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高達音樂的古與今

高達音樂的古與今

GIF

作者:怠心客

封面:《機動戰士高達 THE ORIGIN》

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

摘要

《機動戰士高達》《機動戰士高達 THE ORIGIN》音樂製作人藤田純二講述高達為動畫音樂歷史帶來的改變,以及新作背後的故事。

講述即將迎來 40 周年的初代《機動戰士高達》之前的故事的《機動戰士高達 THE ORIGIN》,音樂製作人也由參與了初代高達的藤田純二擔任。

在《THE ORIGIN》動畫暫時落下句號之際,Entertainment Station 雜誌對藤田進行了 採訪(https://entertainmentstation.jp/218648),請他講述《機動戰士高達》在日本動畫音樂史上的重要意義,和《THE ORIGIN》音樂製作中的故事。

1979 年,《機動戰士高達》動畫播出。在那個時候,藤田純二作為 KING RECORDS 的員工,已經參與了各種各樣的動畫作品,其中也包括了 Sunrise 的前一部作品《無敵超人贊波特 3》。所以,當時的他,並不認為《機動戰士高達》會特別成功,只是作為自己參與的動畫作品之一,做出最大限度的努力。

當時,KING RECORDS 剛剛涉足動畫市場不久。為了站穩腳跟,他們要誠摯認真地對待對手裡的每一部主題歌和配樂的權利。因此,對《高達》,他們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情感。

然而,動畫在播出之後,開始一點一點地博得人氣,藤田也逐漸體會到:「這片是不是還挺厲害的?」《高達》是一部機器人動畫,主要贊助商是做超合金的玩具公司,也不是在那種有幾十家電視台的放送網播出的;這樣一部作品卻能夠在社會上獲得那麼大的反響和認可,令藤田感到有些驚訝。

原本應該播出一年的初代《高達》,起初由於收視率不高,直播了 10 個月就被腰斬。可是隨著動畫不斷重播,人氣也逐漸水漲船高,塑料模型也開始斷貨。藤田還記得,自己借工作之便帶了一個鋼普拉回家時,孩子歡呼雀躍。

1979 年的動畫音樂,和現在完全不同。唱片公司眼裡的動畫音樂,等於「主題歌商業」。這是因為,日本動畫音樂先行者日本哥倫比亞一直都是這麼走過來的。直到《機動戰士高達》之後,唱片公司才開始注意到配樂,意識到觀眾會關注、喜愛電視上播出過的配樂。

那個時候,配樂被稱作「劇伴」,意思是「劇」的「伴奏」。這些配樂,基本上不會經唱片公司之手,是由動畫製作公司或者音響製作公司直接向作曲家提出委託、找工作室錄音。而唱片公司覺得自己是賣歌的,只想著把配樂拿來當伴奏。

唱片公司會像現在一樣出錢、提供工作室、湊集樂手,用儘可能好的狀態錄製配樂,是《高達》之後的事了。

當時的藤田,並沒有用這部作品開創風潮的意識。只是正好他們那群人在 KING RECORDS ,想要在工作室里好好錄配樂,就碰到了《高達》罷了。

那時候,錄音環境和現在沒有太大區別,只是器材從 16ch 或者 24ch 的錄音帶換成了移動硬碟,變得方便了不少。

當時的配樂,基本上是雙聲道同時錄音,基本上就是一張錄音帶,「三二一開始」一口氣錄好。這麼錄音,不會花太多錢,也省工序。

然而,《高達》的配樂卻是多聲道的,用的是全公司只有一兩台、用來錄歌謠曲和流行歌曲的多帶錄音機。藤田向上司申請使用器材,上司問:「你要這個做什麼?」他答:「錄 TV 的伴奏。」上司大為不解:「TV 的伴奏,用不到多帶錄音機吧?」藤田苦苦懇求:「請務必讓我們用它來錄,我們要把伴奏錄成多聲道拿出去賣。」上司雖然最終同意了,卻還是在嘀咕:「那玩意兒,賣得出去嘛。」

