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這就是鐵甲》總製片人:鐵甲版《黑客帝國》是怎樣煉成的?
文| 曹樂溪
「鐵甲格鬥在中國開展的時間並不長,但是我們在追趕,在努力。我們看到了像白虎衛士、兩頓燒烤這樣很了不起的鐵甲,也看到有很多孩子已經成為了優秀的操控員。等我們的下一代再站上戰場時,一定不會像今天我們這樣糾結於中國戰隊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
上周末在《這就是鐵甲》的現場,殘酷的戰隊淘汰仍在延續,一向幽默的撒貝南也分外嚴肅。他面向戰隊和觀眾斬釘截鐵地表示:「我很開心在我的戰隊里,有一半來自中國,表現也非常棒,我想對我的戰隊說,即便你們離開,剩下的戰隊也會帶著大家的夢想前進!」
豆瓣8.4分,上線僅5期播放量高達9.9億,讓《這就是鐵甲》成為Q2季度網綜當之無愧的圈層爆款之一。緊張刺激的戰鬥場面,心智與勇氣、理性與感性的較量,人文關懷與科技魅力的交相呼應,是這檔小眾綜藝引發大眾關注的關鍵所在。
娛樂產業特別採訪了《這就是鐵甲》總製片人彭正園,一檔節目背後,不止是原創科技類綜藝製作水準的全面提升,節目組意圖科普中國鐵甲文化的決心,以及優酷引領青年文化的信心,都在電光四射的鐵甲格鬥中初露崢嶸。
子彈時間、懸念迭起、賽制創新:《這就是鐵甲》如何打造大片質感?
「看第三遍了!」「特別刺激!」在《這就是鐵甲》的播放頁,時常會有類似的彈幕飄過。娛樂產業通過豆瓣上千條短評彙集的詞雲也發現,除了幾位明星經理人被多次提及,「好看」、「刺激」、「緊張」是關鍵詞,還有網友評論,看《這就是鐵甲》有種看科幻大片的感覺。
比如最新一期節目中,兩頓燒烤與極速代碼相撞迸發出強烈火花,鐵甲彈飛,時空在瞬間靜止。即便是在全封閉雙層防彈玻璃的格鬥籠之外觀戰,明星經理人和觀眾依然為這樣的場面震撼尖叫,驚艷感不亞於當年看到《駭客帝國》的經典畫面。
「為了豐富觀眾的觀感,我們架設了幾十台單反相機就為了抓到子彈時間的鏡頭。」彭正園告訴娛樂產業 (ID:yulechanye) ,「為了講好這些』冷兵器』的故事,節目組做了大量工作,包括我們經常使用的高速鏡頭,也是很多動作片里常用的表達方式。」
什麼是子彈時間?這裡要給大家科普一下,它是常用於電影、電視廣告或遊戲中的一種視覺效果,結合攝影技術與後期特效模擬出慢鏡頭、時間靜止等場面。在剪輯上,《這就是鐵甲》的後期團隊也是不斷嘗試創新手法,「並不是一味追求科幻、洋氣,比如有時候營造熱血情緒,我們會使用動漫風格,力求在表達每一次格鬥時都構建最適合的方式。」
除了外在的製作品質,《這就是鐵甲》的故事懸念是吸引大家看下去的關鍵。
整個世界觀架構在3018年的未來世界,機器人統治地球,人類面臨末日危機,需要勇敢者挑戰現有生存秩序,找回人性的溫度。節目組特意通過燈光和舞美創造了一個科幻感十足的太空飛船現場,場外是人與人的鬥智斗勇,場內格鬥籠暗藏重重機關,鐵甲們宛如角鬥士般殊死拼殺。
戰鬥是真實存在的,而且結果不可預測。 第五期聯盟戰中,貪吃蛇在隊友提前「陣亡」的情況下以一敵二,戰勝了狂戰斧與俠客的強強組合,這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結果。
由於戰隊實力懸殊,聯盟時張一山、撒貝南和吳尊都想拉攏強隊雲集的鄭爽。張一山與撒貝南的「弱弱」聯盟是一個天然看點,究竟真的一敗塗地還是逆風翻盤?當在幾乎不可能的情況下,戰隊迎來久違的勝利,一向「佛系」的張一山激動地跳下座椅,撒貝南揮拳狂吼,所有人都被這樣不服輸的情緒感動著。
以弱勝強無疑好看,但會不會故意放水?彭正園否認了這樣的猜測:「一開始場上40多台鐵甲,這得有多少種排列組合?賽場上的偶然因素非常多,我們更不可以去左右經理人的選擇,這是真實記錄的部分。對於任何一場對戰,無論是哪幾台,都是不可複製的一場比賽,也是讓所有人充滿期待的比賽。」
比賽結果無法控制,節目組就在賽制上不斷創新。「節目沒有也根本不需要去設計劇本,我們只用把『坑』準備好。」彭正園所說的「坑」,其實是賽制和玩法,「我們要保證打鬥的精彩,要增加經理人之間的默契或火花,這次的聯盟戰就是基於這種思考角度誕生的。到後面,大家會看到更慘烈的,更艱難的玩法。」
接觸「理工宅」的真實世界:科技類綜藝如何做出人文關懷底色?
