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起伏伏,想做一個大熱的電視動畫系列真難
GIF
作者:雪城剎那
封面:霹靂Q娃15周年廣告圖
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
摘要
失眠時的讀物哦。
第十章 系譜篇最終章(後篇):佐藤順一四連發
系譜篇的最終回了,廢話少說來看看六條系譜在上世紀的大結局,接著按上回的順序來。有的線要分兩半,分別講九十年代前期和九十年代後期的故事。
第一條線,平成元年金屬英雄系列移動到星期日早上八點鐘播出後,迎來第二個春天。取入了系列初期宇宙刑事系列的刑事劇要素,又從超級戰隊系列取入了一定程度的團體英雄要素。雖然題材還是超級英雄,內容則向動真格的刑事劇靠攏,而不像系列初期宇宙刑事系列那樣基本上停留在有刑事的設定。於是人氣出現了宇宙刑事系列以來的第二個高潮,因為無論東映還是朝日電視台,自古以來在電視劇領域最擅長的就是刑事劇,直到現在也是。
然並卵好景不長,因為雖然觀眾層擴大了,擴大出來的人群他主要不是來買玩具的。本來當初移到星期日早上來,就是因為收視率已經不行了但是放你一條生路,到清凈的時間段來安心老實賣玩具。結果現在收視率上去了,達到當年宇宙刑事系列的高度,反而玩具沒怎麼上去。於是只好再花功夫捆住小朋友的心,等情況好轉了一點又想嘗試些門檻高點的野心和挑戰,就這麼周而復始折騰完了九十年代前半。到九十年代中期終於老實了,九十年代後半的情況我們過一會兒再回過頭來說。
這種反覆折騰的景象有兩個主要原因,第一是金屬英雄系列其實是不存在的系列。我們已經知道金屬英雄系列是民間大友後來為了有個統稱代號加上去的叫法,而對於電視台製片廠贊助商玩具廠家長以及小朋友,這種系列的統一感和品牌性一概不存在,不像假面騎士和奧特曼每部都叫假面騎士和奧特曼。所以金屬英雄系列的題材內容是可以飄忽不定的,包袱不大,而同時也就從沒有穩固的根基,利弊共擔。
第二是金屬英雄系列進入九十年代,東映一方的總製片人從宇宙刑事系列以來的吉川進,換成了堀長文。堀與吉川有兩點不同,第一點,他干製片人這行還是新人,原本是當監督的,都幹了二三十年了才換職業的。第二點,他不是從七十年代東映超級英雄最繁盛的時期歷練過來的,在職業生涯中堀長大的環境多是東映刑事劇的製作現場,到八十年代中期他對東映超級英雄的製作現場接觸才開始增多。
然而堀的野心嘗試,還得再等十年到平成假面騎士系列才有起碼的土壤,那時同樣是滿足兩個前提條件。第一條,有大招牌引起的效應,假面騎士這個名頭太出名了,一開始容易被吸引過來一看究竟的人群就多。第二條,時代到點了,到那時適齡看假面騎士的孩子,他們的雙親也小時候在假面騎士席捲全國的風潮環境中活過。家長對作品本身有親近感,為孩子甚至自身在這上面掏錢阻力也小,於是把節目內容拔得高齡一點的阻力也小得多。而這兩個先天條件,九十年代前期時的金屬英雄系列還一樣也不具備。
第二條線,緊接金屬英雄系列後面的八點半,朝日放送電視台的專屬節目檔。八十年代末受眾從小女孩又轉換成了小男孩,之後進入九十年代第一次採用集英社的《周刊少年跳躍》連載的漫畫《魔法塔魯路特君》為原作來製作動畫,這片台灣的譯名叫《神通小精靈》。一九九〇年當時,前面八點鐘的金屬英雄系列剛迎來第二次春天,後面九點鐘的東映不可思議喜劇系列上回說過因為有《美少女假面帕特琳》,也處在收視率的高潮期。共振起來本作也達到朝日放送電視台這個檔的收視率鼎盛期,連八點半也出現了星期日大清早收視率突破二十個百分點的奇蹟。
東映動畫的製片人簱野義文,系列構成菅良幸,演出的山內重保,音樂橫山菁兒等,同是《周刊少年跳躍》連載漫畫為原作的《聖鬥士星矢》當時完結後,直接移動過來的主要布陣為多。《聖鬥士星矢》播出時的劇場版山內監督了一半,這回總算是第一次就任電視動畫的系列導演。原本就在朝日放送電視台這個節目檔的演出家也有,貝澤幸男和角銅博之兩名,還有之前做演出助手的志水淳兒也在本作中升格為正規演出家出道了。