像《高達》這樣,唱片公司主動花工夫用和普通流行歌曲一樣的工程錄製配樂,應該是業界首創。雖然當時市場上已經有了幾部外國電影的原聲帶,但是用多聲道錄製區區一部動畫的配樂、組成商品,這種想法在當時完全不存在。

儘管如此,藤田還是有些自信,覺得《高達》的原聲帶多少還是能賣得出去,大概能賣個幾千張吧。在此之前,KING RECORDS 曾經出過收集了《奧特曼》系列配樂的唱片,還是有人買的。藤田也因此認為,日本確實有配樂愛好者。至於《高達》的原聲帶竟然賣出了幾萬張,就遠不是他能預料得到的了。

在《無敵超人贊波特3》的時候,藤田沒有經驗,配樂是用單聲道錄的。雖然錄音是在 KING RECORDS 自己的工作室,但他卻把母帶給了音響製作公司。等作品有了人氣,觀眾寫信說「請出原聲帶」的時候,他們自己手裡沒有母帶,只好去向音響製作公司借。

雖然決定要出原聲帶,但是他們覺得光有配樂可能賣不出去,於是唱片的一面是配樂,另一面是廣播劇。唱片發售之後,銷量喜人,買到的粉絲也非常高興。藤田就感到有些後悔:早知如此,用立體聲錄音就好了。他決定,等下次再和 Sunrise 合作,就試著錄成立體聲。可以說,正是因為有了《贊波特3》的經驗,才會有《高達》音樂的成功。

在此之前,音樂家們的工作一直都被人輕視,被人說「區區伴奏」。然而,在《高達》里,唱片公司負起了責任,聚集起音樂家想用的樂手,在工作室里用立體聲錄製最好的聲音,這讓渡邊岳夫老師和松山佑士老師兩位音樂家非常欣喜。看到他們發自內心喜悅的樣子,藤田也感到非常高興。

自 1979 年的《機動戰士高達》之後,幾經星霜,藤田在《THE ORIGIN》里,又要再一次面對宇宙世紀的一年戰爭。回歸原點,讓他感到有些有趣。

當接到《THE ORIGIN》的委託時,藤田已經成了創通音樂出版的製作人。他原本在 GONZO 創立了音樂出版公司,當 GONZO 將要垮掉的時候,創通收購的他的公司。

創通是《高達》的廣告代理公司,或許也是因為這份緣分,藤田在創通收到聯繫,請他出任《THE ORIGIN》的音樂製作人。身在創通,要接下這個擔子,有些困難。但是藤田想要做。到了他這把年紀,今後或許再不會有這麼大的光榮了。更何況,要基於安彥良和的漫畫製作《THE ORIGIN》的動畫,他無論如何都想參與。

就這樣,他從創通音樂出版辭職,作為自由身,開始參與《THE ORIGIN》的音樂製作。

一開始,藤田並不知道系列能夠做多少部作品。完成第四部的時候,他才鬆了一口氣。得知後面還有作品,他更是感到非常喜悅。自己不惜辭職來做這部片子,讓他對《THE ORIGIN》的感情也格外深厚。

因為《THE ORIGIN》的劇情與初代相連,藤田最初想要在音樂中也體現出這種聯繫。但是,初代的音樂作者之一渡邊岳夫老師已經去世了。渡邊和松山兩位老師在《高達》里做的是一體同心的工作,缺了一位,也就不好再請另一位了。

要描寫一年戰爭之前故事的《THE ORIGIN》,應該用什麼樣的音樂,才能讓觀眾看著、聽著不會感到違和?藤田和各位工作人員絞盡腦汁,得出的結論,是服部隆之老師。

藤田說,服部和渡邊一樣,不光做動畫音樂,也參加電影、電視劇和舞台劇等種種媒體的音樂。《高達》的世界是人文劇,音樂不是只用來烘托戰況的,所以需要一位能表現各種各樣情景的音樂家。而他們列出的第一候補,就是服部老師。

在製作交流上,因為安彥總監督和音響監督藤野貞義都有各自的想法,再加上服部自己經驗豐富,所以藤田自己並沒有提太多要求。他只說這是一部戰爭片,不是給小朋友看的,剩下的就請服部老師自由發揮了。