談到錄製《這就是鐵甲》時的深刻感受,彭正園率先回憶起的是撒貝南的筆記本。
「我曾經私下跟撒老師聊過,他對於鐵甲、機械有著天生的好奇和渴望。從第一期到現在,每期撒老師都會有厚厚的筆記。有一次他沒帶本子,於是就用完了酒店房間那一整沓便簽紙,密密麻麻在上面寫著所掌握到的信息,和鐵甲相生相剋的原理,讓我看到了一個真正學霸的行事風格,也看到了他的用心。」
《這就是鐵甲》每期節目時長只有1個小時左右,鐵甲格鬥時長就更加有限,但觀眾並不會覺得看不過癮,反而更偏愛場外發生的種種故事細節。還記得節目剛開播,「小少爺」張一山一臉輕鬆地對鐵甲戰隊們宣稱,比賽結果並不重要。
但短短几期下來,他反倒成了場上最有鬥志的那個,戰隊獲勝讓他興奮得上躥下跳。彭正園覺得,這種變化其實是人之常情,「可以繼續往下看,大家因為勝負而產生的認真和較勁超乎你想像」。
「當別人把命運交給你的時候,你的責任感和壓力一定會出現。前兩期大家可能還只是做簡單的選擇和判斷,沒有後果可言,可從自由搏機戰開始,要親手淘汰自己隊員,他們就立馬明白不可兒戲,這種生死存亡的狀態下,人的求勝欲會本能暴露出來。」
驚心動魄的格鬥較量是吸睛點,但真正戳中人心的,往往是觸及人性深層的共鳴 : 人與機器之間的關係思考,戰鬥決策時理性與感性的交鋒,殘酷競爭中,經理人與戰隊操控者的感情聯結卻愈發緊密。這讓人們看到希望,不管科技如何日新月異,人性的美好與珍貴並未隨之磨滅。
比如作為戰隊經理人中唯一的女性,「小仙女」鄭爽聰明果敢、勇於競爭的態度令人印象深刻,她所選擇的戰隊,也是實力最強的一支。但當面臨與誰結盟時,她判斷的標準並非戰隊實力強弱,而是誰更需要幫助。
正是這些動人的瞬間,讓《這就是鐵甲》不僅擁有火光四射的刺激場面,也充滿了笑與淚、情懷與感動。節目的好看,離不開導演組、編劇組、選手組上百人團隊的緊密配合。
彭正園告訴娛樂產業(ID:yulechanye),其中編劇組需要負責組織和架構好每一期節目的設計和方向,更重要的一點是擔負與明星經理人的溝通:「節目沒有劇本,所以我們更需要成為每一個經理人心理活動的知情人,有內容的素材拼接才會編織出好看的內容。」
節目中,「吳白來」吳尊的善良也讓不少觀眾大呼「暖心」。《這就是鐵甲》中的「正負極」背後是一對父子操控者,在選擇保送時,吳尊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他們。「他就是很想保護他們,因為父子的關係,常常讓同樣身為爸爸的他聯想自己,希望給那個小朋友多一點機會,做他喜歡做的事。」
更令節目組感到驚喜的是鐵甲戰隊的選手們。和以往人們印象中死板的理工宅不同,《這就是鐵甲》中選手們承包了大半的笑點。彭正園覺得,其實大家對於這個群體存在一些誤解:「我真的為天下的理工宅們抱不平,他們並不是沉默寡言,沒有情趣或者不懂幽默。如果是這樣,那為什麼我們節目可以讓他們滔滔不絕甚至說出金句呢?」
但選手們的確有著自己的執著,尊重和關注他們熱愛的世界,遵垂直領域的專業性和常識,是《這就是鐵甲》成功的一個關鍵。
「做節目常常會只顧著追求效果,但假如讓這群人按照節目人的思維方式,他們會反感。反而我們去嘗試理解他們,人家更願意跟我們玩。再比如鐵甲每次修復結束,只能出戰一次,那我們就嚴格按照這個來設計甚至改變賽制。我們是外行人,尊重它的客觀規律是最重要的一個信條。」
「中國速度」下的鐵甲文化:節目是起點,終點是年輕人的熱忱
「本來對鐵甲不感興趣的我,完全迷上了這個綜藝,給每個鐵甲瘋狂打call!」這是娛樂產業身邊一位朋友的真實感受。目前《這就是鐵甲》賽程過半,她已經開始到處找攻略,想自己動手做機器人了。
