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金庸小說的雷人情節,揭開了明清影響世界的高科技

金庸小說的雷人情節,揭開了明清影響世界的高科技

金庸小說的雷人情節,揭開了明清影響世界的高科技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風起長林

一:奇葩劇情里的「真愛」

《鹿鼎記》里擅長撩妹的韋小寶,整部書里多次獵艷,但要論「獵」得最奇葩的一位,當屬沙皇俄國的蘇菲亞公主。

比起影視劇里 「蘇菲亞公主」的奇葩表現來,原著里的蘇菲亞公主更是奇特,哪怕韋小寶帶著清兵,在雅克薩把俄軍暴揍一頓,蘇菲亞公主依然寫了一封痴痴的書信過來:「公主心愛中國大人閣下,也愛上了中國的東西,因此請大人派幾名造橋的工匠技師去莫斯科,造幾座中國的神奇石橋。公主殿下天天見到中國石橋,在橋上走來走去散步,就好像天天見到大人閣下一般。」

兩國正在劍拔弩張呢,不忘老情人的蘇菲亞公主,張嘴就要韋小寶給他修橋?當年好些讀到此段的朋友,也常見忍不住咋舌:這是真愛啊!

不過,這則虛構的「真愛」故事裡,卻有一樁實實在在的歷史:康熙年間時,沙皇俄國確實曾積極學習中國的造橋技術。蘇菲亞公主的弟弟,即沙皇俄國彼得大帝,就曾特聘中國石匠傳授技藝。因為在那個年代裡,明清中國的造橋技術,就是領先世界的高科技,是歐洲各國有識之士眼中,夢寐以求的「真愛」。

金庸小說的雷人情節,揭開了明清影響世界的高科技

二:完爆歐洲的中國橋樑技術

從古代到明清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的造橋技術一直是世界頂尖水平,此絕非虛言。

華夏古橋歷史悠久,遠在戰國七雄的年代,橋樑的三大體系,即梁、拱、吊就已在我國形成。歷經兩漢、唐宋一千餘年砌築工藝的不斷改進,中國的石橋技術日臻完善。我們小時候學過的課文《撈鐵牛》中重達三百噸的鐵牛,便是唐代用來對蒲津浮橋起到固定作用的物件。

明清兩朝的名橋,首推北京的盧溝橋和四川的瀘定橋。盧溝橋始建於金朝,並於明正統年間重修,後毀於洪水。今天的盧溝橋實際為康熙三十七年重建。盧溝橋根據永定河水流特點設計,整個橋身都是石體結構,關鍵部位均有銀錠鐵榫連接,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此橋最為著名的,莫過於橋側兩百餘根望柱上雕刻的石獅。這些石獅蹲伏起卧,千姿百態,生動逼真,極富變化,是盧溝橋石刻藝術的精品。由於石獅個數難以計數,才有了老北京那句歇後語「盧溝橋上的石獅子——數不清」。

金庸小說的雷人情節,揭開了明清影響世界的高科技

而坐落於巴蜀大地上的瀘定橋的興建,其實是出於康熙時期漢藏兩族的物質交流需要。彼時貨物到了大渡河,完全要靠渡船或者溜索轉渡。大渡河水流湍急兇險,有時無法及時渡過,造成兩岸貨物堆積如山,一些鮮活食品迅速腐爛。此外,朝廷頻繁向川藏用兵,軍隊到了這裡面對著洶湧的水流,也是頭痛不已。

為了解決漢區通往藏區的梗阻,康熙帝下旨在此修建鐵索橋,並御筆親書「瀘定橋」三個大字,其中「瀘」取瀘水之意,「定」代指平定西藏準噶爾叛亂。全場百餘米的瀘定橋,主體便是那著名的十三根碗口粗細的鐵鏈。其中左右各兩根為橋欄,底下並排九根,鋪上木板,作為橋面。橋頭古堡為木製的古建築,風貌獨特,實是華夏獨有。

