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新評出本土最賣座100部電影!華人影星僅成龍電影入圍!
藝術性和電影的創新性可能是好萊塢電影背後的核心驅動力,但歸根結底,電影行業的驅動力是利潤——這使得美國電影產業在世界上聞名遐邇。
因此,好萊塢在製作高收入、高吸引力的大片方面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今天的電影比以往賺得更多,美國本土大片的總票房超過1億美元,這並不罕見,一些電影的票房收入接近10億美元。《復仇者聯盟:無限戰爭》和《黑豹》已經在2018年獲得兩項票房冠軍,這兩部影片在美國國內的首映周末取得了有史以來最成功的票房成績。
Wall St.根據電影商業網站the Numbers提供的國內票房數據,評選出了史上最賣座的100部電影,所有電影票房收入的美元金額都經過了通脹調整,以提供一個更公平的比較。
絕大多數賣座電影都是近幾年上映的,在這100部電影中,只有11部是在2000年之前上映的,最早的電影是1991年上映的《終結者2》。
由於全球化的電影市場,以及不斷增長的全球人口,幾大電影製片廠的電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受歡迎。
電影的製作成本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高,除了6部最賣座的電影外,其他所有影片的製作預算都超過了1億美元。人才的高薪、勞動力的漲價、昂貴的電影設備以及昂貴的新技術的使用,都導致了電影預算的不斷增加。2009年的《阿凡達》創下了最大的製作預算紀錄,經通貨膨脹因素調整後接近4.8億美元。
詹姆斯·卡梅隆的電影大獲成功,《阿凡達》系列已經計劃再拍四部電影。當花費如此巨額的金錢時,很明顯,製片公司更願意製作經過市場考驗過的產品,而不是承擔重大風險。因此,最賣座的電影包括《星球大戰》、《暮光之城》、《飢餓遊戲》、《指環王》和《加勒比海盜》等都成為了系列電影,動畫電影——包括《玩具總動員》和《海底總動員》系列電影也取得了巨大成功。
電影公司通常會把這些大型的項目委託給已經在他們的職業生涯中取得成功的導演,在100部最賣座電影背後的22位導演中,有不止一部電影上榜。
彼得·傑克遜擁有五部——三部《指環王》系列電影和兩部霍比特人,這使他成為榜單上最具代表性的導演。
第一名:2015年的《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9.63億
第二名:1998年的《泰坦尼克號》,9.36億
第三名:2009年的《阿凡達》,8.56億
第四名:2018年的《黑豹》,6.98億
第五名:2015年的《侏羅紀世界》,6.71億
第六名:2012年的《復仇者聯盟》,6.61億
第七名:1999年的《星球大戰前傳1:幽靈的威脅》,6.59億
第八名:1994年的《獅子王》,6.36億
第九名:2018年的《復仇者聯盟:無限戰爭》,6.27億
第十名:2008年的《蝙蝠俠:黑暗騎士》,6億
第十一名:2016年的《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5.41億
第十二名:2002年的《蝙蝠俠》,5.29億
第十三名:2016年的《美女與野獸》,5.04億
第十四名:2006年的《加勒比海盜2:聚魂棺》,5.03億
第十五名:2016年的《海底總動員2:多莉去哪兒》,4.94億
第十六名:2003年的《海底總動員》,4.89億
第十七名:2012年的《指環王3:王者無敵》,486億
第十八名:2012年的《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4.75億
第十九名:2016年的《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4.72億
第二十名:2004年的《蝙蝠俠2》,4.69億
這裡只列舉了前20名,這100部電影里,幾乎都是大家看過的商業大片,《星戰》系列、《蝙蝠俠》系列、《指環王》系列、《哈利波特》系列等等。
下面列舉幾部較早的電影:
1995年的《獨立日》位於第26位;
第一部《變形金剛》位於第45位;
2003年的《黑客帝國3》位於第50位;
2008年的《鋼鐵俠》位於第52位;
1997年第一部《黑衣人》位於第54位;
1996年的《龍捲風》位於第57位;
1991年的《終結者2》以3.29億票房位於第70位;
2010年《盜夢空間》位於第74位;
2001年成龍的《尖峰時刻2》位於第84位;
2000年吳宇森導演的《碟中諜2》位於第87位;
2005年的《世界大戰》位於第91位;
1998年的《世界末日》位於第9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