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端午到,這些「傷娃」的事,你還一直在干?

端午到,這些「傷娃」的事,你還一直在干?

端午到,這些「傷娃」的事,你還一直在干?

端午將至,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少不了它特有的風俗與食品。

包粽子、賽龍舟,掛艾葉、塗雄黃...

但從現在的科學角度講,這些風俗是否真的安全可行?

端午到,尊重風俗歡樂過節很好,但要記住,這些傷孩子的事,千萬不要做!

1/

孩子可以吃粽子,但要很注意!

——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

端午到,這些「傷娃」的事,你還一直在干?

粽子,是端午節的傳統食物,很多人覺得「不吃粽子的端午節是不完整的」,所以,秉承著重在參與的精神,讓家裡的小寶寶也一起食用粽子。

粽子雖然外形可愛,看起來也非常「綠色食品」,但卻是實實在在的三高食品。

尤其小朋友食用,更是要注意!

粽子對孩子的「殺傷力」,不可小覷。

  • 2015年端午節前後,廈門1歲男寶,由於家長看管疏忽,吃了桌上放的粽子,黏黏的米粒卡在喉嚨里導致窒息,送到醫院裡為時已晚!
  • 2016年6月。江西一2歲女寶,吃了家長給的粽子,被餡兒里的蜜棗核卡住,送到醫院最終搶救無效,窒息身亡。

又是一年端午節,關於孩子吃粽子這件事,還是要給媽媽們提個醒。

1、糯米太黏,小心吃!

市面上大部分粽子使用糯米製作,糯米所含的澱粉為支鏈澱粉,通過蒸煮之後會釋放出一種膠性物質,這就是糯米吃起來黏軟的原因。

並且製作粽子的糯米,會先用清水侵泡一段時間。

侵泡過後的糯米充分吸收水分,將細胞壁脹破,蒸煮之後會釋放更多的粘性物質,口感更黏軟。

所以,相比普通的糯米飯,粽子的黏性會更大。

兒童咀嚼、吞咽能力弱,食道較小,食用粽子時沒有充分的嚼碎就吞下,黏黏的糯米不會自動下滑而堵住食道,發生窒息的風險極大。

北方喜歡食用甜粽,小朋友吃得比較急的時候,容易忽略棗核將其一起吞下,容易劃傷食道或發生窒息。

tips:

1. 食用粽子時,家長先確認裡面有無棗核、骨頭等硬物,並將其挑出;

2. 將粽子分成小塊讓孩子食用;

2、高糖、多油、難消化,孩子要少吃!

粽子雖然是米制食品,但加上五花肉、鹹蛋黃、蜜棗、紅綠豆等餡料之後,其實已經變成高糖、高油、高鹽並且缺乏膳食纖維的食物。

並且糯米所含的支鏈澱粉,也會使人的胃更難消化它。

這樣的食物,對孩子沒有太大的好處,多食還容易消化不良,引起腹脹腹瀉等問題,所以並不建議孩子食用。

一定要吃的話,記住控制孩子的食用量,盡量少吃、慢食。

3、這些孩子不要吃!

  • 1歲以下寶寶:粽子的糯米、油分、糖分對1歲寶寶的腸胃都是極大的負擔;
  • 胃腸疾病&消化能力弱的孩子;
  • 患糖尿病的孩子;

2/

雄黃,請遠離孩子!

——喝了雄黃酒,百病遠遠丟。

端午到,這些「傷娃」的事,你還一直在干?

古時有端午喝雄黃酒祛百病的說法,現在很多地方也還留存著端午喝雄黃酒,給孩子塗抹雄黃的風俗。

但要注意,雄黃又名雞冠石,主要成分為硫化砷,而砷是提煉砒霜的主要原料,所以雄黃其實是存在一定毒性的,並且有一定的腐蝕性。

也是因為其毒性,所以具有一定殺蟲、驅蟲的功效。

極少量的服用,對人體肝臟都會造成傷害。

將雄黃直接塗抹在孩子皮膚上,孩子嬌嫩的皮膚可能被灼傷,一不小心還可能誤食而中毒。

端午到,這些「傷娃」的事,你還一直在干?

雄黃酒就更不要給孩子喝了!

酒,本身對孩子就是一種傷害。

並且,雄黃內服,需要嚴格的控制劑量,遵古法泡製並且由正規廠家生產的雄黃酒才能飲用。

所以,端午節,雄黃這種不能百分百確定安全的東西,還是離孩子遠點吧!

3/

端午,帶娃出行要注意!

端午到,這些「傷娃」的事,你還一直在干?

划龍舟、逛廟會,節日外出總是人山人海,家長們一定注意這幾點:

1、帶著孩子,離水邊遠點

每年端午節,總是能看到「xxx觀看龍舟比賽落水」的新聞。

孩子沒有自救能力,水對於他們來說非常危險。

並且在人多嘈雜的環境,推推撞撞在所難免,遠離危險源才最重要。

2、人販子一定要小心

節日裡帶娃出門時,擁擠的人流總是人販子最好的隱蔽,眨眼的一瞬間,孩子就可能被人販子抱走。

在人多擁擠的環境里,一定盡量抱或牽著孩子。

3、遠離人群,防止踩踏

兒童身高不足,人群擁擠時容易被忽視後撞倒或踩傷。

最好遠離人群擁擠的場所!



十分媽媽:一個有溫度的親子育兒公眾平台,在這裡,為你分享提升媽媽寶寶幸福指數的一切好文。

微信公眾號:shifenmama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分媽媽 的精彩文章:

4歲男孩離家出走|如何用愛毀掉一個孩子?
孩子最怕的這5件事,大多數父母都做過!

TAG:十分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