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高齡生育孩子患心臟病的風險高

高齡生育孩子患心臟病的風險高

英媒稱,新研究顯示,出生時母親已超過35歲的人也許更容易出現心臟問題。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加拿大艾伯塔大學的研究論文稱,該校研究人員對生下血管受損以及成年後更容易出現心臟問題的幼鼠的雌性老鼠進行了研究。

報道稱,隨著更多婦女在前半生把重點放在職場打拚上以及生殖醫學不斷進步,年齡超過35歲的婦女生育的嬰兒人數正在猛增。由於卵子的年齡以及胎盤都會在胎兒血管系統發育過程中發揮作用,婦女通過接受試管受精或利用冷凍或捐獻卵子所生育的子女也依然存在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該論文主要作者、婦女與兒童健康研究所執行所長桑德拉·戴維奇說:「這項研究是重要的,因為它將增進我們對以下問題的了解:高齡生育對於子女成年後的健康狀況會產生何種影響。」不過她表示,這些增高的風險不應該成為超齡婦女不敢生兒育女的理由,而是應該被用來幫助她們更好地進行妊娠準備。

報道稱,人們長期以來一直知道在較高年齡生育具有特定的風險,35歲以後懷孕的婦女更容易生下患有發育困難和染色體異常疾病(比如唐氏綜合征)的孩子。她們也更容易罹患高血壓或一種與妊娠有關的糖尿病,而且流產和早產風險更高。

報道稱,女性一出生,卵子數量就固定下來,在每月的排卵期內會釋放一顆卵子。隨著年齡上升,卵子的數目和質量都開始下降,這一過程在35歲後會加速。此外,隨著年齡上升,婦女自身患慢性病以及機體總體退化的風險也將加大。戴維奇說:「妊娠是個神奇的事件——尤其是它對我們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報道稱,為胎盤供血的血管比女性體內其他地方的血管更加狹窄,這可能導致整個血液系統內壓力的聚積。此外,戴維奇說,高齡產婦的胎盤可能得不到健全的發育,從而限制其「進行營養物交換的能力」,進而可能妨礙胎兒發育。她解釋說:「在有關發育期胎兒在成年以後如何容易罹患慢性疾病的整個概念中,這些因素與表觀遺傳機制有很大的關係——即環境會怎樣改變這些基因,從而導致蛋白質的變化,導致心血管發育的某些方面的變化。」

採用試管受精、冷凍卵子或捐獻卵子等手段懷孕的高齡產婦生下的孩子也並非安枕無憂。她說:「這不只是因為產婦年齡大了,這也與子宮接受能力有關——就像土壤和種子,需要兩者的配合。」

高齡實驗鼠生下的雄性和雌性後代都顯示出心血管系統較弱的跡象,儘管在出生幾個月後雄性幼鼠看起來受到的影響要大得多。這對於戴維奇來說並不意外。她說,與母親年齡無關,雄性和雌性後代的胎盤發育方式存在差異,一開始「雄性往往更容易(出現心血管問題),但雌性隨後會追趕上來」。

她的研究成果還需要在人類身上進行檢驗,但它表明希望生育的高齡婦女應該「以自己所能達到的最佳健康狀態進入妊娠期。保持健康,保持充分的營養,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況,對於所有年齡段的每一個人都是至關重要的」。

戴維奇說:「這些出生前遭遇的風險因素中的任何一個都不應該成為責怪母親的理由,但是我們都會面臨風險因素,對它們有所了解和具備防範意識是十分重要的。」

免費領取更多健康福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臟病 的精彩文章:

心臟病的早期,身體有這幾大徵兆?趕緊為家人看看
如何預防心臟病?

TAG:心臟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