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兒童,每天到底需要多長的訓練時間?
Kepler開普勒一直認為:自閉症孩子並非不能學習。他們,是對教育的挑戰!
上世界中葉,DTI開創者「伊瓦爾·洛瓦斯」的相關研究證實:47%的自閉症兒童通過全面的、科學的、且系統的訓練,可以提升到正常智商範圍,並進入普通課堂;另外42%的自閉症兒童可以出現明顯的智力進步。
那麼,我們的孩子到底每周需要多少訓練時間?
自閉症兒童每天到底需要多長訓練時間
國外,幾乎所有的教育機構都將家長培訓服務納入到機構的服務範疇中。從干預時間上來講,有效的干預時間為「每周25~40小時」。這其中機構往往只提供每周6~10小時的干預時間,剩餘的時間就全部交給家長在家庭或其他環境中進行。
這種情況,是在美國的「治療師和孩子的比例為1:45」的情況下發生的,況且在我國,該比例低於1:2000,如果沒有家長的介入,大多數的孩子基本上無法得到有效的干預。
何為有效的干預?
有效干預,絕不僅僅是「個訓課」
提起干預方法,國內的大多數機構會講,「有個訓課、感統課、集體課……」。這種課程設置,也讓很多家長誤認為,只有個訓課才是有效干預,其他的課程都不屬於有效的干預時間。
但殊不知,ABA的干預方式不僅僅包括以密集教學為代表的個訓課,也包括諸多的自然情境教學,這些自然情境教學,也都運用到了DTI教學方法。例如地板時光、丹佛模式、關鍵反應訓練……
不同階段的孩子,也有不同的干預方法及干預重點。
開普勒,一般將干預分為三個階段,即語前干預階段、語言行為干預階段、社交發展干預階段。
第一階段的孩子,干預的側重點,應包括模仿能力(例如:物品操作模仿、精細及大動作模仿)、感知覺能力(例如:視覺辨識、聽覺辨識能力)、認知及認知表達能力(例如:配對、和簡單的聽者反應能力)、語言前能力(例如:提要求及仿說能力),此外,還包括一些生活自理能力,如如廁技能等,
該階段的孩子,訓練強度要求很高,主要是以回合制教學為主。可適當的配合一些自然情境訓練,如PRT關鍵反應訓練。同時,該階段很多孩子還會用到PECS圖片交換系統進行輔助性溝通訓練。
第二階段的孩子,應以紮實和恰當的語言教學和干預為主。擴展提要求,命名,聽者能力等的數量和範圍;開展關於對話能力的訓練;開展與同伴社會和語言的交往、發展與集體和教室有關的能力、發展在寬鬆環境中活動的能力……等訓練。
該階段應更側重於自然情境訓練方法的應用。但需在DTI和自然情境訓練中找到適當的平衡點。
第三階段的孩子,除了語言發展諸如拓展句子長度、發展更為複雜的提要求能力、教授對話行為以外。更重要的目標則在於:學會根據社會情境而恰當使用這些語言技能、增加與同伴交往和社會交往的頻率和複雜性、擴展孩子在集體教育模式下的學習能力、發展起初級的知識學習技能……
在干預方式上,也逐步不應為1對1或1對2的桌面訓練形式,反之,自然情境教學最為重要。
三個階段,不同的訓練重點和訓練方法。自閉症訓練,沒有捷徑,只有艱苦卓絕的努力。
每周25~40小時的訓練時間,不僅僅是機構提供給孩子,更要求家長在明確掌握訓練方法和訓練目標後共同為孩子的進步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