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五代十國武將經常篡位,趙匡胤是如何解決此問題的,並非以文御武

五代十國武將經常篡位,趙匡胤是如何解決此問題的,並非以文御武

原標題:五代十國武將經常篡位,趙匡胤是如何解決此問題的,並非以文御武


盛唐之後的五代十國,三年換一帝,五年換一朝,大多數都是權臣上位,而這些權臣又都是武將。亂世武將總是比文人要牛,按書上記載,那個時候流行的思想是「武而優則仕」,「兵強馬壯得天下」。而這些武將也沒有所謂的「忠君」理念。


趙匡胤的前任郭威就是因為都督天下軍馬,取得後漢劉氏江山,而趙匡胤自己則是憑殿前都點檢,從柴氏中取得後周的天下建立宋,再經過近十年的南征北戰,宋基本控制了除遼以外的大部分國王,而當時的遼國,相對於宋來說,應該是旗鼓相當,一下子也不可能征服,所以趙匡胤決定先理理國內的事情。


五代十國簡介


在前面的幾十年,各個政權如走馬燈一樣換來換去,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興亡以兵「,到底要怎麼樣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趙匡胤想了以下幾個辦法。


第一:杯酒釋兵權

這個在歷史上很有名的,幾乎人盡皆知,此處就不多作介紹。


第二:罷殿前都點檢,分二司為三衙



宋朝軍制


後周時期,軍隊的主力有二支,一支是殿前司,一支是侍衛親軍司,這兩支部隊的長官分別是殿前都點檢、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後周郭威就曾任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而趙匡胤自己則曾經是殿前都點檢,兩人通過這二支部隊取得了政權,為了防止歷史重演,趙匡胤不再設置兩司的長官和副長官,殿前司只設殿前都指揮(殿點副都點檢下),侍衛親軍則分設步軍都指揮使和馬軍都指揮使。原來的兩司變成了三衙,分散了武將的兵權。

第三:罷節度使的兵權


節度使自初唐設立時,對於所管理的區域就有全權,類似於西晉的諸侯王,在中央皇朝強盛時,這些節度使是皇朝抵抗外敵的重要保障,但隨著唐皇朝的衰弱,這些節度使慢慢的就成了獨立王國,當時的唐帝不能任免節度使下面的官吏,節度使也可以指定繼任者。



趙匡胤(劇照)


唐後期至宋以前,節度使也是改朝換代的主力軍,很多所謂的皇帝就是節度使升級的,像後梁的朱溫,吳越的錢繆等,趙匡胤掌權以後,就感覺到了節度使的權力過大,但前期最重要的任務是統一全國,所以節度使依舊制。

政權穩定以後,趙就開始削節度使的權力,先是削減節度使對地方的控制,除了駐紮地的地方長官,其他」支郡「長官的任免權全部收歸中央,即所謂的先斷其須。隨後,則收回所有節度使的兵權,從此以後,節度使的權力大大縮小,成了跟三公一樣的榮譽職位。


第四:分兵權為握兵權、調兵權和統兵權



兵權三分

在宋以前,握兵權、調兵權和統兵權是一體的,軍隊的長官即負責訓練軍隊,同時還負責領兵出征,這樣的好處在於將帥兵之間彼此熟悉,戰鬥力相對較強。壞處也在於武將之間彼此熟悉,主帥對於下屬有絕對的控制權,容易形成親黨,成為某家軍,造成士兵只知有長官不知有皇帝,這也是五代十國時武將篡權能夠成功的重要原因。


趙匡胤決定把兵權分為握兵權、調兵權和統兵權,握兵權屬於軍隊的長官,即三衙平時負責軍隊的訓練;樞密院掌調兵權,國家要用兵時,能夠調動部隊是樞密院,如果沒有樞密院的虎符,軍隊的長官是調不動一兵一卒的。同時,領兵出征的將帥又是臨時委派的,即統兵權非長任。


第五:實行」更換法「,經常調換軍隊長官



宋朝禁軍


為了防止軍隊形成」親黨膠固「,趙匡胤還來了兩招更狠的,首先,經常更換軍隊的主官,每幾年一換這樣這些將軍們就不可能在軍隊中有太多的親信,」兵無常帥,帥無常師「。其次,則是經常性的更換軍隊的駐地,這樣做有兩個好處,士兵們經常換地方,就會形成習慣,不會戀家。第二個好處則是可以一定程度上訓練士兵,特別是沒有戰事的時候,換一次駐地就相當於一次戰爭模擬,書上說可以讓士兵均勞逸、知艱難、認戰鬥、習山川。


如果你穿越回到宋朝,看到官道上有匆匆行走的禁軍,而周圍的老百姓一點也不驚慌,你不需要感到奇怪,也不要認為哪裡在打仗,這些禁軍極有可能在換防。


第六:軍隊的駐紮也有學問



後周郭威


為了防止軍隊叛亂,除了上面幾點以外,在軍隊駐紮問題上,趙匡胤也絞盡腦汁。他把禁軍分為兩部分,一部分駐紮在京師,一部分駐紮在外地。趙匡胤的想法的,如果地方上的禁軍想叛亂,則京師的禁軍足可以抵抗,京城的也一樣,史書上說這是」內外相制,無偏重之患「。


經過以上的改革,宋朝的武官對於皇帝的威脅大大減少,甚至於完全構不成威脅,所以終宋一朝再也沒有出現過武將專權的情況。趙的這些政策其實也影響到後世,像現在軍區和軍種的分開。


讀史明志:有宋一朝,不管是南宋還是北宋,始終是很多我們的痛,因為他是除晉外另一個只有半壁江山的正統王朝(現在好像宋金遼並稱了),而且幾乎還是被遼、西夏、金輪番各種虐,宋朝靠著錢賄賂對手過日子,這在其他的皇朝是幾乎沒有的,有也僅僅是前期國家剛創立,老百姓的日子不好過,需要修道生息或者說晚期,皇朝要滅亡時,像整個朝代都這麼玩的,整個中國歷史的大一統王朝也只有宋。



趙匡胤(劇照)


有不少人覺得這都跟開國皇帝趙匡胤制定的一些政策有關。如果說跟趙完全無關,肯定說不過去,畢竟兩宋的軍事政策基本就是廷續他的,但是如果全怪趙匡胤,雨絲覺得也不對。在北宋剛建立的時候,正是武將亂權的高峰期,皇帝輪流坐,明天到我家。在全國基本統一以後,首要的任務就是為了防止這些武將,趙匡胤的大部分政策都是基於這個目的。等趙宋穩定以後,如果北宋能夠出一個英明一點的皇帝,應該做的是修正一下前期的政策,而不是一味的」祖宗之法不可改「。


時移世易,每個時間段都有具體的情況,趙匡胤可以預料到他的政策會使宋朝羸弱,但他不可能忽視眼前的具體情況,否則後果就不是宋朝武力弱的問題,而是趙宋能否傳三代的問題。(註:圖片來源於網路,史路雨絲原創,歡迎轉發,謝絕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路雨絲 的精彩文章:

一位讓羅馬元老院害怕的英雄,卻被私利者出賣用來交換短暫的和平

TAG:史路雨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