製片人方面給簱野配了一名副手,在新版的《秘密的小亞子》擔任輔製片人有實績的關弘美,這回頭一次參加幼女片以外的作品,從此要跟這個節目檔連續打交道十四年了。簱野與關搭配的體制維持了三年半,這期間當年與佐藤順一和貝澤幸男一起當演出助手練級,但是沒有一起過來的梅澤淳稔,也過來就任了一回系列導演。但是這種少年漫畫的路線也沒有持續太久,和當年幼女片路線差不多一樣走了六七年,到九十年代中期終究還是又回到幼女片路線上去了,轉換的原因出在下面一條系譜上。
第三條線,東映動畫在朝日電視台的黃金檔剩下的獨苗。《聖鬥士星矢》結束後,主要布陣移到上面那條朝日放送電視台在星期日早上的線。相對地,本來在星期日早上好好過日子幾年的佐藤順一,倒被移過來就任系列導演了,跟他一起移過來的是給他當演出助手的幾原邦彥。
這裡本來就已經是個好死不如賴活著的節目檔,《聖鬥士星矢》雖然救了一把但也沒有能長期安定的招數,接下來於是開始挖六十年代的人氣作,第一章中提到的水木茂的《惡魔君》和赤塚不二夫的《猛烈阿太郎》。跟隨著《魔法使莎莉》和《秘密的小亞子》這波幼女片翻新的潮流,把少年漫畫也在平成時代挖出來出新作。從平成版的《猛烈阿太郎》起,五十嵐卓哉也開始跟著佐藤練級演出助手,而幾原則升為演出家出道了。
平均收視率都跟《聖鬥士星矢》差不多,《星矢》以來雖然這個時間段五個百分點的慘狀已經得到顯著拉升,但是平均值還沒回到黃金檔最低要求的兩位數。《猛烈阿太郎》之後決定轉為幼女片路線的《金魚注意報》,這回平均收視率居然升上兩位數了,最高值也突破十五個百分點。連出版連載《金魚注意報》的講談社也很驚奇,接下來推同在講談社連載的幼女漫畫《代號是水兵V》的動畫化,主角叫愛野美奈子。講談社看準了這不但有市場,而且與東映親近,因為上回說過東映不可思議喜劇系列的《美少女假面帕特琳》前一年剛剛在星期天大清早拿下平均收視率十五個百分點的奇蹟,而《水兵V》則是漫畫家武內直子惡搞這片的漫畫。
然而一要動畫化就出問題了,從六十年代起常打交道的老問題,直接找個有現成原作的東西搬上電視便可能遇到的問題,那就是商標已經有別人用過了。所以反正東映集團處理這種事已經是老司機,沒事聽我的重來,另開一個連載。跟武內說,《魔女老師》是最初出現超級英雄變身打架的幼女片(第二章),當初《美少女假面帕特琳》的方針是平成版的《魔女老師》。而《美人兒甜心》是動畫類最初出現超級英雄變身打架的幼女片(第三章),那我們這個新作就奔著平成版的《甜心》去。哦還有一條,這維納斯的發想不錯,乾脆主要角色名都想玩行星梗。
於是這回武內就按照小時候看過的《秘密戰隊五連者》來,需要團體性的主要角色。除了愛野美奈子,後面登場的主要角色就都成了帶行星的姓氏。美奈子有個閨蜜叫空野光的,改了姓水野。本來按照姓某野這個套路下去,後面還要有個叫夜野雅的和叫地野衛的,改姓火野和木野。最後符合少女漫畫定番地,搞個空想白馬王子定位的男人出來,順便叫地場衛了。結果東映動畫還加一條,電視上超級英雄的元祖當然是《月光假面》啦,那個怎麼樣。於是月球這個衛星就混進了一群行星里,還成了主角。
系列導演繼續由佐藤擔任,這樣就形成了從平成版《惡魔君》、平成版《猛烈阿太郎》、《金魚注意報》到《美少女戰士水兵月》的四連發,連任四年又一個季度後甩鍋給幾原接任。《美少女戰士水兵月》開播後雖然收視率沒有跳水回去,但比起《金魚注意報》毫無優勢,玩具也賣得不怎麼樣,雖然幼女片本來也都不怎麼樣。也就是說不屬於要緊急止損的大爆死,也不屬於有價值繼續下去的對象,但是幼女片就是這種極端慢熱,這是從當年從《小甜甜》得到的歷史經驗教訓了。所以這回還是堅持下來了,年初開始撐到秋季終於出現明顯人氣,萬代夏季新增發售的人偶在玩具市場從九月份開始率先發力,十月份起收視率也沒再回到過一位數,幼女片領域刷新《小甜甜》紀錄的長期人氣系列就誕生了。
第四條線,八手三郎為原作名義的超級戰隊系列在平成元年到達十周年時,狀態不好移到星期五傍晚播放後,只能說是雪上加霜。這個時間不但小朋友放學還沒回家在外面野,而且還要面對同一時間在富士電視台播出的對手《亂馬二分之一 熱斗篇》。再下一年靠著在大友間炒紅了的一部《鳥人戰隊噴射人》,終於出現好轉,以及一九九二年成功推銷給美帝、確立追加戰士體制來復甦,到一九九三年才總算是回歸正軌狀態。十周年時一失足,然後一旦進入下降通道需要至少三年的輪迴來複權,因為主要受眾對象的小朋友年齡跨度是至少三歲,這樣的路後年Q娃系列又給重走了一遍,雖然追加戰士體制學早了點。
