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世界盃又到了,你卻還是4年前的你?

世界盃又到了,你卻還是4年前的你?

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還有1天就到了,回想4年前,我們好像也是在網路電視上面看到新聞後一笑置之,轉身又一頭扎入水深火熱的生活裡面。不禁反問自己:4年過去了,我們為什麼還是在渾渾噩噩的過日子?

也許不需要那麼認真地讀書,找一份能糊口的工作也行;也許不用在大城市那麼辛苦地打拚,回老家安穩過日子也不錯;也許一個女孩子,好好在家相夫教子,不用努力去擁有自己的事業,也可以過得舒舒服服。

可是,你甘心嗎?

網路上有句流傳很廣的話,叫做「普通人的大腦,只開發了10%,還有90%的潛力未被使用」。

當然,這是謠言。神經科學已經證明,人在進行大部分思維活動時,都會動用到絕大多數的腦區,並不存在「90%的潛力未被使用」的情況。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考慮,這句話,其實是有點意思的。

怎麼說呢?

跟聰明人閑聊,總會覺得他們思維敏捷,無論對於什麼問題,都能迅速抓住核心,並提出切中要害的觀點和問題。

這種能力是如何養成的呢?為什麼有些人思想平庸,有些人卻總是能令人眼前一亮?

從這些人之中,我總結出來一個共性:

聰明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之中,都會利用碎片時間和一切閑暇,不間斷地進行主動思考。

歷史上偉大的科學家、發明家愛迪生。一生一直都在不斷的思考、創造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碰到問題的時候,本質上,每一個問題,歸根結底,都可以被歸納成一種「模式」。對於沒有刻意錘鍊過思維的人來說,碰到一個新問題,也許就束手無策,因為他們不知道從何入手;但對於「主動思考」型的人來說,他們能夠快速看穿表象,找到問題背後的共同「模式」—— 因為他們事先已經做過無數的練習。

這就已經邁出了解決問題最關鍵的一步。

「分析問題」指的究竟是什麼?實質上,就是將問題化簡,找到背後最基本的原型和架構,再去尋求「通用的」解決方案。

而這種能力從何而來呢?它既不是天生,也很難通過教授習得,而是通過持續、主動、有意識的思考,來慢慢強化和提升。

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保持大腦的簡潔,以便騰出更多的空間和資源,來進行思考練習。

很多人缺乏的,其實就是這個意識。

他們的大腦雖然並非「只使用了10%」,但實際生活中,也許超過90%的腦力,都用在了那些不重要的地方 —— 日常的瑣事、大量的細節、對新鮮刺激的沉溺、對信息的攫取和持有感,等等。

這是一種非常浪費的行為。

所以為什麼很多人會覺得,自己在渾渾噩噩地生活?就是因為,他們將寶貴的大腦資源,浪費在了無價值的事情上。

一整天下來,除了虛假的充實感,沒有任何實質收穫 —— 思維沒有任何提升,看待事物沒有任何深入進展,遇到同樣的問題,只會用同樣的方法去思考。

你這一天與過去的任何一天,又有什麼區別呢?

不要再把時間花在那些沒有意義的事情上面了!

日積月累,你和同齡人的差距,就會慢慢拉開。

要知道,享樂,操作,瑣事,信息流,這些,都是在「消費」,是在被動接收信息,佔用你寶貴的時間。它們無法讓你的認知獲得升級,也無法提升你的思維深度和效率。

只有將時間用在「產出」上 —— 亦即「創造性思考」上面,你這一天才是真正有價值的。因為,你在刻意錘鍊自己的思維。

而這兩者,往往是互補的。你用在「消費」上面的精力越多,能夠用來「產出」的資源就越少。

所以,許多聰明的人,都會有一個意識,就是主動地保護大腦的簡潔,絕不讓太多日常、繁瑣的信息入侵,造成干擾。這樣才能保證大腦和思維的高效。

如果說大腦是一台機器,那麼,正確的做法,一是為它「加油」,提高它的運作效率、靈活性和速度;二是為它「減負」,盡量減少各種可能造成干擾的因素,讓它能夠最大限度地進行運轉和產出。

以下幾種方法,幫你的大腦「減負」。

1. 我們的大腦像U盤

任何一個知識管理和時間管理體系,都有一條基本原則:不要企圖用大腦去記憶所有信息,而是把它們外部化。

這也就是我常說的一句話:大腦是用來思考的,不要拿來記憶。

為什麼呢?因為人的大腦,本質上,就是不適合用來記憶大量細節的。

為了節省資源,大腦會不斷地將信息清理掉,亦即「遺忘」。下圖是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表格):

