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浙北地區無公害蘆筍栽培措施

浙北地區無公害蘆筍栽培措施

浙北地區無公害蘆筍栽培措施

浙北地區臨近上海、蘇州、杭州等長江三角洲一帶,栽培的蘆筍具有廣闊的銷售市場。除此之外,蘆筍能夠促進人體消化,增強食慾,具有較高的保健價值。浙北地區蘆筍產量為1 000~1 400 kg/667 m2,收入為6 000~8 000 元/667 m2,為農民種植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同時完善了農業產業鏈。

1 品種選擇

選種是蘆筍高產的基礎環節。選種優質、高產、抗病蟲害的蘆筍品種,不僅可以提高蘆筍種植的產量,而且可以減少病蟲害、提高產品品質。總結近年來試驗示範的經驗發現,可選取格蘭特、308 等品種,其表現為早萌芽、生長速度快、根莖粗細均勻、頭部鱗片緊實不易散落、顏色飽滿濃綠、商品性能好以及產值高等。此外,其生長植株屬於矮化型,抗病蟲害、抗倒伏,屬於綠、白筍兼用品種,是現階段比較理想的生產品種。

2 優化栽培模式

2.1 大棚避雨栽培

莖枯病是蘆筍普遍存在的病害,嚴重情況下會導致蘆筍死亡。該病產生的原始病菌為真菌半知菌亞門擬莖點黴菌,主要作用於蘆筍的莖枝部位。病菌以分生孢子器殘留於植株生長的大田內過冬,到次年春季滋生出分生孢子,其中20~30 ℃是最容易萌發的適宜溫度。在氣溫較高、濕度較大的梅雨季節是發病和蔓延的最佳階段。而利用大棚通過避雨栽培,可以隔絕水分子的傳輸通道。

2.2 壟式栽培

這種栽培方式是避免田間積水對蘆筍造成的影響,正常以長6 m、寬145 cm、壟4 條為宜,壟間挖掘深度為25 cm 的深操作溝和排水溝,移栽時將育苗栽在壟面中間,每株間距為30~35 cm。

2.3 微滴灌系統

受到蘆筍栽培條件的限制,蘆筍田間要設置良好的排水、灌溉系統,盡量做到在不同條件下均可實施灌溉操作,滿足種植條件。其中,微滴灌系統可以逐漸滲透水分到土壤內部,降低水分蒸發率及滲透率,有助於解決傳統灌溉條件下造成的高濕環境問題,不易於水分的保存和吸收,避免出現病害高發和肥水流失等現象。

3 播前準備

3.1 播種

播種前24~48 h,提前裝好營養缽中的營養土,用水澆灌透徹後使用薄膜覆蓋住,壓蓋嚴實,以便營養土完全浸潤育種[2]。播種當天掀開薄膜,藉助中等小棒子撅出1 cm 深的小穴,播種時將種子栽培於小穴中,播種後蓋上1 cm 厚度的營養土,播後第二天再次蓋上薄膜。如果是夏季,則要在薄膜上層鋪蓋草苫或者稻草,一系列流程完成後搭蓋好拱棚,並在上方加蓋遮陽設施,防止雨

水沖刷。

3.2 苗期管理

首先,溫度。播種完成到長出育苗階段,缽土中的溫度不能高於30 ℃;出苗後以20~28 ℃為最佳。其次,濕度。前期灌水比較濕潤,齊苗後根據水分的需要時干時濕,在生長高度達到10 cm後以干為主。最後,栽培地處理。蘆筍適宜生長在土層深厚疏鬆、富含有機質、地下水位低、排灌性能良好和酸鹼性適應的沙質土壤中。而浙北地區普遍土壤黏性嚴重,因此,為了滿足蘆筍的栽培條件,選用纖維較重的有機質,即蘑菇菌渣作為土壤改良劑,改善本土黏性較重的情況[吉山花瑤]。

4 田間管理

4.1 定植

一般要求在5 株左右小筍之間便可定植。定植選擇生長健壯的株苗按照分級定植於溝內,每株距離30~35 cm。將移栽植株均勻伸展於土面上,使用封蓋壓實緊密,讓根土密貼後均勻混合1 000.0 kg 清水,添加糞料40%、蘆筍青0.2 kg,搖晃均勻後施於定植溝內,並覆蓋5~6 cm 的疏鬆土壤,類似龜背形狀方可[3]。需要注意的是,將苗株地下莖上著鱗芽一端定向排列栽培,集中嫩芽在中央位置生長,分散勻稱,以便提高蘆筍的產量和品質。

