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末「塞防」「海防」之爭:左宗棠與李鴻章的一場智慧較量

清末「塞防」「海防」之爭:左宗棠與李鴻章的一場智慧較量

原標題:清末「塞防」「海防」之爭:左宗棠與李鴻章的一場智慧較量


左宗棠和李鴻章都是晚清肱股之臣、封疆大吏、洋務派代表、慈禧倚重之人,一個是閩浙總督、軍機大臣,一個是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早年二人也都是曾國藩屬下,分別建立楚軍和淮軍,在剿滅太平天國運動中都立下汗馬功勞。


左宗棠舉人出身,多次科舉落第,但心高氣傲,自稱「今諸葛」,即使把曾國藩都不放在眼裡,更何況曾國藩的學生李鴻章,認為他不會打仗,對洋人太軟弱,他曾私底下評價李鴻章:「十個法國人,也抵不過一個李鴻章壞事。」李鴻章對左宗棠也看不順眼,對左宗棠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左宗棠沒有通過科舉取得出將入相的功名,於是給他取了個外號「破天荒相公」,意思是一個舉人竟然做了軍機大臣,實屬罕見。


1874年之前,號稱「中亞屠夫」的阿古伯趁清朝內亂(太平天國、捻軍起義),用10年時間侵佔了新疆絕大部分地區,只剩下一兩塊小地方,1871年俄國打著幫助清廷討伐阿古伯的旗號奪取伊利,緊接著又進攻烏魯木齊,整個新疆危在旦夕。與此同時,在南邊海疆,1874年,日本借牡丹社事件以弱旅之師入侵台灣,暴露了海防空虛現狀,東南告急,後來清政府採取討好策略,支付日本50萬兩白銀後日軍方撤軍。


正是這樣的背景下,加上朝廷因常年戰爭導致財政吃緊,只能顧此失彼,因此,1874年,清廷內部展開了一場長達數月時間的「塞防」與「海防」大爭論,爭論的焦點是要海防還是要塞防,塞防代表為左宗棠,海防代表為李鴻章。


李鴻章在《籌議海防折》中提出,中國正面臨「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三千年未有之強敵」,列強入侵、內亂不止,國家正處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並把日本當做了假想敵,考慮到力不能兼顧,奏請清廷暫罷西征,放棄塞防,建議「停撤之餉,即勻作海防之餉」。


左宗棠則極力反對李鴻章觀點,指出西北「自撤藩籬,則我退寸而寇進尺」,認為新疆乃國家西北屏障,國防要衝,重新疆是為了保蒙古,保蒙古是為了衛京師。後來左宗棠在《復陳海防塞防及關外剿撫糧運情形折》中,提出「東則海防,西則塞防,二者並重」的中庸辦法。


1875年4月得到朝廷採納,一面命左宗棠督辦新疆軍務,收復失地;一面派李鴻章督辦北洋、沈葆楨督辦南洋海防事宜。自此幾個月的關於海防、塞防的爭論才告一段落。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比較清楚了,左宗棠抬棺進疆,最後收復新疆。李鴻章籌建北洋水師,開啟中國近代海軍建設,結果20年後的1894-1895年甲午海戰中,李鴻章一手創建的北洋水師大敗於日本海軍艦隊,洋務運動宣告失敗,中日簽訂馬關條約,幾年後八國聯軍入侵,俄日侵佔東北,南方革命爆發,民國建立,後來軍閥混戰,1931年日本侵入中國。

塞防、海防是中國近代國防建設的一次大爭論,李鴻章和左宗棠孰是孰非我們現在很難去斷定,單從國家民族來說,二者都重要,但要說誰的智慧更高,筆者認為李鴻章更有時代大局觀,但他實戰能力比不過左宗棠,所以最後事與願違。左宗棠實戰能力強,政治大局觀到底如何就不知道了。

不管怎樣,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實幹才能興邦,強大才是硬道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魯迅來了 的精彩文章:

要是沒有日本侵華戰爭,中國汽車工業至少領先現在30年
中國最富有的城市,曾被外國侵佔500年

TAG:魯迅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