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御筆《心經》,不虧為帝王!
乾隆是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帝王之一,他在位時間最長,和其祖父康熙、父親雍正共同締造了康雍干盛世,是社會生產力達到了封建社會的最頂峰。
乾隆皇帝,著名的「文人」皇帝。他擅書法、好題字,一生寫了上萬幅書法。
乾隆重視文化教育,也是歷代帝王中最勤奮學習、也最有才氣的一位。有學者認為:乾隆的書法有力地輔助了他的政治活動,成為了他貫徹政治意圖的有效工具。他的書法與效仿康熙重開「博學鴻儒」科、「六下江南」一樣,籠絡了漢族士人,改善了滿漢關係,最大程度地贏得了漢人對皇帝本人和滿族統治的認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23cm×46cm 首都博物館藏
清代內廷的書法,從康熙時開始走向興盛,到乾隆時達到頂峰。書法之於乾隆帝,不僅僅是個人愛好,還是滿文化與漢文化的交流和結合方式。該御書表現出乾隆作為一代帝王對書法精髓的高深領會,體現了乾隆的書法水平。
古人說,人如其字,書法最能體現一個人的氣質和藝術修養。乾隆書法表現出他對於自身書法水平充滿自信的心理狀態,書法中隱含的大氣、從容、嫻雅等因素,更折射出一代帝王的雄韜大略和寬廣氣度。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般若心經》或《心經》,是大乘佛教中最短的一部經典。其經名具有非常深刻的含義,其中「般若」是印度梵語音譯,漢譯為「智慧」,但是這種智慧不同於我們世間理解的智慧,它是佛菩薩的智慧,是清凈無染的智慧,在中國文化中沒有一個適當的名詞可以代替它,所以為了保持它純凈、聖潔的意義,我國古代的佛經翻譯家大都遵循「為生善」(讓人們生起善解)的原則而不予翻譯。
乾隆皇帝在佛學修養上的意趣完全是一致的,那就是他對佛教般若思想的崇尚和深切體悟。在汗牛充棟的佛教三藏十二部典籍中,他唯獨選擇《心經》作為書寫的內容,體現了他對《心經》所闡述的般若思想的執著追求。
乾隆行書《大士像並心經圖軸》
這幅乾隆御筆大士像並心經圖軸,創作於乾隆二十二年,筆法圓潤、遒勁飄逸,是乾隆皇帝一生中較為精彩的作品,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另一幅紙本《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乾隆皇帝於乾隆元年丙辰(1736年)元旦書寫而成。
1978年10月,從北京阜成門內大街妙應寺白塔塔剎(天宮)中,發現了一批重要佛教文物,其中乾隆皇帝御筆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以下簡稱《心經》)是較為重要的一件。
這件御筆《心經》連同其他出塔文物都是清乾隆十八年(1753)修塔時放入塔中的,具有重要的宗教、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為我們研究乾隆皇帝崇佛及其佛學修養提供了重要依據。
TAG:京博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