4.2 施肥管理

蘆筍屬於多年生作物,種植的年限和管理水平有所區別,產量差距較大。因此,根據實際土壤的肥力、產量水平等,充分考慮蘆筍對肥料的需求,確定科學的施肥量,達到提升產量及品質的目的。成齡筍正常667 m2的產量高於1 000.0 kg,所施氮肥27.2 kg、磷肥17.5 kg、鉀肥23.75 kg。參照蘆筍生長發育不同階段的不同特點,每年重點施肥3次。

4.3 澆水管理

澆灌是最為重要的環節,控制著莖葉的生長需求,並通過及時排水保證幼莖能夠得到良好生長。秋後每隔10 d 左右澆灌一次水,保證莖葉健康生長,延長養分累積的時間,土壤在封凍前澆灌一次越冬水。莖枝的修剪也要合理,避免受到病蟲害的影響,並減少水分的蒸發。

4.4 留母筍和疏株搭架

4.4.1 春母莖留養。留養春母莖關係著夏筍高產成功與否。春母莖留取的時間一般要根據當年春筍生長的實際產量、筍齡質量而定,正常是4 月上旬至4 月下旬,雨水過去初晴時節是春筍留母莖的最佳時間。二年生蘆筍留取3 根左右,三年生蘆筍留取4 根左右,四年生及以上的生蘆筍留取5 根左右,最多不超過8 根。選擇健壯的嫩芽留養,留母莖後及時搭設除掉弱枝、殘枝、病枝及雜草,並在樁高1.5 m時打頂。

4.4.2 秋母莖留養。養足秋髮母莖,充分蓄足養料,為明年的春筍栽培打下高品質基礎。留養秋母莖的時間一般從8 月上旬開始,正常均勻每株(盤)留養6~8 株,散落分布。由於秋母莖數量多且旺盛,因此應及時清理整枝,清除細、弱、病枝及雜草,以便於通風透光,降低病蟲害發生率。為避免颱風的發生抗倒伏,及時完善打頂、打樁工作,拉雙線搭架。

5 病蟲害防治

5.1 莖枯病

一般發病於距離地面30 cm 的主莖地段,會間隔出現浸潤性褐色小斑,後來逐漸演化成青灰色或者灰褐色,並且同步擴展成菱形,並存在多數病斑連接成條狀。病斑的周圍出現邊緣紅褐色,中間凹陷的地方呈現灰褐色,密實分布著尖狀小點。對於這類病害的防治,首先是選擇地勢較高、乾燥、利於排水的地段進行種植。其次,要徹底清潔田園,清除病莖後燒毀或者埋藏;施肥時,控制氮肥用量,防止生長過於旺盛。日常管理防治過程中注意密切觀察,一旦發現此類病害,在發病初期使用一定比例的甲基托布津溶液、波爾多液、代森胺防倍液,每隔7 d噴洒一次,連續噴洒兩三次。

5.2 鏽病、根腐病和菌核病

鏽病發生會影響栽培效果,因此,需將病莖徹底燒除,並適時對梳枝打頂,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降低田間濕度,發病初期使用百菌清溶液和滅菌丹進行防治。根腐病會在莖局部的皮層開始腐爛,根部也會受此影響造成主莖腐爛[4],最後直至衰老。在幼苗定植階段,使用苯菌靈浸潤根部15 min 即可。菌核病多發於幼莖靠近地面生長階段,首先出現褪色逐漸變成褐色,最後生出黑色如鼠屎般的菌核,防治方法和莖枯病類似。

5.3 蟲害

包括蠐螬、螻蛄、種蠅、金針蟲等多種類型,可以將25%的敵百蟲粉和5 倍細土製成毒土施於田間,或者在施肥的同時噴洒80%敵敵畏乳劑溶液。

6 採收

採收時間需有效根據市場的需要進行調整,採收時用手將蘆筍連同地下根莖部分一起折斷拔起收回,或者使用鋒利的小刀在地下2 cm 處平茬收割。採收期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夏季,時間可分為上午和下午2 次。通常4月上旬開始採收,筍的平均質量明顯降低時結束。春母莖在收割前3 月下旬開始留養,秋母莖留養期在8 月上旬開始留養。

栽植後三四年進入採收期,採收期一般為兩三個月。綠蘆筍幼莖長至25 cm 時即可進行採收;白蘆筍幼莖採收標準有所下降,通常18 cm左右進行採收。另外,根據產品在市場上的品質定價要求,必須在長出地面20~24 cm時才可以採摘,並且於土下2 cm地方收割,集中分級售出。

浙北地區無公害蘆筍栽培措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錢柳 的精彩文章:

陝西渭北旱塬區老齡蘋果園蹲接改造技術
畢節地區野生重樓資源調查

TAG:青錢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