到九十年代中期,日本社會已經形成一種印象,戰隊系列是永不完結的。這時為了擴大系列影響力,顯得這家子更加人丁興旺,也已經把七十年代中期原作名義為石森章太郎的《秘密戰隊五連者》和《JAKQ電擊隊》正式納進來了,稱為超世紀全戰隊一下子就湊滿了二十周年。然而好景也還是不長,雖然一直靠著超級安穩的玩具銷售收入,但工作日傍晚的時段不適合兒童片這件事還是沒變。跌到九十年代後期忍無可忍,終於又出最後的大招了,趕到星期日大清早去,從一九九七年四月的電視台例行改編期開始執行。
八十年代為止的雙休日大清早是蠻荒之地的印象,這時早已經被各位前輩打碎了,所以超級戰隊系列來到星期日早晨後也跟前輩一樣有機會開闢新的春天。這回的左遷處分地比以往的都早,早到七點半,而且已經是九十年代後期,儘管如此也出現了七點半的大清早收視率兩位數的戰績。結果按下葫蘆又浮起瓢,這回輪到賣玩具沒以前堅挺了。九十年代中期萬代也已經形成一種印象,那時的萬代御三家是戰隊、高達、奧特曼,稱為不需要很隆重的宣傳就莫名其妙自然而然一年出貨額上百億日元的奇特知識財產。可到九十年代後期在戰隊系列身上這個印象也崩掉了,這就要到新世紀初再來修正了,就不再屬於我們這裡系譜篇的範圍。這次修正完成之後,再下次戰隊系列遇到點稱得上危機的危機,就得到《妖怪手錶》襲來的時候了。
第五條線,在富士電視台的東映不可思議喜劇系列。從《美少女假面帕特琳》大成功的那年起,連續三年走相似的幼女片路線,腳本也總由浦澤義雄一人全話執筆一年份至少五十本。到第四年時,已經是美少女戰士系列人氣爆發的時期了,雖然收視率一直很高,但美少女戰士系列那邊是玩具市場的人氣集中爆發。就算都是東映的,讀賣廣告社和富士電視台就不開心了,需要轉換路線。把這個節目檔移交給東映動畫,又變為製作給小男孩看的片,東映不可思議喜劇系列就此結束,雖然跟金屬英雄系列一樣其實原本是個只在民間存在的系列。
可轉換路線後才兩年就不行了,出現了這個節目檔成立以來頭一次平均收視率一位數。讀賣廣告社一方的製片人木村京太郎,從東映不可思議喜劇系列的最後十年間一直擔任到這時,他想出一招救場的。其實當年動畫化的水木茂作品《咯咯咯的鬼太郎》(第一章)先後出了兩期,本來已經結束了吧不過到八十年代又決定重製,被算作第三期。那時就是讀賣廣告社出的主意,木村擔任讀賣電視台一方的製片人。重製能有一次就能有第二次,在富士電視台星期日早上九點鐘的這個讀賣廣告社專屬檔,正好也是東映動畫的節目檔,乾脆把第四期在這裡出了救場好了。
《鬼太郎》當年出第三期時,不在黃金檔播出但是收視率與同時期的《龍珠》匹敵,雖然商品沒有那麼地大紅大紫。從此就認定為屬於收視率給力類型,然後成了救場專業戶。第四期於一九九六年在星期日早上九點鐘這裡開播,果然不負救場重任,而且最高收視率還衝到二十個百分點。整個星期日早上的所有動畫或超級英雄,達到二十個百分點的收視率奇蹟,這是史上最後一次。十一年後《鬼太郎》第五期再出現時,也同樣在這裡,也同樣背負救場重任,而且也同樣不負眾望,那次是把已經跌到一位數的境況硬是拔高回到兩位數。
木村玩上癮了,同樣是有第一次就能有第二次。上回剛說過八十年代末復活的《秘密的小亞子》,為什麼能從老東家朝日電視台轉到富士電視台,因為主導的也是讀賣廣告社,其實製片人也是木村。那也正好是東映動畫製作的,那就把《小亞子》再第三次動畫化,放在這個檔來接上《鬼太郎》第四期。東映動畫一方的製片人也跟第二期時一樣是關弘美,系列導演也跟第二期的一樣是芝田浩樹。不過當年還是新人打副手的關弘美,這時就已經是老司機自任總製片人了。
過去的人氣作過些年頭翻新出來,這種低風險操作理論上來說確實是成功率高的,可是木村這回確實是終於算盤落空了。離上次過了十年,一九九八年第三期的《小亞子》沒有像前兩次那樣獲得大人氣,一年也沒播滿,急著砍掉一個月的份。然後總算死了心開發新作,接上的新作是《數碼獸大冒險》,這回成功發展成大人氣的長期系列了。國內粉絲眾多大家熟悉,這裡故事已經講完,接下來也不再屬於我們這裡系譜篇的範圍了。
