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皇帝:你的酒量怎麼樣?大臣只說了3個字,立馬受到重用

皇帝:你的酒量怎麼樣?大臣只說了3個字,立馬受到重用

中國的酒文化由來已久,不管是同學聚會,還是朋友之間交流感情,飯桌上都少不了酒。關於酒的起源,有幾種不同的看法,最廣為人知的則是杜康釀酒,距今已有好幾千年的歷史。小喝怡情,大喝傷人,李白酒後文如泉涌,寫出膾炙人口的詩篇;武松更是不得了,借著酒勁演繹了一場打虎盛宴;唐伯虎大醉之後喊出了「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的至理名言。

皇帝:你的酒量怎麼樣?大臣只說了3個字,立馬受到重用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世人皆是肉體凡胎,不論是有酒仙稱號的李白,還是30碗酒下肚依舊吊打蔣門神的武松,亦或者是放蕩不羈的唐伯虎,都不可能達到千杯不倒的境界。然而,在明朝永樂年間,有一位酒量驚人的大才子,連喝三天都面不改色,酒量甩武松好幾條街,就連皇帝都對他表示佩服。

曾棨,明代江西永豐人,家裡只有幾畝薄田,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此話一點都不假。身為家中的長子,曾棨深感父母的艱辛,未滿十歲便主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農忙時節下地幹活,不忙的時候上山砍柴,替地主家放牛、放羊。儘管如此,他並沒有耽誤讀書,四書五經瞭然於胸,詩詞歌賦無所不精,三十二歲一舉成名,摘得了當科狀元的桂冠。

皇帝:你的酒量怎麼樣?大臣只說了3個字,立馬受到重用

在殿試當中,明成祖親自出題,凡能獲得參賽資格的進士,無一不是眾人矚目的學霸。曾棨第一個交卷,而且不論從書法,還是文章的質量均無可挑剔,當上狀元絕不是偶然,其才華毋庸置疑。如此有才的狀元,肯定不會被閑置,剛好朱棣想要編纂《永樂大典》,除了解縉之外,曾棨是皇帝第一個想到的人,因此他也成了副主編。

每次明成祖策問群臣之時,曾棨皆能對答如流,從不存在打草稿的情況,同僚將他視作怪才,那份從容和自信源於過硬的實力,皇帝頒布的詔書不少都出自曾棨之手,受寵程度可想而知。最讓人欽佩的不是他的狀元頭銜,也不是在書法、詩詞上的造詣,而是他人望塵莫及的酒量。

皇帝:你的酒量怎麼樣?大臣只說了3個字,立馬受到重用

明朝鼎盛時期,周邊有很多的藩屬國,對大明俯首稱臣,還要定期前來朝貢。一個寒風蕭瑟的冬季,一位外國使臣帶著貢品來到京城,他有個響噹噹的綽號「善飲」,並且對負責接待的大臣說:「我這個人沒啥愛好,就是喜歡喝酒,只是從未遇到過對手,真是一生一大憾事啊!聽說明朝人才濟濟,不知此次能否碰見與我一決高下之人。」

大臣十分看不慣使者猖狂的姿態,但又不好當場發火,否則就顯得沒有容人之量,不符合禮儀之邦氣度。第二天上朝時,大臣將使者的話,一字不落地說給皇帝和滿朝文武,明成祖聽後大怒不止,若是不給他一點顏色看看,這口氣無論如何都咽不下去,在群臣的一致推舉下,曾棨站了出來,主動請纓去會會那個囂張的使者。

皇帝:你的酒量怎麼樣?大臣只說了3個字,立馬受到重用

儘管明成祖知道曾棨經常喝酒,但還是問了一句:「曾愛卿啊,你的酒量怎麼樣?」不是朱棣不信任曾棨,只是事關重大,曾棨胸有成竹地說了3個字:「沒醉過。」言外之意就是,皇上儘管放心,我縱橫酒場幾十年,字典里從沒有「醉」這個字,絕不負聖恩。接下里三天時間裡,曾棨一直與使者推杯換盞,直到把使者喝到跪地求饒,而他自己卻依舊談笑風生。不久後,曾棨被提拔為詹事府少詹事,此乃正四品官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代號00柒 的精彩文章:

宋江死後,武松平靜地說出6個字,這位梁山好漢卻仰天大笑

TAG:代號00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