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爹媽坐頭等艙,小孩卻坐經濟艙?我們與「富人」,真的只隔開一個洗手間嗎?

爹媽坐頭等艙,小孩卻坐經濟艙?我們與「富人」,真的只隔開一個洗手間嗎?

有一個創業的朋友,曾跟我講過一個關於頭等艙的故事

朋友認識一家人,爹媽都是名校畢業,分別是兩個上市公司的老總,女兒在讀初中一年級。他們家每年都會有兩次舉家旅行,一次國內一次國外。而每次坐長途飛機,夫妻倆都會買頭等艙的機票,但他們給自己女兒買的卻是經濟艙。女兒年齡小時,他們的旅行會帶上保姆,保姆就和女兒一起坐在後面的經濟艙。女兒10歲以後,他們索性讓她一人去坐經濟艙。

女兒有次問她爹媽:「為什麼你們倆坐在前面的頭等艙,有好吃的冰激凌,還能橫著躺下來,而我卻擠在後面呢?」

她爹媽這樣回答:「我們坐的,叫Business Class,因為我們倆是businessman,所以我們能坐。你不是businessman,你只是一個學生,因為你是我們女兒,所以我們還給你買了一張機票,和我們一起旅行。所以如果你將來要坐Business Class,你得自己賺錢買機票。」

講完了這個頭等艙的故事,我朋友還意猶未盡地概括了三種人的育兒觀——

窮人養小孩,自己再差,也要給孩子最好的;

中產養小孩,孩子當然要好的,但自己也要好的;

富人養小孩,就怕樣樣太好,直接養成一個王思聰!

1

那位創業的朋友,緩緩嘬了口半涼的咖啡,重新講了他的想法:

「富人的世界,我們大概真的不懂。反正讓我決定買不買頭等艙,完全取決於買票時,經濟艙和頭等艙票價的差額是不是小於一般情況下的2倍以上,以及頭等艙是不是在搞特價。10個多小時的長途飛機,躺著總比坐著舒服多了,對不?」

嗯,我跟這位朋友,可真是同道之人。

人還是活在自己的圈子裡,才會有最大的舒適度。

我可以毫不羞澀地曬聖誕節去HK掃來的便宜貨,可以厚著臉皮托去法國旅遊的朋友幫忙帶LV,更會非常驕傲地曬雙11秒殺來的優衣庫。被嘲出翔的各種中產的毛病,反正大家身上都有,也不在乎你多幾個,我少幾個。如同給小孩報的課外班,我多幾個,你少幾個。大家都半斤八兩著,稅前稅後也就這麼點年薪,夠不著年薪百萬,更不會窮到吃上低保。

中產的人,自己的生活質量肯定是有保證的,看到新聞里出現「單親媽媽因生活潦倒精神崩潰,怒打親生孩子」這種新聞,總會義憤填膺地攻擊這種女人本就不該去生小孩,即使大家深知,生育權是人權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是中產的人,又特別想爭取更好,尤其不會放鬆下一代的教育。可一旦把小孩送去了一個貴族學校時,情況又會顯得比較尷尬。試想,如果你孩子去的那一個學校,同學們辦個生日會就要花掉你一個月的工資,你會有什麼想法?你還在糾結要不要繼續學鋼琴陶冶孩子的情操提升孩子的檔次,你孩子的同學已經學騎術練高爾夫了,你會有什麼想法?當你還在給一家人搶歐洲的廉價機票,你孩子的同學早就報好了寒暑假的常春藤學校夏令營,你會有什麼想法?

2

「但我們大中國又和西方不太一樣。」創業的朋友繼續跟我探討,「資本主義國家吧,階級可以說世代承襲,非常穩定了。但我們才幾年的發展?所以有些錯亂,尤其在教育的觀念上。」

這種錯亂,我的理解是經濟基礎與教育觀念的不匹配。為了釐清關係,我畫了這張圖:

我們身邊肯定有這樣的家庭,明明家境是個中產,卻用窮人的思維在養育孩子。當然,這隻局限於一種劃分,並不標誌哪一種養育更具備優越性,且必然會推導出教育的成敗來。我只能說,每一種育兒思維都有其優勢,戒驕戒躁的恪守,與「孟母三遷」式的犧牲,都是有可取之處。但要我選,我會毫不猶豫選「共同進步」這一條。

我有一旅居加拿大的朋友,已經50多歲,她兒子大學畢業,已在加拿大工作定居,但她依然每天堅持去上英文課,回家還得做英文作業。她朋友圈的日常,便是曬各種英文作業,昨天用英文成功買菜,今天用英文和人吵架,明天打算用英文去醫院看病。狀態好得塞過高中生。