第六條線,需要講故事的量最少的這條富士電視台黃金檔的少年漫畫改編動畫。《龍珠》之後《龍珠Z》,這都沒問題,《龍珠》打下的天下太廣了,所以都不希望完結了。可最希望完結的是鳥山明自己,磨了一波又一波,終於如願以償許可完結了。完結以後怎麼辦,這知名度還是比較高的,妥協案拿個《龍珠GT》接上。新出原創動畫怎麼個玩法,本來想去填魔人布歐篇到完結之前十年間空白的坑,也就是說跟將近二十年後《神與神》到《龍珠超》做文章的方向一樣。可是最後還是決定在原作完結之後的時間軸做文章,結果間接給本世紀的玩法留下了空間。
至於龍珠系列完結後再又怎麼辦,還是那招,過去的大名作過多年後翻出來搞新的。把鳥山在《龍珠》之前的《阿拉蕾》翻出來製作平成版,當年那可是龍珠系列一輩子也不及的怪物收視率,所以期待度也還是很高。但是硬拔也拔不高,雖然成績並不低。也就是說《龍珠》因為太龐大,完結後形成的這個真空地帶不是想填就能填上的。可平成版《阿拉蕾》播的這兩年間,集英社還真就找出有希望填上的了,就是《海賊王》,接在平成版《阿拉蕾》後面一九九九年十月份開播。
今人有事後諸葛亮的視角來看,《海賊王》確實給填上了,可當時還的確是要走一步看一步。《海賊王》開播後一年半與平成版《阿拉蕾》的平均水準相比,收視率沒有顯著的提升,富士電視台急了出招。離鳥山原作的系列在星期三晚上這裡開播已經過這麼久二十年了,現在反正已經不是鳥山原作的系列了。而這個旭通信社與東映動畫的專屬節目檔,當年本來又是從星期日晚上移過來的,現在就再移回去。因為這時到星期日晚上有搭夥的對象,而不是孤單只播一個動畫節目,兩個動畫一前一後在一小時內連著播對收視率有前後互相照應的效果。
但是移過來以後也每況愈下,這跟日本的社會和電視行業的大勢也有關係,這裡的連載還是不再多扯。動畫已經不適合讓全家老少一起晚上黃金時間觀看,以取得至少兩位數的收視率了。《海賊王》是富士電視台撐到最後的黃金檔動畫節目,在星期日晚上撐了又五年半後終於丟到了左遷聚集地,也就是星期日早晨。自此富士電視台在黃金檔的動畫類節目全滅,兩年半後日本電視台也把《名偵探柯南》踢出黃金檔,那邊的黃金檔動畫類節目也全滅了,現在日本全國放送的黃金檔動畫類節目只剩朝日電視台有搭夥照應效果的《哆啦A夢》和《蠟筆小新》。
剩下轉過頭來看前面三條線在九十年代後期最後的故事,倒過來說好了,先看第三條線。美少女戰士系列第一年是從沒人氣到有人氣,第二年是從有人氣到大人氣,然後第三年到鼎盛期。打個對摺第一年到第三年是上升期,第三年到第五年就是下降期,雖然從實際表現來看是崩潰期。幼女片領域在玩具市場,過去人氣持續最長久的是《小甜甜》大賣了整整三年,美少女戰士系列不說五年起碼四年是有了,刷新了持久紀錄。就這麼長期系列化到超級戰隊系列那種程度,這野心是有的嘗試也是有的,但是失敗了,這個歷史使命以後交給Q娃。
但瞬時最高風速紀錄確實還維持著,萬代的出貨額第一年已經超過一百億日元,第二年飆升到兩百〇五億,第三年鼎盛期是兩百六十三億,之後第四年跳水到一百六十四億,第五年繼續跳水到六十一億。也就是說峰值過後下降期之中,每一年直接往下殺百億規模,這個速度過快了而且還是連續的,再加上反正對於幼女片已經真算夠久的了,所以結束掉是正確的選擇。這一行里經常不好賣的商品其實不可怕,可怕就是就是這種變動劇烈的,那才是要人命的承受不起,這個道理說過有幾遍了不過在這個連載好像還真是第一次說。
爬得越高跌得越慘,升得越快摔得越疼,這是從六十年代起各種前輩都印證過的,可你就是沒法避免去重走歷史,太難了。同時期九十年代這樣的商材依然很多,《蠟筆小新》第一年讓萬代出貨近一百七十億日元,第二年直接縮水到四十億。《灌籃高手》第一年能出貨六十億日元,第二年直接縮水到沒夠格上決算報告。所以才說萬代為什麼那麼重視超級戰隊系列這樣的,峰值從來也不高可每年就給你帶來那麼些,形容不出來穩如什麼,其實就是穩如戰隊。
結束以後怎麼辦,這是幼女片領域版的龍珠系列,照樣留出一個真空地帶來。也是老招術,當初不是說美少女戰士系列是平成版的《甜心》嗎,這回直接把二十多年前的《甜心》直接翻出來,製作平成版電視動畫《甜心F》接檔在後面。然後完全不行,比最後一年的美少女戰士還沒人氣,於是被趕出黃金檔。只是朝日電視台一直是比較仁慈的,不會一步到位就給貶到大清早去,這次也先只是移出黃金檔往前半小時,放到晚上六點半去。移了以後當然收視率也跟著降,又回到五個百分點的水準了,一夜回到十幾年前《星矢》出現之前。
