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為乾隆皇帝書法「代筆」,還是燈謎狀元,辭世多年民間常紀念
看到這個標題,不知道您會作何感想?
會不會以為這是在講清朝人呢?
王老生前的最後一張照片
事實上,這只是一位辭世20年、一生都活在20世紀的文化人士,他怎麼和乾隆皇帝搭上了關係呢?
說來說去,還是要和老人的1980年代扯上關係。
......
那時,本文的主人公已經年近七旬,如果說——早些年,他最有名的,不過是在一個小圈子裡小打小鬧的燈謎能手,這1980年代,就是他享譽江蘇、名聞中國的關鍵時刻。
他叫王能父,聽名字的聲音,會以為他是一位淺薄的人(能fu,能富),事實上,名如其人,他是一位能幹且慈祥的父親。
他,生於泰州一個落魄的書香門第,自幼精通詩、書,年輕時,離開家鄉去蘇州工作,以後常年定居在那裡。
自幼博文多識的他,在少年時就展現了燈謎方面的出眾才華。
1950年代,王能父在《新民晚報》等,報刊上發表了多條優秀謎作。當時,蘇州工人俱樂部還組成了一個燈謎組,王能父年紀大、且最活躍,被稱為「老頑童」。
1980年代,百廢待興。
王能父燈謎方面的才能,在當時暴得大名——1982年,在全國30條最佳燈謎中,王老以四條字謎當選最佳謎手且名列榜首,成為全國「燈謎狀元」。
他創作的一些謎至今仍流行,如「自小在一起,目前少聯繫」——省,如「30上下模樣,恰似花兒一般」——卉……
能製作燈謎,可見一個人的思維邏輯能力有多強,這位老人以別具一格的才華,豐富了世人對文化人士的基本認識。然而,老人如果僅僅有這點本事,也就不顯得格外出奇了!
他的能耐,還很多。
比如,在書法、篆刻方面,王能父依舊有著精湛的造詣。
當時也沒有什麼書協組織,他的藝術能力只是在民間口耳相傳,就有行家認他!
據說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他對自己的書法頗為得意,常常喜歡題字。在無錫惠山公園內,就有很多乾隆皇帝書法碑刻,可惜作品在「十年」期間大多被遭受毀滅性破壞……
乾隆皇帝御碑破碎、殘缺,修復成了問題。
當時,園林成立了修復小組,在全國範圍內,徵召恢復能手。
小組成員之一、曾和王能父是同事,他深深知道王能父的精湛造詣。在他三番五次的要求下,文從沈夢知道,已經65歲的王能父,來到了惠山,和眾人一起開始了漫長的修復之旅。
當時沒有電腦、沒有複印機,修復就靠手工。
依靠著從地下發掘出來的字塊殘片,以及流傳的乾隆手書真跡原版,王能父艱難地成功完成了乾隆碑面御書修復工作!
王能父在無錫惠山為乾隆皇帝「代筆」書寫的御碑
當時,景區的文化總監金石生感嘆說:能在皇帝御碑上再加工,有這樣本事的人,恐怕只有王能父了!
此後近十年,王能父在當地繼續為恢復園林匾額、碑刻等默默貢獻,影響很大……
這也難怪,老人於1998年辭世之後,斷斷續續,一直有人寫文或者舉行儀式來紀念這位老人。
2015年,無錫民間低調的舉行了一場「王能父百年誕辰紀念」活動,這時距離他辭世已經17年了。
參加活動的王能父家屬、同事,追記回憶老人生前的點點滴滴。他們認為,這樣「人格高尚」、「淡泊名利」的人,值得被長久懷念。
當然,普通人看到無錫園林中那些珍貴的字跡時,一定會了解這樣一位老先生,並為他的努力而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