金庸小說的雷人情節,揭開了明清影響世界的高科技

明清兩朝的能工巧匠們,在維修、加固或重建舊橋的同時,也不斷創造出新的造橋手段。坐落於江西省撫州市南城的萬年橋,便是這一時期新橋的代表之作。萬年橋始建於明崇禎八年,竣工於清順治四年。該橋建築于波濤洶湧的武崗潭上,卷拱造橋,全憑手工操作。建造時採用了排水施工的干修法,曾聚集數萬民工,左攔黎河巨浪,右鎖盱江波濤,埋石沉江,擋洪引水,可謂巧奪飛虹,令人嘆為觀止,也就不難理解為何西方人會對中國石橋青睞有加了。

金庸小說的雷人情節,揭開了明清影響世界的高科技

三:外國橋樑的「中國元素」

西方盛讚中國橋樑,不僅在於其堅固耐用,也出於其美觀自然。明清時期,中國各地的造園活動空前盛大。在園林中頻頻出現的各式橋樑不再是處於交通的需要,而純粹是為了點綴風景,作為亭台樓閣的映襯,借景生色,既要景象萬千,又要濃淡如畫。歐洲人驚嘆於中華美輪美奐的造橋藝術,將之挪到自己的建築設計中,中國的拱式橋洞及圓頂,即便到了今天也仍為歐洲人所欣賞。英國文豪艾迪森於1712年在《觀察家報》上就盛讚中國園林近乎天然,而詩人蒲伯在《衛報》上也發表過類似的文字。他們不僅在言語上稱羨,而且身體力行,將自己的花園裝點成中國風。

今天當我們徜徉在靜靜的劍河岸邊,欣賞著英倫三島特有的自然風光時,也定會注意到一座古老的木質桁架橋。其橋身相鄰桁架之間均構成11.25度的夾角,在18世紀這種設計被稱作幾何結構,因此得名「數學橋」。傳說兩百多年前,英國橋樑設計大師威廉姆·埃斯里奇曾遊歷東方,大受啟發,之後在女王學院讀書時有了這一傑作。整個橋體原本未用一根釘子和螺絲固定,後來女王學院的學生為了探究這座橋的奧秘,曾把它拆開剖析,卻無法復原,只得用釘子重新固定為現在的樣子。

金庸小說的雷人情節,揭開了明清影響世界的高科技

在日本長崎縣的中島川上,二十餘座古橋雁列櫛比,彼此相距不足百米,形成著名的長崎石橋群。其中一座雙孔拱橋名為「眼睛橋」,乃崇禎年間中國僧侶如定所設計,被列為日本三大名橋之一。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一次大水災中,附近的鋼筋混凝土現代橋樑全部沖毀,唯獨這座眼睛橋安然無恙,令當地橋務官員大為吃驚。如今的國人常羨慕島國製造加工技術如何精密完備,卻不知老祖宗的優秀技術甩了東洋小弟多少條街。

金庸小說的雷人情節,揭開了明清影響世界的高科技

說到中國的橋樑,我們遠知李春父子建造趙州橋,近知茅以升院士編寫《中國橋樑史》,卻鮮知明清優秀的築橋技藝曾為全世界嘆服並爭相學習。何止橋樑,華夏建築的方方面面,在過去的千百年間都不斷為他國膜拜和借鑒。諸如路易?勒佛於1670年在凡爾賽宮為太陽王路易十四建造的特里阿農宮,宮殿由瓷磚砌成,其風格便源於南京大保安寺一座瓷塔的啟發。

但在歲月與戰火的洗禮下,華夏太多美輪美奐的廊橋樓宇早已化作飛灰,如今的「倖存者」們也不斷受到時光的侵蝕。作為後世子孫,須知我們的重任不僅在於維護修繕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更要從泛黃的紙張和斑駁的木石中,探尋祖先的印跡。

火器先進的明軍,為何會被八旗痛打?這幾個奇葩事就是最好回答

唐朝文化對日本的影響究竟有多大?看看這些奇葩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