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布究竟做了什麼 竟讓劉邦不惜以千金、夷族代價天下追捕他?
季布一諾值千金
歡迎關注歷史哨聲——為您提供有價值的觀點,多元化解讀歷史!謝謝您的閱讀!
秦末楚地流行這麼一句諺語:「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金」的來源。這個諺語的主人公就是季布。
在《史記》、《漢書》上,關於季布的記載,主要有三個事迹:
1、季布通過朋友的幫助,竟然能夠讓一心要抓捕他的劉邦不但赦免了他,還拜季布為郎中。從罪犯到官員,竟然如此神奇。
2、呂后時,因為匈奴冒頓單于向呂后求婚的不敬言辭,樊噲要求率10軍攻打匈奴,季布以劉邦30萬軍尚且被匈奴包圍白登為例阻止漢朝攻打匈奴。
3、漢文帝想要任命季布為御史大夫,但又聽信左右謠言,讓季布在長安城白等一個月,結果漢文帝被季布指責:「夫陛下以一人譽召臣,一人毀去臣,臣恐天下有識者聞之,有以窺陛下。」
為項羽效力的季布
季布是楚人(維基百科裡說季布是下相人,和項羽是同鄉,但不知道資料來源在哪裡)。早年以俠義聞名。項梁、項羽起兵後,季布加入了項羽軍中。也許季布就是8000子弟兵中的一員。
史書對為項羽效力時的季布記載只有一句話記載,而且是讓人遐想的話:
「項籍使將兵,數窘漢王。」
所謂的「數窘漢王」,用現在的話語來說就是:季布把劉邦打得幾次望風而逃。這正是為什麼劉邦在擊敗項羽後追殺季布的原因。至於季布具體如何讓劉邦窘(出洋相),《史記》和《漢書》沒有記載。
配圖
從罪犯到拜官的季布
如上所言,劉邦在擊敗項羽後,下旨追殺這個幾次讓他窘的季布。但季布就是沒有被抓住。季布竟然能從一個天下抓捕的罪犯,轉為被劉邦拜官郎中,就充滿了神奇:
季布先是藏匿在濮陽周氏。濮陽周氏因為抓捕的人即將到來,於是在得到季布同意後,將季布扮作奴隸,混進奴隸中賣到當時以俠義聞名的魯朱家。魯朱家認出了季布,於是在另買下田產給季布居住後,就前往洛陽求見汝陰侯夏侯嬰,勸夏侯嬰為季布脫罪:
「季布何罪?臣各為其主用,職耳。項氏臣豈可盡誅邪?今上始得天下,而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廣也?且以季布之賢,漢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南走越耳。夫忌壯士以資敵國,此伍子胥所以鞭荊平之墓也。君何不從容為上言之?」
於是在夏侯嬰的勸說下,劉邦赦免季布的罪名,並拜官季布為郎中。
劇照配圖
季布究竟對劉邦做了什麼
漢朝的史書對於季布究竟對劉邦做了什麼而導致被劉邦追殺,並無記載。但在敦煌出土的唐朝抄本《捉季布傳文》,對此有較為完整的記載。因此,這裡就簡要看下敦煌唐朝抄本《捉季布傳文》的主要內容。
首先是序文:
「大漢三年楚將季布罵陣漢王羞恥群臣拔馬收軍詞文」。
其次是楚漢之爭的背景說明:
「昔時楚漢定西秦,未辨龍蛇立二君。
連年戰敗江河沸,累歲相持日月昏。
漢下謀臣真似雨,楚家猛將恰如雲,
各佐本王爭社稷,數載交鋒未立尊。」
描述的是劉邦和項羽奪天下之爭:各佐本王爭社稷。
然後是記載季布和劉邦的恩怨故事:
「 後至三年冬十月,沮水河邊再舉軍,
楚漢兩家排陣訖,觀風占氣勢相吞。
馬勒鑾珂人系甲,各憂勝敗在逡巡。
楚家季布能詞說,官為御史大夫身,
寫奏霸王誇辯捷,稱「有良謀應吉辰。
臣見兩家排陣訖,虎鬥龍爭必損人。
臣罵漢王三五口,不施弓弩遣抽軍。」
霸王聞奏如斯語:「據卿所奏大忠臣!
戈戟相衝猶不退,如何聞罵肯抽軍?
卿既舌端懷辯捷,不得妖言誤寡人!」
季布既蒙王許罵,意似獰龍擬吐雲。
遂喚上將鍾離末,各將輕騎後隨身。
出陣拋旗強百步,駐馬攢蹄不動塵。
腰下狼牙椗四羽,臂上烏號掛六鈞,
順風高綽低牟熾(幟),公箭長垂鎖甲裙。
遙望漢王招手罵,發言可以動乾坤。
高聲直啖呼「劉季,公是徐州豐縣人。
母解絹(緝)麻居村墅,父能牧放住鄉村。
公曾泗水為亭長,久於闤闠受飢貧。
因接秦家離亂後,自號為王假亂真。
鴉鳥如何披鳳翼,黿龜爭敢掛龍鱗!
