵和鑄幣權收歸中央。漢武帝時期攘夷拓土,國威遠揚,東並朝鮮,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漢地的基本範圍,開創了漢武盛世的局面。

終結以家制天下,建立太學,舉孝廉制度,使得中小地主有的晉身途徑。漢初尊黃老之學,與民生息,政府對經濟不干預,武帝獨尊儒術後,先在思想上改變了不干預經濟的觀點,政府開始進行鹽鐵專賣制度,改革軍制,開始初步形成了丞相執政,大司馬治軍的軍政分裂。改革曆法,發罪己召,從此漢武帝的很多改革都成為一個優秀皇帝的典範。以發罪己召為最,幾乎成為後來臣子約束皇權的法寶。

1、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前259年農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秦莊襄王之子。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採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所以自稱「始皇帝」。同時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溝通水系。前210年,秦始皇東巡途中駕崩於邢台沙丘。

當之無愧的改革派,設立郡縣制,統一文字、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修通全國各地到達咸陽的直道。大幅的改善交通,使得貨物能夠互通有無,文化交流迅速發展,中華民族從此不能分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秦朝 的精彩文章:

秦朝士兵作戰不敢用頭盔,與商鞅變法息息相關,這招確實夠狠
秦朝統一全國靠的是武力,那為什麼後來又被無力滅國了,難道是?

TAG:秦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