《甜心F》壽終正寢後下一年,換一種大膽的,同時又以降風險為目的的玩法。就像東映漫畫祭那樣,買一張電影票看多個中短篇電影,那這邊就同樣在半小時的通常一集動畫時長之內,實質播出三個不同的幼女片。這厲害了吧,其中總能有個對上幼女胃口得人氣的吧,豪華三本立!然而幼女大人們一個也不理。那好吧下一年還是老老實實回歸通常玩法,二十世紀最後的必殺技,號稱美少女戰士的正統後繼《神風怪盜貞德》!然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整個幼女片路線都沒有然後了,朝日電視台死了這條心了。小女孩真是不靠譜,不要了,我們還是做給小男孩看的片,把東堂泉叫過來讓她搞原創的《爆裂戰士戰藍寶》。
一九九六年是萬代和東映的股災年,龍珠完了,美戰崩了,不可思議喜劇已死,鬼太郎本來就不適合賣,戰隊開始疲軟,金屬英雄反正就沒高空飛行過。萬代表示我還有剛收養的高達,高達表示爹至少今年我救不了你。最後剩一個給力的《迪迦奧特曼》,填補不了整個大坑,這年萬代實質是凈虧損的。從這年起往下三年日子就沒好過,幼女片的市場其實也是這集體崩盤表現的其中之一。《甜心F》不行,《貞德》不行,隔壁《小亞子》也不行,那到底什麼行。不知道,因為一九九八年整個女童玩具市場規模的總量,也只有一九九四年也就是美少女戰士系列的鼎盛期那年總量的三成。整個行業都百思不得其解,搞到在業內雜誌上專門出組團研究論文特集《小女孩到哪裡去了》。
至於朝日電視台和東映動畫換成少年向路線的《爆裂戰士戰藍寶》,這回總能好轉了吧,然而日本電視台在這個時間段放上一個《全職獵人》。得了,啥也別想了,也不用提下一步路線再怎麼換了,直接砍了砍了。《爆裂戰士戰藍寶》腰斬的那年,朝日電視台在星期日早上六點半這個時間開始重播美少女戰士系列,在這裡撒下了一點種子,這條線已經亡了。
繼續倒回去第二條線,九十年代中期朝日放送電視台又改為幼女片了。因為自從美少女戰士系列開始後,東映不可思議喜劇系列不是結束了嘛,然後從小女孩的節目檔變成小男孩的節目檔了。那這邊本來是小男孩的節目檔,就反過來改成小女孩的,但又要跟美少女戰士系列有所差別。也就是說瞄準從美少女戰士系列畢業的小女孩,上了初中進入青春期的小女孩,所以要找少女漫畫製作成動畫了,小女孩有事沒事談戀愛的那種。這個路線於是戰了三年半,選中《橘子醬男孩》《近所物語》《花樣男子》三個少女漫畫。
一九九四年的《橘子醬男孩》開始,關弘美第一次從副手升為挑大樑的總製片人,還得到了平成版《猛烈阿太郎》和《金魚注意報》時跟著佐藤順一混的腳本家影山由美。然後音樂用奧慶一,角色設計用馬越嘉彥,馬越這是第一次就任角色設計,結果三年半都用上他了。可是嫌他品味不夠對小女孩胃口,只設計角色就好了,從《近所物語》開始服裝交給作畫監督川村敏江來設計,也是第一次干設計工作的新手。關表示你儘管淡定,這片我還拿下了老將行信三,還打包捎帶他太太行雪繪,不行的時候給你來鎮場子。聲優方面起用二十齣頭的新人,叫宍戶留美的。
可萬代就不開心了,你再怎麼討好青春期小女生,對我賣玩具有幫助嗎。日子還過得去時可以忍忍,一旦有點波動就根本忍不了了,還是應該專心為幼齡小女孩著想你造嗎。好吧那就出純粹的幼女片《夢之蠟筆王國》,是個少女大河動畫路線與魔法少女題材融合的產物,總體以旅行為主不過摻雜有魔法的設定,最相近的是像《花仙子》那樣的。這回系列導演用佐藤順一,角色設計用稻上晃,系列構成用栗山綠。哦不,噓,人家叫山田隆司。
最後倒回來說第一條線的事,金屬英雄系列九十年代前期的野心嘗試,到九十年代後期安分了。製片人又換了,那時東映不可思議喜劇系列結束了,所以那邊的製片人日笠淳換過來擔任金屬英雄系列。就比較能放得開製作兒童片,然而金屬英雄系列實質是不正式存在的系列,沒有連貫的品牌效應這個弱點沒有改變。所以一旦出了一次人氣作,就容易只靠著出續篇來延續人氣,金屬英雄系列史上有過至少三次這樣。