艾賓浩斯認為,我們記住的內容,如果不經過複習的話,1小時後,將有56%被遺忘掉,1周後,將有77%被遺忘掉。

這是因為,如果不去使用,大腦就會傾向於認為「這是無用信息」,從而將其清除出表層意識,來減少資源負荷。

「記不住東西」以及「記不準東西」是大腦的天性,本身就是難以調和的。強迫它去記住一切信息,是低效的行為。

更適合大腦的模式是什麼呢?是「提取特徵」和「匹配特徵」。

簡而言之,大腦無法記住一個對象的全部細節,但是,它可以留下一個明確的印象。當我們接觸到跟這個對象相似的刺激時,就能及時提取出這個對象的相關信息。

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歷:讀過一本書,過了一段時間,問你書里都寫了什麼,你很難複述出來。但是,當你接觸到相似的知識點時,你會恍然大悟:啊,我好像之前在某本書裡面讀到過。

這就是「內隱記憶」:你很難主動將它複述出來,但是它一直存在於潛意識中,只要「特徵」合適,就會被激活。

所以,一個良好的習慣就是:用一個「外部大腦」,幫你把需要記憶的細節存起來,在你用到的時候,能夠迅速查到。

2. 聯想記憶

利用事物間的聯繫通過聯想進行記憶的方法。

聯想是由當前感知或思考的事物想起有關的另一事物,或者由頭腦中想起的一件事物,又引起想到另一件事物。由於客觀事物是相互聯繫的,各種知識也是相互聯繫的,因而在思維中,聯想是一種基本的思維形式,是記憶的一種方法。

聯想,就是當人腦接受某一剌激時,浮現出與該刺激有關的事物形象的心理過程。一般來說,互相接近的事物、相反的事物、相似的事物之間容易產生聯想。用聯想來增強記憶是一種很常用的方法。

記憶的一種主要機能就是在有關經驗中建立聯繫,思維中的聯想越活躍,經驗的聯繫就越牢固。如能經常形成聯想和運用聯想,就可增強記憶的效果。

第一點中提到,「內隱記憶」被提取出來的條件,就是「特徵」。那麼,如何才能增加一個對象的特徵,讓它更容易被提取出來呢?

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尋找事物之間的聯繫。

每一個聯繫,都是一種雙向的「特徵」。你建立聯繫的知識點越多,你的知識網路也就越牢固。

比如,你學到了一個新知識點,能否用它來解釋某個現象?

你讀到一篇文章,覺得很贊,那麼,能夠找到一些實例,能夠跟文章的觀點掛鉤?

你學到了一種方法,能夠在實際工作中創造場景,嘗試去應用和落實它?

對於記錄到「外部大腦」的知識,我會定期進行檢視,尋找彼此之間的聯繫,並通過筆記內鏈連接起來。這樣,就能夠將零散的知識點,連接成一張牢固的網路。

3. 花更少時間在瑣事上面

簡而言之,將你的日常生活,比如穿衣、飲食、交通等,都建立一套固定的流程,每天按照流程執行即可。

這樣的好處是什麼呢?是將大腦的資源浪費降低到最少。你再也不必花費心思,去思考「今天穿什麼」「怎麼搭配這套衣服」「今天吃什麼」「這些資料怎麼處理」等等問題 —— 這些瑣事,除了浪費時間、徒增煩惱之外,沒有太大意義。

有的小孩子剛開始和母親分開,一個人睡覺,夜裡想上洗手間,但缺少了母親的陪伴,讓他開始對周邊環境產生畏懼,哪怕一點小小的響動也會被想像成妖怪來了,所以他寧願尿床,也不敢下床去洗手間。

長大後的我們,面臨的選擇越來越多

以我自己為例。我的衣服很少,且都是基本款,商務、休閑場合兩用。所以,無論任何場合,幾乎都不用思考「如何搭配」「穿什麼」,隨便找出一套,都不會錯。這樣,就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工作上,也是一樣。機械重複的事務,如果能夠流程化、自動化,就可以節省大量的心神,用來思考更有價值的事情。

類似填表、寫報告、搜集信息,這一類瑣事,你應該考慮的是:這裡面有哪些環節,可以用第三方工具自動化?有哪些環節可以優化,最大限度地減少操作步驟?在以上基礎上,如何建立一套流程,最快速、最有效地將它們搞定,從而減少自己耗費的時間?