她跟我說:「我現在隔三岔五地向孩子彙報,我是怎麼學習的,學習到什麼程度。他好意思不學習?她老娘我都做到活到老學到老了!」

我回她:你這就是經典的中產階級教育觀。

孩子好,自己好,兩代人之間的距離,最多相隔一個小花園,彼此照見。當然可能逃不脫還是會被孩子鄙視跟不上時代的節奏,但很快這種埋怨會消散在自己的努力進步之中。覺得自己爹媽是個「可塑之才、上進之人」,親子關係也會特別和諧。

我還有一個朋友,兒子在學鋼琴,她就跟著學,每天輪流練琴1小時。還老在朋友圈曬自己和老公去國外浪的照片,而且五次裡面,只會出現一次帶孩子的旅行。

有朋友問她,你咋能那麼瀟洒出去浪,把寶貝兒子扔家裡不管不顧呢?

她彎兒也不繞地直接回:我們倆好,孩子才能好呀。

誰都知道長途旅行拖上個小孩,是多麼糟心的一件事。身在國外,已經又累又陌生了,還得顧著小孩吃喝拉撒睡,怎麼享受旅程?怎麼享受人生?況且,等孩子將來大了,他們會有自己的旅伴,有自己的旅程,他不該怪自己爹媽出門不帶他,因為他將來出門也不會帶爹媽。

嗯,我默默給她點著贊,這種眾樂樂不如獨樂樂的精神,真是得了中產的精髓啊。

3

真正物質和精神都邁入「中產」的人,相比左右,應該是相對淡定的。尤其在教育觀之上,適當的焦慮可以促人進步,過度的焦慮只能說明自己底氣不足。

所以,我覺得那種焦慮自己無法跟上孩子的成長與進步,無法準確輔導孩子的功課到高中的爹媽,從本質上來講,他們並不具備中產育兒的精神。哪怕他們的經濟水平踏進了中產階級,他們的身體已開始享受到了中產所特有的物質的愉悅性,但他們的大腦仍停留在窮人育兒的階層中。站不上戰略的高度,只能在戰術上迂迴徘徊,自然會焦躁不安,直至節節敗退。

孩子也是人精,你的焦慮傳導給他們,他們便從小不夠自信,總覺得錯路不能走,因為一走,就是浪費了資源與時間。可人生路上不能「容錯」,無法「抗錯」,便走不出康庄大道來。

回到開頭我朋友講的那一家自己坐頭等艙的富人朋友,他們的育兒方式非常有意思:

因為工作忙,夫妻倆平時不可能每天有時間盯在女兒的屁股後面雞血她的讀書成績,女兒的學習時好時壞,從沒有在班裡保持前列。但每到關鍵的學年,女兒的功課都不會太差,升學時,也不會離預期差很遠。因為,每逢此時,夫妻倆就商量好,有一個人「將工作盡量放一放」,花費更多的時間來「指導」女兒的功課。女兒平日「放羊」的學習狀態,自己摸索出的學習方法,有哪裡跑偏了,有哪些太低效,一一指出,再加以改正,很快便能取得不錯的「戰果」。

當然,朋友沒有跟我具體講,他們的女兒是在哪一所學校讀書,我也無法權衡出,他口中的「學業優良」到達了何種程度。大家都知道,權貴階層有很多「輕易能辦成的事」,對於中產和窮人來說,就是「難如登天」的。他們或許能輕易拿到各種優質資源,輕易選擇出國,輕易打造出精英的下一代,用以承襲自身的資產與地位。

但我始終認為,有再多資本,也買不到人生體驗。所以,才會有爹媽自己坐頭等艙,而把小孩扔到隔著一個洗手間的經濟艙里去。

而這種「唯獨怕被養成王思聰」的戳心戳肺18年的驚恐,絕不會誕生在一個正常的中產或者窮人的家庭里。因為他們的小孩,需要背負和他們的爹媽一樣的人生負擔。而這些負擔,亦會成為責任,成為體驗,成為動能。

所以你看,我們與「富人」之間的距離,雖然只隔了飛機上的一個洗手間,但,其實卻是一種對體驗的認知途徑:人家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富人的孩子都在用「窮法」去養的話,我們中產的育兒途中,是不是也應該增加一些「曲折」呢?

不被物質經濟限定住自我身份的人,往往就能創造更可觀的精神價值。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伊森媽媽童年館 的精彩文章:

TAG:伊森媽媽童年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