意思就是,一個長期系列確立並穩定後,只靠著一個品牌效應,而實質內容設定每回是全新的與前作無關,這是完全體的狀態。而像比如假面騎士系列和Q娃系列的初期,以及第二期奧特系列和第三期假面騎士系列那種一度涼掉後復出的弱勢期,再比如金屬英雄系列這樣的例子,連內容設定上也出直接續篇,這不是因為人氣很高。而是雖然高但不夠高,不夠有資本有底氣直接展開全新世界觀和舞台設定的新作,而必須靠直接續篇這樣的關鍵詞來一定程度上延續人氣,是處在「系列」成形到成熟的轉換期的操作。
日笠因為以前是東映不可思議喜劇系列的製片人出身,所以在金屬英雄系列作風也能輕易向那邊靠攏。而且因為東映不可思議喜劇系列已經結束了,所以不妨還融合一下,於是便能誕生比如中國人也聽說過的《鐵甲小寶》,這個路線走了兩年。主筆腳本改用山田隆司,連象徵著東映不可思議喜劇系列的霸筆腳本家浦澤義雄也過來了。當時山田正在兼任緊接半小時後播的《夢之蠟筆王國》的系列構成,結果是浦澤的弟子大和屋曉就過去參加《夢之蠟筆王國》了,是他的動畫腳本出道作。
這時發生一件事就是,一九九八年石森章太郎去世了。石森跟東映超級英雄交情這麼久,總得表示表示吧。因為自從在九十年代前期,東映不可思議喜劇系列順其自然地結束掉後,東映已經這麼幾年沒出過石森掛在原作名義上的電視劇了,而《假面騎士》以來有二十多年是年年不停的。所以企劃接下來一九九九年什麼節目來接檔時,提議應該翻新石森當年的舊名作出來。
至於上哪個,首選《小露寶》(第四章)。第一,因為《小露寶》是同時符合朝日電視台和石森兩項要素的節目中,當年收視率最高的。第二,因為《小露寶》本來就是東映不可思議喜劇系列的原點(第七章),加上正好有機器人設定,所以整體作風與九十年代末已經融合的金屬英雄系列和不可思議喜劇系列,其實很相近於是順移過去挺自然。《小露寶》之後的石森名作就上《人造人機械士》,何況那人造人也算機器人,和金屬英雄作風也能近似。其他朝日電視台出過的典型石森名作還有《閃電人》呢,這三個都出一遍各戰一年後,就到二〇〇二年了。這意味著什麼啊,金屬英雄系列的原點宇宙刑事系列二十周年到了,然後那時再回過頭來又出個紀念作。
算盤打得好好的,開始執行第一年就不行了,因為翻新的平成版《燃燒!!小露寶》在玩具市場不給力。你看還是那老一套,過去的名作過多年拿出來翻新,這麼保險的操作放東映身上就經常不濟事,需要個緊急來救場的。說起石森跟東映的超級英雄,一般人能最先反射性想起的代表性名作就是假面騎士系列了。那為什麼假面騎士在前面完全沒見進候補名單啊,因為假面騎士是每日放送電視台的嘛,不是朝日電視台的地盤。
可是這時情況緊急,這事就不是事了。因為同時期每日放送電視台反正在和讀賣廣告社玩奧特系列,玩爽了,之前表示過假面騎士暫時不要了。不要那朝日電視台可就要了,反過來朝日電視台在九十年代丟掉的高達系列,後來進新世紀則由每日放送電視台收了。於是這樣就決定平成版小露寶之後由假面騎士上,二〇〇〇年假面騎士在朝日電視台又復活了,系譜篇終。
【後記】
給還能夠堅持看到這裡的有緣分的觀眾,真誠地交代一下實際變遷。這個連載以《Q娃全明星風雲錄》為題,在正面直接講Q娃故事之前的所謂「系譜篇」,實質是Anitama過去連載的另一專題《東映御三家 大人的事情》的延續。說起在Anitama連載的以東映為話題的專題,從這個「系譜」的思路來說,其實也有自己的兩條系譜。
最初是Anitama開刊的二〇一五年夏就企劃的《東映與周日早間 六十六年的系譜》,那時單純的想法和定下的方針只是,要講東映就放一個連載里全講完就行了。結果那裡速度太慢,講的故事又太古老,加上那時沒敢像現在這樣無法無天放飛自我一篇里塞那麼那麼多字,然而可以講出來的故事實在太多了。於是路線變更為講些接近現代當代的,並且節奏很快的故事,就是在二〇一六年夏蹭東映動畫創立六十周年紀念日的噱頭而開始連載的《東映御三家 大人的事情》,這是分化出來的第二條系譜。原本的《東映與周日早間 六十六年的系譜》後來則因為另外的傾心血大型連載專題項目《奧特系列通鑒》而停滯了一年,今年再開時已經獨自發展成了當下連載中的《東映兒童片年代記》。順便我還悄悄塞這裡問一下有緣的人,如果改叫《東映特攝動畫年代記》怎麼樣?