節目組也得到了不少觀眾的積極反饋。彭正園告訴娛樂產業:「我們發現很多人對鐵甲本身的製作和材質很感興趣,也有人在問還能怎麼玩,對鐵甲市場的深度挖掘有不小的空間。」
垂直領域的綜藝節目看似小眾,但卻有極強的穿透力。節目錄製完第二期,吳尊就主動提出想把neinei和max帶到現場觀摩。「其實汶萊離上海有5個小時飛行時間,而且小朋友平時也要上課,但他很認可和欣賞這個節目,希望小朋友能在下場感受到這種科技的魅力,體會一下被點燃的氛圍。」
在國家對於科技類節目創新創優的鼓勵與支持下,《這就是鐵甲》正在喚起新一代年輕用戶對人工智慧探索的好奇。節目中不少鐵甲的操控者也是年輕人,比如正負極的操控者之一只有13歲。通過嫻熟的鐵甲操控技術以及人格魅力,他們已經成為青少年觀眾心目中平凡而真實的科學偶像。
從500多支國內外戰隊中精挑細選出48支戰隊參加節目,其中不乏世界級的冠軍戰隊,由於鐵甲格鬥在中國起步較晚,大家能夠感受到中國戰隊和國外戰隊的差距。
「其實鐵甲的組裝、硬體上的挑選沒太大問題,最終差距其實是經驗或操作上,」彭正園坦言。「像極速代碼、彈射的建造者,他們有幾十年的賽事經驗和操作經驗,中國戰隊的隊員們普遍比較年輕,大家需要多多鍛煉。」
「但讓大家感到欣慰的是,一些國外鐵甲半年前跟中國戰隊交過手,這次再相遇後,對於中國隊的進步非常驚嘆,也算是一種『中國速度』的體現吧,隨著中國科技實力的迅速提升和市場的成熟,兩者差距在不斷縮小。」
做《這就是鐵甲》,讓彭正園切身體會到了節目人身上的責任與使命感:「通過節目,我們也希望更多人對鐵甲產生興趣,培養中國自己的鐵甲文化。」
不止是《這就是鐵甲》,從剛剛收官的《這就是街舞》到暑期即將登陸的《這就是灌籃》,優酷希望做青年潮流文化引領者的平台策略日益清晰。
如何從受眾需求入手,創造更多符合當下年輕人心聲的優質內容?在四月份優酷春集時,阿里文娛集團輪值總裁兼大優酷總裁楊偉東提出了「圈層爆款」的概念。
在他看來,如今互聯網視頻平台的競爭轉向內容,而與內容豐富化相對應的,是用戶娛樂時間的有限性。這使得用戶對內容品質和吸引力的要求越來越高,並且傾向把時間投入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內容,而不僅僅是大眾流行內容。這意味著大眾爆款內容的概率越來越低,由垂直領域引發的圈層爆款成為新常態。
「這個趨勢意味內容生產之前,對目標受眾定位的洞察需要越來越精準,包括生活方式和審美方式。」楊偉東舉了一個例子,《這就是鐵甲》播出第一期後,鄭爽的粉絲就不斷艾特節目官方賬號,提出有創意和可執行的一些節目運營和拍攝建議。
彭正園則提供了一些圈層爆款的策劃核心:「要讓小眾和大眾碰撞無非兩條路:一條是改變小眾的東西去迎合大眾;另一條是等大眾發現小眾從而變爆款,顯然前者會更加機會大一些,所以走向大眾,其實就是按大眾接受和喜歡的方式改變的過程。」
比如通過大眾明星帶出垂直內容,通過賽制創新解決審美疲勞。正規國際賽事的鐵甲格鬥只有1V1,但這樣的玩法,無法滿足要求日益增高的網友們,大家不喜歡一成不變。所以節目組不斷換新的玩法,並且適時推出新的鐵甲,這些都是為大眾而變,希望最大程度獲得大家關注,增加對節目的想像。
這種探索精神,就像《這就是鐵甲》中戰隊的拼搏精神一樣永不停歇。「在節目中尋找變化,給觀眾新的感受和體驗,這是我們花了將近半年做的事情。直到錄製過程中,但凡發現有可嘗試的空間,我們都會盡量去做,」彭正園 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