藤田自己對這部作品的音樂主題,是「想做得像真人片」和「想做出紀錄片一樣的氛圍」,他希望做出的音樂,可以放在二戰紀錄片里也不齣戲。

首先製作的,是最初公開的速報影片的配樂。服部老師為這首樂曲也做出了許多探索,一直在思考「這樣的樂曲合不合襯」。因為影片只有 90 秒,高度濃縮,所以要求一定程度的速度感、格局和深度。服部老師也想要在這裡摸索自己表達《高達》的方法。

這部影片的配樂,後來成為了作品的主題曲。因為這次講述的是夏亞的故事,所以他們沒有製作很多主題,而是為夏亞做了一個整體的 90 秒主題曲。在某種程度上,作品音樂基礎的主題從一開始就已經確定了,例如是夏亞黑暗的部分、馳騁沙場的部分、還有一年戰爭發生前的動亂之類。服部老師是在諸多的主題之中,寫出了這首 90 秒的音樂,所以,藤田認為,他作曲時,也是一開始就在腦海中思考著整體的主題歌。

在《THE ORIGIN》系列的眾多樂曲中,哈蒙的歌讓藤田下了不少苦工。安彥總監督自身的情感很強,對歌曲也有明確的印象,然而那個印象,比較偏向外國音樂。

藤田和服部老師、還有為哈蒙獻唱的歌手澤田かおり一起就這個印象進行思考:這首歌既不能偏離安彥總監督的印象,又要作為「哈蒙的歌」留在觀眾心裡。因為《高達》系列的角色很少唱歌,所以要怎麼寫這首歌,才能讓觀眾聽著不會覺得不自然?他們甚至考慮過,把安彥總監督在漫畫里畫出來的歌原原本本地用到動畫里。但那樣實在不合適,他們還是決定寫一首新曲出來。

由於當時安彥總監督腦海中的印象已經根深蒂固,要動搖這個印象,非常不容易,藤田只能努力請求他「請相信我們,讓我們寫吧!」。因為哈蒙這個角色是彈著鋼琴唱歌的,藤田想,一定要做出一首合適的歌曲。這給他帶來了很大壓力。而如今,這也成了一段回憶。正因為做起來辛苦,當有了好結果時,也更覺喜悅。

作品的配樂分成 3 次錄音,每次錄製 2 集的音樂。隨著故事越來越過激,音樂也在發生變化。

在宇宙戰爭里,MS 在太空穿梭飛馳,殖民地墜落地球,故事非常誇張。但是音樂卻不能突然 180 度大轉彎,要保持著從第一部開始的風格,逐漸發生變化。

魯姆會戰的故事有些凄慘,殖民地里有很多人喪生。考慮到這一點,他們費了許多心思,考慮夏亞的激戰應該配上什麼樣的音樂。藤田沒有因為這是魯姆會戰,就對音樂提出不一樣的要求。只是,服部老師自己在影院里觀看作品的時候,也心有所感,這些思緒,帶來了後來魯姆會戰的音樂。正因為音樂始終是在此前自己創作的樂曲的延長線上,他想像接下來該寫什麼樣的樂曲,也比較容易。

實際觀看第 6 集,會發現,劇中無時無刻不在播放音樂,使用的樂曲,其實要比音樂會議的需求單更多。不在需求單上的樂曲,都是服部老師之前寫出來的。過去的樂曲,用在魯姆會戰的後篇里,也非常合適。藤田認為,這說明《THE ORIGIN》和魯姆會戰的音樂和畫面,從一開始就非常合拍了,不管用在哪裡,都不會齣戲。音樂的八成能和畫面重合在一起,非常了不起了。

《THE ORIGIN》每一集都會更換片尾曲。藤田說,因為這部作品每一集都是在影院上映,沒有片頭動畫,參加製作的人員又多,所以片尾演職員表很長,需要播放 5~6 分鐘的片尾曲。他們想像,這種時候,在影院觀看《THE ORIGIN》的觀眾,是帶著什麼樣的心情觀看正片,看完之後又是用什麼樣的新曲觀看演職員表的呢?

