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代《孝經》鄭注殘片

唐代《孝經》鄭注殘片

唐代《孝經》鄭注殘片

《孝經》是中國曆朝歷代流傳最廣的儒家經典,它以孝為中心,集中闡釋了儒家的倫理思想,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規範,指出孝是諸德之本,認為「人之行,莫大於孝」,國君可以用孝治理國家,臣民能夠用孝立身理家。自問世以來,《孝經》就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漢文帝時,《孝經》置博士,被立於學官。唐代,《孝經》被尊為經書,南宋以後被列為「十三經」之一。在中國漫長的社會歷史進程中,它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範將來」的經典,對傳播和維護社會倫理、社會秩序起了很大作用。

《孝經》根據不同人的身份差別闡述了行孝的不同內容:天子之孝、諸侯之孝、卿大夫之孝、士階層的孝、庶人之孝等。國家圖書館藏西域文獻中有一件古注《孝經》殘葉,新疆和田出土,唐寫本,殘存七行。其全文:「口無擇言,身無擇行;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三者備矣,然後能守宗廟。蓋卿大夫之孝也。《詩》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恰為闡述卿大夫之孝的《卿大夫章》後半部分。其小字雙行的注文為漢代經學家鄭玄所注。

唐代《孝經》鄭注殘片

△國家圖書館藏《孝經》殘片

鄭玄(127—200),字康成,北海郡高密縣(今山東高密市)人。自幼聰慧,從小學習書數之學,到八九歲時就精通加減乘除的算術,十二三歲,他就能誦讀和講述《詩》《書》《易》《禮記》《春秋》這儒家「五經」了。十八歲任鄉嗇夫一職。曾入太學攻《公羊春秋》《三統曆》及《九章算術》,後又先後從張恭祖、馬融學古文經。鄭玄之學以古文經學為主,兼采今文經說,遍注群經,為漢代經學的集大成者。鄭氏所注《孝經》於晉元帝大興年間(318—321)始立於學官。南朝齊沿襲晉制,梁則與孔安國傳並立。北朝則通行鄭注。唐初,鄭注流傳到西域。唐開元年間,唐玄宗訓注《孝經》,頒於天下;天寶年間,詔令天下民間家藏《孝經》。中唐以後,由於唐玄宗御注得到廣泛尊崇,鄭注逐漸衰微,宋末遂亡佚。清及近代,學界有多種輯佚之作。

唐代《孝經》鄭注殘片

△鄭玄像

唐代《孝經》鄭注殘片

△國家圖書館藏鄭注《禮記》

唐代《孝經》鄭注殘片

△英藏唐玄宗注《孝經》

和田出土的《孝經》鄭注殘片,充分反映初、盛唐時期該文獻在西域的廣泛流傳,對於研究唐代經學史與西域歷史文化有較高文獻價值。《孝經》鄭注自宋末亡佚後,近代僅敦煌藏經洞及新疆有殘卷出土。敦煌遺書中保存有鄭注九件,鄭注義疏一件,輔以其他資料,幾乎可輯得鄭注全書。而敦煌遺書鄭注寫卷現均藏於英法俄三國,此件殘片為國內僅存,異常珍貴,2010年入選第三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名錄號06967)。

唐代《孝經》鄭注殘片

△法藏鄭注《孝經》

唐代《孝經》鄭注殘片

△法藏鄭注《孝經義疏》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老上海的私人藏書家們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