同樣,對於工作文檔、聊天記錄、郵件、信息,如果一一分出心神去處理的話,一天下來就會非常累,留給你自己的空間也會十分有限。

你應該思考:如何建立一套自己的「工作流」,高效、不費力地處理這些資料,盡量不要讓它們佔用自己的腦力。

4. 分清主次,排除打擾

我的老闆給我們分享一個突發事件的解決順序:

第一:著急又重要的事

第二:急事但不重要的事

第三:重要但不著急的事

第四:不著急也不重要的事

所以,任何時候,我們都要有個主次區分。

在這個時代,令我們分心的事物太多。幾乎每時每刻,我們都在不斷地接收到外界的信息,不斷地進行交互、作出回應。

我們的時間被不停打斷、影響,分割得支離破碎,極少能夠有不受打擾的時刻。

而這一切外在打擾,造成的,是對我們深度思考能力的毀滅。

人的思維是極其脆弱的。在你認真思考的時候,一個響動,一個干擾,都有可能使你脫離狀態,重置工作記憶,忘掉思考的成果。

所以,當你在進行重要項目的時候,如果可能,斷開一切可能造成干擾的因素。關掉手機,斷掉網,別去回應任何微信、QQ、郵件,直到告一段落再去處理。

能夠有整段不受干擾的時間,好好學習、思考,是彌足珍貴的,務必好好利用。

5. 記錄下任何那些一閃而過的靈感和感悟

前面講過,人的思考狀態是極其脆弱的,隨時有可能被打破。那麼,如何才能讓自己的思考成果,最大限度地保存下來呢?

最關鍵的,就是要養成這個習慣:無論何時何地,一旦有閃光點,隨時記錄下來。後面再去整理、吸收、內化。

尤其是,當你進入「發散思維」模式時,記下腦海中浮現的想法,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這些想法,很可能是你在「專註思維」模式下,永遠都無法得到的靈感。

隨手帶筆記本,把那些自己覺得很有價值點記下來

這些,可能都是你真正的財富,也是整個知識網路中最核心的東西。

當然,除了給大腦「減負」之外,同樣重要的,就是給大腦「加油」 —— 健康飲食,規律作息,有氧運動。

這是常識,在這裡也不贅述了。

這些事情,都屬於「長期收益」,很難有立竿見影的反饋。但是,它們影響的,是你的精力和節律的上限。缺乏足夠的精力,再有效的方法,也很難取得成果。

優秀的人與平庸的人,很多時候,也正在於這一線之隔。

平時在工作中,部分同事不太重視工作記錄,其實工作記錄也是很重要的,做好了工作記錄,我們的工作可以事半功倍。

6.拒絕拖延,保持自律

比起玩手機、打遊戲、刷微博這些在不知不覺間消耗你時間的事情,堅持一些能夠讓你變得更自律的習慣,會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改掉三分鐘熱度只停留在空想階段的習慣,比如跑步、比如冥想、比如學習一種樂器,找到自己的興趣,將它變成自己的特長。

不要等事情拖到不得不做的時候再去做,學著規劃自己的時間,慢慢地開始整理自己的生活,掌控自己的日常,讓一切變得有條不紊。

就像康德所言:「自律即自由。」有勇氣挑出自己的舒適區,挑戰自己的懶惰並且儘可能戰勝它的人,才是真正的人生贏家。

你有多自律,就會有多優秀。

7.總結過去,珍惜當下,坦蕩面對未來

人這一生,註定是無法回頭、無法重來的,過往種種,好的壞的,都成了過去式。

時光會慢慢地變淡它們帶來的影響,而你也不該再頻頻回頭,舊人舊事,就讓它們留在舊日的風景里吧,你要做的,是總結過去的得失,然後大步朝前走。

過日子,過的是以後,不是以前。不念過去,不畏將來,珍惜當下,才是最好的狀態。

學會捨棄一些早就該放下的東西,不會再穿的衣服和鞋子,不會再看的舊報紙,不會再聯繫的人,沒有意義的事,早點和它們斷舍離,你才能容易和更好的自己不期而遇。

這個世界有時候的確會讓人覺得很累、很辛苦、很壓抑,甚至是很絕望,但請你相信,生活一定是有彈性的,別輕易認輸,前路盡頭,一定有光。

願你始終做善良的自己,知世故而不世故,願你可以一直勇敢堅強、自信坦蕩,不懼風雨坎坷,也不畏人言挫折。

任何時候,不管是不是一個人,都願你好好愛自己、愛生活、愛當下,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億號戰略 的精彩文章:

TAG:百億號戰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