那個《東映御三家 大人的事情》當初企劃時的模樣,分為五個主要部分。第一萬代篇,第二電視台篇,第三東映篇,第四系譜篇,最後第五是以時間為順序以作品為單位,直接來說東映御三家的具體片子。萬代篇已經基本按照預定連載完了,電視台篇縮水了不少但也算在那裡連載完了,東映篇整個砍了,然後系譜篇移到這裡成了《Q娃全明星風雲錄》的一部分。最後那第五部分後來也路線變更了,變成皮套人不單獨講了而預定只針對Q娃講故事,皮套人可能就順帶提起的程度,真要直接講也是放《年代記》里。因為皮套人的話題尤其是本世紀範圍內的,無論筆者讀者實在容易炎上容易浮躁,沒那個必要。
所以路線變更後的預定是,《東映御三家 大人的事情》結束後,接上以Q娃為主題的新專題,然而最後結果是變成了現在這樣。去年春鷲尾天說「來年是Q娃十五周年」時我並沒很當回事,因為這是典型的第十五年偷換概念成十五周年,這種操作的緣由、目的、歷史、前例等等我心裡有數並且理解接受罷了。不過鄭重隆重程度的確在預想以上,所以當初想的Q娃專題早則今年秋冬、晚則拖明年,變成了實際在今年初又蹭著十五周年紀念作開播的噱頭而出現了,「系譜篇」就從《東映御三家 大人的事情》的結尾部分鬼使神差變成了《Q娃全明星風雲錄》的開頭部分。
至於這個系譜篇的內容,平心而論我也知道離正常觀眾的認知範圍太遙遠,太晦澀。《東映御三家 大人的事情》企劃時,其實系譜篇就是重點部分,基本架構本身更是個人在最晚二〇一二年已經成形的,快要能與《奧特系列通鑒》比肩被我歸類到學術研究成果的範疇內了。所以即使想作為重點部分,在《東映御三家 大人的事情》的連載中也往後拖遲遲不出來。內容上對觀眾的事前認知依賴度很高,相當於是起的這麼個作用,讀者腦中有所見聞但是大部分缺損的無數零散碎片,給串聯起來並且補足完整成形展現出一種全局景象。如果不依賴觀眾的事前認知這個前提條件就太困難,那就實質會成《東映與周日早間 六十六年的系譜》和《東映兒童片年代記》那樣的,從遠古開始仔細講故事講到你生的娃都生娃了全貌還沒出來。
可是這個難題我沒解決掉,放棄了,這個系譜篇是的確在高度依賴觀眾的事前認知度來敘事的,自嗨程度超過以往我寫過的任何東西。第一章字很多很長,長到變態發瘋,主要目的是快點過快點過儘早地把必須講的事情給過掉。然後想做努力的方向是,給各條線怎麼上代號能讓人看著清晰點,不搞混了到底哪條是哪條。雖然事實證明如果不高度依賴事前認知度,我怎麼在代號上玩點花樣也還是容易忘掉和搞混暈頭的。其實還有更進一步的比如畫圖示意啊還是作表啊,但是我招,老實說動力不足沒去做,系譜篇的後半其實已經在有惰性和慣性地繼續連載,承認自己失敗了。本回以後的部分不再講脫離常識的內容,都以看片觀眾的正常興趣為前提。
現在是已經結束,各條線的代號馬甲也不用了可以脫下來了,來坦白理一遍。
取名叫天體線的,這個實質應該叫朝日電視台製作×東映商事代理×朝日電視系列放送。雛形在一九七一年的《假面騎士》,成形在一九七九年的《戰鬥熱舞J》,二〇一八年六月現行作品是《快盜戰隊魯邦連者對警察戰隊巡邏連者》,位於星期日早晨九點半。
取名叫天翼線的,這個實質應該叫朝日電視台製作×旭通信社代理×朝日電視系列放送。雛形在一九六六年的《魔法使莎莉》,成形在一九七六年的《小甜甜》,二〇一八年六月現行作品是《假面騎士Build》,位於星期日早晨九點鐘。
取名叫天使線的,這個實質應該叫朝日放送電視台製作×旭通信社代理×朝日電視系列放送。雛形在一九七一年的《喜好!喜歡!!魔女老師》,成形在一九八四年的《尖帽子的美墨兒》,二〇一八年六月現行作品是《抱抱!霹靂Q娃》,位於星期日早晨八點半。
取名叫愛人線的,這個實質應該叫富士電視台製作×讀賣廣告社代理×富士電視系列放送。雛形在一九六七年的《奧特艦長》,成形在一九八一年的《機器人小八》,二〇一八年六月現行作品是《咯咯咯的鬼太郎(第六期)》,位於星期日早晨九點鐘。
取名叫愛神線的,這個實質應該叫富士電視台製作×旭通信社代理×富士電視系列放送。雛形在一九七二年的《魔神Z》,成形在一九八一年的《阿拉蕾》,二〇一八年六月現行作品是《海賊王》,位於星期日早晨九點半。
另外,旭通信社因為一九九九年時自身的併購重組,現在略稱叫旭通第企,洋文版略稱ADK。朝日電視台略稱EX,富士電視台略稱CX,朝日放送電視台略稱ABC。東映商事略稱東映AG。《東映兒童片年代記》第一章的封面圖