因為每一集的內容也會有所不同,他們注重著這些,製作合適的片尾曲:既然是這樣的故事,播放的歌曲應該是什麼樣的歌詞,什麼樣的曲調,請什麼樣的歌手來唱。之前的片尾曲,常常是由唱片公司想推的歌手或者是當紅的歌手來唱,歌曲聽起來會和正片有割裂感。而這一次,他們希望歌曲能夠作為作品的收尾,如果可能的話,還要連接起下一集。所以,每一首歌曲也做得非常不容易。

因為動畫和歌曲往往是由不同人作曲,所以,服部隆之老師得知主題曲也由自己來擔當時,非常高興。這也說明了服部老師對這部作品的感情之深。

第 6 集的片尾曲由著名創作型歌手山崎將義演唱。藤田解釋說,每一集,他都會和包括安彥總監督在內的各位商談,應該寫出什麼樣的片尾曲。和不同的歌手創作出不同的樂曲,感覺能寫的已經寫得差不多了。到了討論第 6 集該寫什麼樣樂曲時,服部老師主動提出,想讓山崎將義來唱。

前 5 集的片尾曲,都是由服部老師首次合作的歌手來演唱的。而山崎卻和服部老師交情很深。服部老師說,機會難得,他想給一直有往來的歌手寫一首,眾人也都表示贊同。

藤田認為,這一次,服部老師從一開始就可以考慮:「山崎將義的音域是這麼寬,所以寫成這樣的曲子比較合適。」到了第 6 集,終於不再是給第一次見面的歌手寫歌,而是可以寫出自己想要的歌曲了。這是這首主題曲和過去最大的不同。

另外,之前的片尾曲,都有一個大的主題,比如說塞拉或者夏亞。而這一次的片尾曲,因為要連接起一年戰爭,所以主人公既是夏亞,也是阿姆羅。之前,《THE ORIGIN》不曾有過阿姆羅的歌,所以他們都想要給阿姆羅寫一首主題歌出來,就請安彥總監督設計了片尾曲的概念。

在安彥總監督心裡,魯姆會戰後篇,是還是孩子的阿姆羅終於長大成人的故事,描寫的是只是喜歡機械的少年阿姆羅被捲入戰爭,得到成長的契機。於是,他們要以「作為大人覺醒的少年」這個印象,來製作樂曲。

接下來就是作詞、作曲、編曲。服部老師是從歌詞中獲得印象來作曲的類型,沒有歌詞,他就難以固定下歌曲的印象。正巧,作詞家松井五郎也和山崎有過前緣。松井寫出了漂亮的歌詞,服部老師也基於歌詞做出了美妙的樂曲。

之前的片尾曲,都是管弦樂伴奏的宏大的類型,但是山崎的歌聲比起管弦樂,更適合小編成。或許正是因為這一點,大家都認為,阿姆羅的歌就應該是這種感覺。山崎溫柔的歌聲在這首歌曲中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從第一部開始一直是用管弦樂寫出恢弘氣場的片尾曲,到了最後一部,變成了令人安心的歌曲。

看完《THE ORIGIN》系列全 6 部動畫,觀眾會對初代《機動戰士高達》的登場人物的感情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原來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前提,才會產生那樣的感情。所以,初代《高達》還會煥發出歷久彌新的光彩。

藤田說,雖然《赤色彗星誕生》的上映時間比較長,但是影院里的觀眾會覺得時間非常短。特別是前半的戰爭戲,簡直強到出奇。他是看著手繪動畫長大的,所以看到既非手繪也非 CG、而是好像融合了二者的戰艦,還有在戰艦間穿梭飛行的 MS 海和超級火箭炮,真是目不暇接。

前半段的戰爭戲固然奪人眼球,但是在作品中,還可以看到人們陰暗黏膩的謀略。不管是基連還是基西莉亞都各懷鬼胎,動畫中也充實著這種人與人之間的故事,非常有看點。他希望大家能夠享受這部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nitama 的精彩文章:

超寬屏在動畫的實際運用,畫幅切換背後的理由

TAG:Anitam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