百戰百輸天不佑,士率三分折二分。
何不草繩而自縛,歸降我王乞寬恩。
更若執迷誇斗敵,活捉生擒放沒因。」
鼙鼓未施旗未播,語大言高一一聞。
漢王被罵牽宗祖,羞看左右恥君臣。
鳳怯寒鴉嫌樹鬧,龍怕凡魚避水昏。
拔馬揮鞭而便走,陣似山崩遍野塵。
走到下坡而憩歇,重整戈牟問大臣:
「昨日兩軍排陣戰,忽聞二將語紛紜,
陣前立馬搖鞭者,罵詈高聲是甚人?」
問訖蕭何而奏曰:昨朝二將騁頑嚚,
凌毀大王臣等辱,罵髑(觸)龍顏天地嗔。
駿馬雕鞍穿鎖甲,旗下依依認得真,
只是季布鍾離末,終之更不是餘人。」
漢王聞語深懷怒,拍按頻眉叵耐嗔。
「不能助漢余狂寇,假政匡邦毀寡人。
寡人若也無天分,公然萬事不言論;
若得片雲遮頂上,楚將投來總安存,
唯有季布鍾離末,火炙油煎未是迍。
卿與寡人同記著,抄名錄姓莫因循。
忽期南門稱尊日,活捉粉骨細揚塵。」
」
季布
文字很長,但故事很簡單:
漢3年10月,楚漢兩軍在沮水擺陣對戰。善辯的御史大夫季布,在項羽出戰前提議先讓自己出陣罵陣劉邦。項羽同意後,季布就帶著鍾離昧在劉邦軍前大罵劉邦,曆數劉邦父母身份卑賤,指責劉邦和項羽爭奪帝位是不自量力。尤其是這句:
「鴉鳥如何披鳳翼,黿龜爭敢掛龍鱗!」——烏鴉如何能夠變鳳凰?烏龜如何能變成龍?
用現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罵劉邦爭奪帝位就是瘌蛤蟆想吃天鵝肉。
劉邦被季布罵之後的反應是「羞看左右恥君臣」——惱羞成怒,無地自容!在戰敗而逃的路上劉邦從蕭何口中得知是季布、鍾離昧罵他之後,劉邦於是發重誓:
「唯有季布鍾離末,火炙油煎未是迍。
卿與寡人同記著,抄名錄姓莫因循。
忽期南門稱尊日,活捉粉骨細揚塵。」
翻譯過來就是,劉邦發誓要把季布、鍾離昧下油鍋、挫骨揚灰。
《捉季布傳文》的其餘部分記載,和《史記》、《漢書》中記載周氏、朱家、夏侯嬰救季布的記載基本一樣,就不多說。稍有不同的是,《捉季布傳文》加入了蕭何救季布的記錄。
配圖
綜述,季布在秦末漢初是一個非常重諾的人,這也是讓他聞名於天下。從罪犯到拜官,即說明了季布的盛名和朋友圈的強大。季布阻止樊噲出擊匈奴,說明了季布的能力。季布罵漢文帝耳根子軟,體現了季布的重諾。
敦煌出土的唐朝抄本《捉季布傳文》記載季布是因為罵陣劉邦而被劉邦追殺。季布罵劉邦的核心就是這幾句:
「母解絹(緝)麻居村墅,父能牧放住鄉村。
公曾泗水為亭長,久於闤闠受飢貧。
因接秦家離亂後,自號為王假亂真。
鴉鳥如何披鳳翼,黿龜爭敢掛龍鱗!
百戰百輸天不佑,士率三分折二分。」
這句話讓劉邦惱羞成怒。如果《捉季布傳文》的記載為真,那麼《史記》記載劉邦對項羽所說的「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桮羹」的事實就應當是假的。劉邦的流氓形象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這個分我一杯羹的記錄。
那麼《捉季布傳文》的記錄是真實的嗎?文中漢五年之後的記載,和《史記》、《漢書》的記載基本一致,因此前部分漢3年記載很有可能是真的。至於為什麼司馬遷、班固不記錄,就不清楚。也許是司馬遷、班固認為這種民間傳說不足以記錄。
當然也不能排除,《捉季布傳文》是魏晉南北朝時代文人的文學創作:前部分為編造,後部分根據史書創作。
鍾離昧投靠韓信,結果被韓信殺了,向劉邦表忠心;季布投靠朋友,在朋友的幫助下,從罪犯變為官員。相同的經歷,不同的人生。
撒泡尿照下鏡子吧,瘌蛤蟆想吃天鵝肉,你個鳳凰男——基本上季布就是這樣罵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