取名時的腦洞,就是蹭Q娃現行作品的名字。エール法語天空或法語翅膀稱天翼線。アンジュ法語天使稱天使線。エトワール法語天體(俗稱星星)稱天體線。マシェリ法語親愛的(女性)稱愛人線。アムール法語愛,及引申愛神厄洛斯或丘比特稱愛神線。一月份對系譜篇的企劃最終定形時,除了今年Q娃有五人之外別的情報不知道,於是形成這樣的對應處理了。今天的系譜篇最終回終於嘮完了,這個連載本身還有未來,有緣下次見。
最後還剩,上回有個評論提問:
「以前聽說光之美少女系列的誕生,是因為美少女戰士水兵月的原作作者武內直子對於版權費用開出高價,東映支付壓力過大,才放棄水兵月,製作自己可以掌握主動權的魔法少女長篇動畫,這個說法屬實嗎?」
這個問題可以分兩個部分,前一個部分是武內直子要價高真不真,後一個部分是Q娃因此而誕生真不真。後一個部分比較好回答,因為在史實材料之前首先這邏輯不通,沒人能知道Q娃的商業高度和持久度會不會至少到美少女戰士的程度,然後以此為前提依據來選擇讓Q娃誕生。後人很容易潛意識中以事後諸葛亮的狀態去推想,這個問題可以換個對象一看更明顯,萬代近半世紀以來賣玩具都以出自東映作品的角色為主,長年給東映集團交錢,何不完全自己開發掌握主動權的。
再要加上史實材料就是,第一條,Q娃誕生已經是美少女戰士人氣凋落於是結束之後的七年了。第二條,Q娃這裡的節目檔當時已經是東堂泉原創路線確立並持續的狀態,不管別的地方版權費收多高多低這裡總歸是東堂泉的。跑個題,僅在Q娃初期的事情上後世在上帝視角臆測的例子就還不少,比如幼女玩具一年賣五十億日元就算成功但是初代Q娃第一年過百億了所以好厲害好厲害的。這個說法我只在吹Q娃的情景下見過,二〇〇六年下半年開始出現的。再比如初代Q娃第一年預定就半年的,好調後延長到一年,這個如果在大體知曉體制的情況下也能察覺邏輯不通,好在後來也明確否認了。
然後前一個部分的問題,武內直子要價高是不是這樣。在這之前有一條前提需要再強調解釋一下,就是對於「原作」這個概念的理解。當代人容易理解成創作方面一概是作者的功勞,然後製作成影像形式時要麼照搬要麼稱為毀原作。確實很多是這樣,但上世紀也很多不是這麼個狀況和概念,尤其符合長期放送、全國放送網非深夜檔這兩個條件的很多是另一種情況,是今人看來好像特殊其實在他們的世界幾十年屬於常態的情況。美少女戰士恰恰屬於這後一種情況,就是「我這裡要出一個電視節目,你以此為前提出個漫畫/小說,你叫原作」,而不是「你這裡已經出了個現成漫畫/小說,你是原作,我想以此製作成電視節目」。
上世紀的電視行業很多所謂原作實質意義理解為原案,有個框架就行了,具體創作是複雜的群體產物,這種體制早在聯動商品化業務催生版權業務之前就已經確立了。其中擔任角色設計的畫家往往容易得到原作頭銜,第一因為長相比起情節或技術之類要素很直白,容易界定權利歸屬,第二因為經常需要漫畫家去開個連載用來給本命電視節目宣傳。可是後來版權業務造成事後躺著收錢的情況導致原作頭銜變得太誘人了,所以比如Q娃這樣直接機構披馬甲原作東堂泉的,是應對這種情勢下進化的必然處置。八手三郎已經作出了榜樣,而沒有處置好導致事後爭誰有資格躺著收錢的反例,宇宙戰艦大和號哥吉拉奧特曼全都爭過。其實就是因為當年現場實態確實是複雜的群體創作,導致各方都有說法各自有理。
回過頭來原作者對版權費要價的事,所以原作者一般根本就沒有立場在這樣的實態環境下主導要求。而且牽扯的機構也多,出版社、電視台、贊助商、廣告代理商、製片廠、玩具廠等等省略號,該咋樣就咋樣慣例和行規細到費用百分之幾這類事早就建立了,各方都分配有歸屬於自己部分的權利和義務。就算原作者是完全自己事前創作然後各方都把他當巨巨供著這樣的情況,也沒有擅自主導要求和談價的立場,在東映動畫股東大會上問龍珠動畫下一步什麼打算會被懟回來說你去問富士電視台。
那武內到底是什麼情況呢,版權費高這個事的確不是空穴來風。她首先是有了自己的事務所,名字也很兔叫直子公主企劃,不過名字不是重點。重點在於意味著也是以公司的身份了,然後跟別的公司交涉,把原本正常分配歸屬於其他各企業的多項權利,通過正常交易購買過來了。所以最後整體看來形成的現象,美少女戰士系列的版權在原作者那裡壁壘也高費用也高,因為武內這麼一波操作後版權問題比一般情況下的其他作品複雜了。
※音響監督選聲優時會考慮什麼因素?
※原來人寫歌詞的時候是會發愁的啊
TAG:Anitam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