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簽訂《辛丑條約》時,不肯簽名只寫了一個字,慈禧羞愧萬分
原標題:李鴻章簽訂《辛丑條約》時,不肯簽名只寫了一個字,慈禧羞愧萬分
眾所周知,在中國的近代史上,由於清朝政府的閉關鎖國,造成了中國落後挨打的局面。自鴉片戰爭開始,中國就開始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的社會,廣大勞苦大眾不僅要歷經列強的屈辱,還要飽受清政府的剝削。
慈禧當政之時,大清朝原本已經是搖搖欲墜了,後來出現了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這」晚清四大中興名臣」,他們通過平定太平天國運動,收復新疆,創辦北洋海軍,興辦洋務等一些列措施,成功的將滿清的統治延續了數十年之久。
在這四人中對中國近代最為深遠當屬李鴻章,在平定太平天國,中法戰爭,洋務運動,新版北洋新軍,北洋海軍以及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重大事件中,都離不開李鴻章的身影,西方列強稱他為」東方俾斯麥」,李鴻章因此也成為了慈禧最為倚重之人。
正所謂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因為李鴻章精通洋務,不僅讓慈禧賞識,也讓洋人很是有好感,甚至聲稱「所有的談判,沒有李鴻章就無法達成共識」,李鴻章就這樣能者多勞,為滿清的腐朽買單,奔走於列強之間,簽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
自《馬關條約》後,李鴻章不僅受了傷,還背上了賣國賊的罵名。李鴻章也心灰意冷不願再為清政府背這賣國的罵名,但是清政府並沒有放過他,西方列強也沒有放過他。當時的慈禧誤以為西方列強想支持光緒帝上位,於是利用當時的義和團,配合部分清軍同時向西方所有列強宣戰。
李鴻章當時在地方擔任兩廣總督,得知這一消息後急的老淚縱橫,別人不知道為何一向穩重威嚴的李中堂為何哭的像個孩子,李鴻章深知以大清的國力,是不足以同時與八國發動戰爭的。最終戰爭的走向和李鴻章預料的一樣,待列強緩過神來後,清軍全線潰敗,列強還佔領了北京城。
在這樣危難時刻,慈禧又像換了個人似的,說出一句「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顯現出她的奴才嘴臉,派使者前去求和,列強答應後又指名要李鴻章作為代表。就這樣李鴻章又從兩廣總督的任上,調任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全權處理並簽訂《辛丑條約》等事宜。
雖然這又是一個背負罵名的苦差事,但一方面朝廷之命難違,另一方面他也是無法對大清利益受損熟視無睹。於是他來到北京後,他接連拜訪了英德等國公使,不知道是積勞成疾還是被列強的漫天要價給氣的。1901年1月15日李鴻章終於病倒了床上。
可即便是這樣,列強還是拿著當時的「議和大綱」逼著李鴻章簽字,李鴻章雖然躺在病床上依舊與列強討價還價,經過李鴻章的努力,列強同意將原來的賠款由10億改為4.5億,以當時的大清人口」人均一兩以示侮辱」。1901年9月7日李鴻章最終在《辛丑條約》上簽字。
但這份合約的簽字和以往的條約有所不同,李鴻章沒有簽上自己的名字。因為他知道這條約一旦簽訂必定會引來萬世的罵名,他只在條約上籤了一個「肅」字,因為他當時被清朝封為」肅毅侯」。
慈禧得知後十分的羞愧,因為她知道李鴻章實在為大清背黑鍋,李鴻章用清朝給他封號簽字,是想讓滿清皇親貴族,乃至天下人知道,他李鴻章是為了大清朝才簽字的,真正的罪責不因由他一人承擔。
※三國此人曾警告過關羽,留下八個字,可惜關羽不聽,結果身首異處
TAG:麻花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