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槍問題揭示美國「精英民主」的短板
(2018年3月14日,在美國華盛頓,學生參加集會抗議槍擊暴力。新華社/法新)
一些人常稱讚美國的民主制度代表廣大民眾的利益,是普世價值的代表,值得學習。但是,它的民主制度實際上是「精英民主」,講得通俗一點就是小眾代表大眾來處理國家事務。所以,在這種體制之下,有些政策決定也並不反映大眾的願望,美國對控槍問題的處理在這方面就很有代表性。
在美國的體制之下,不同的利益集團在控槍的問題上爭論不休,行政、立法、司法機關的觀點難以統一,為槍支管理增加了障礙。例如,總統提出的方案未必能得到國會的認可。實際上,早在1993年,美國總統柯林頓就提出了「嚴格槍支管理和加強警察力量」的打擊犯罪計劃。但由於該計劃涉及不同的利益集團,它最終成為了國會中兩黨鬥爭的犧牲品。而且,美國的司法系統也可以推翻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的決定。比如,美國國會在1990年頒布了《校區禁槍法》,規定市民不得在離校園1000英尺的範圍內攜帶槍支;後來又在1994年頒布了《學校禁槍法》,規定任何帶槍進入學校的學生都將被勒令停學一年。但是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卻在1995年4月的一項裁決中宣布《校區禁槍法》違憲——違反了憲法賦予美國公民的自由和權利。
另外,美國體制所奉行的是「精英民主」而不是「大眾民主」,因此即使民眾多次遊行表達對「控槍」的熱切希望,但在最終決策方面卻起不到多大作用。如,2018年2月,發生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帕克蘭市高中的槍擊案,導致17人喪生。對此,倖存者們並未保持沉默,他們中的5名代表登上了《時代》雜誌的封面,標題是他們在控槍討論時使用的標籤「#enough(夠了)」。之後,在佛州學生的帶領下,美國各地學生都走出學校發起抗議。3月24日,華盛頓舉行了一場 「為我們的生命而遊行」的抗議活動,80萬人將白宮圍困得水泄不通,規模僅次於反越戰。據外媒報道,24日當天,全美多地民眾參加了「為生命遊行」的活動,抗議槍支暴力,表達對加緊控槍立法的訴求。而且,六成民眾對遊行持支持態度。但是,美國國會卻並未對此做出回應。原因是:國會3月24日開始休會,議員們也都回到各自選區,就連白宮主人特朗普也早已飛往南方去打高爾夫了。學生們的呼聲與國會山、白宮的行動形成鮮明對比。其實,這正反映了美國當權勢力對「民主」的看法,如美國歷史學家伯納德·貝林教授所指出那樣——讓普通民眾參與國家的政治決策是不合適的,因為將廣大疆域上的裁縫、修鞋匠、種地農夫還有牧羊人全都集中起來,並且還期望他們能夠處理和解決一國之中最為重要的問題,這並不合理,一定會影響政府運行的效率。
由此,可以看出,美國「精英民主」中的精英並未能很好堅守「以民為主」這件事,它的制度並不像其所標榜的那樣完美。
(參見:《美國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民主」國家,民眾的意願為何不能實現?》《高中生掀起全美控槍運動》《全美多地遊行抗議槍支暴力 青年投票率低或不利控槍立法》等)
TAG:參考活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