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發現「混元獸」 改寫有袋類哺乳動物起源歷史
我國科學家將一件在內蒙古發現的約1.26億年前的哺乳動物化石命名為混元獸,並認為混元獸是人類等胎盤類哺乳動物的早期祖先,而此前被認為是袋鼠等有袋類哺乳動物祖先的中國袋獸,與混元獸同屬一支。新研究動搖了有袋類起源於亞洲的結論,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於北京時間14日在線發表該成果。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生物演化與環境卓越創新中心獲悉,該中心科研團隊與雲南大學教授畢順東合作,對這件迄今為止保存最為完整的早白堊世哺乳動物化石進行研究,發現混元獸是真獸類(胎盤類及其祖先)的早期類型,同時發育有真獸類和後獸類(有袋類及其祖先)的混合特徵。
胎盤類和有袋類佔哺乳動物物種的99%,它們從何起源、何時分異是哺乳動物進化研究中的關鍵科學問題。科研人員表示,這一研究結果科學意義重大,中國袋獸屬於真獸類的新結論,表明亞洲可能不是有袋類的起源中心。目前已知有袋類最早的化石記錄為發現於北美1.1億年前的三角齒獸。
混元獸標本發現於內蒙古寧城義縣組下部地層,是距今1.26億年的熱河生物群中的哺乳動物。過去20年間,我國東北熱河生物群發現了超過120多個屬種的脊椎動物化石。新發現的混元獸保存完好、結構精美,研究人員利用高精度CT掃描技術,數字化三維重建了包埋在岩石中的化石骨骼,基本上復原了每塊骨頭的形態特徵。在此基礎上,研究團隊歷時3年,構建了一個包括有56個早期哺乳動物分類單元和400多個形態學特徵的大型數據矩陣,確立了早期哺乳動物譜系樹。
據介紹,混元獸的屬名,意為「元氣未分,混沌為一,元氣之始也」,表示該生物擁有真獸類和後獸類混合特徵的特別屬性。(完)新華社北京6月14日電(記者董瑞豐、岳冉冉)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