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宋代奸商造假 一點不比現代遜色 看看他們是怎麼打假的

宋代奸商造假 一點不比現代遜色 看看他們是怎麼打假的

造假並不是現代人的專利,這種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醜惡行徑由來已久。宋代手工業、食品行業異常發達,造假奸商可謂無處不在。

北宋進士蘇象先在《丞相魏公談訓》文章中一針見血地指出:「眾爭取死馬,而不取駝牛,以為馬肉耐久,埋之爛泥地中,經宿出之如新,為脯臘,可敵獐鹿。皆稅居曹門,鄰巷皆貨之咸豉者,早行其臭不可近,晚過之,香聞數百步,多馬肉為之。」

這段話的意思是,開封府市場附近有諸多加工死馬肉的作坊,這些不法商販廉價買來死馬,深埋地下,延緩腐爛的速度,第二天刨出來,用豆豉燉熟加工成肉乾,在市場上冒充獐肉、鹿肉,欺騙消費者。

不法商販造假手段很特別,早晨路過臭不可聞,到了夜間,香味傳出數百步遠。

宋末元初的文學家周密從來不買市場上所謂的鹿肉,因為他十分清楚:「今所賣鹿脯多用死馬肉為之,不可不知。」

南宋相比北宋,造假事業後繼有人,並且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比老祖宗有過之而無不及。

南宋浙江樂清縣令袁採在著作《世范》中對造假現象深惡痛疾:「雞塞沙,鵝羊吹氣,賣鹽雜以灰……敝惡之物,飾為新奇;假偽之物,飾為真實。如米麥之增濕潤,肉食之灌以水。巧其言詞,止於求售,誤人食用,有不恤也。」

給出售的小雞喂沙子,給鵝、羊吹氣兒,給鹽摻灰,給肉注水……南宋的奸商造假手段簡直是天良喪盡。

宋朝流行一本《物類相感志》的生活常識小冊子,書中記錄了識別假香油的方法:「以少許擦手心,聞手背香者真。」

做為皇帝的宋徽宗在《大觀茶論》中提到茶商造假,手段令人髮指:「其有甚者,又至於采柿葉桴欖之萌,相雜而造,時雖與茶相類,點時隱隱如輕絮,泛然茶麵,粟文不生……雜以卉莽,飲之成病。」

造假的茶商把柿子樹葉、苦丁樹葉摻進茶葉里,一起加工製作成真假難辨的茶磚,普通百姓看不出來,把這種茶喝下去,久而久之會喝出病來。

面對造假成風,宋代官府令商人組成「行會」,按照不同行業登記造冊,由行會會長做為擔保人,經過品評制定合理的價格,嚴把商品的質量關。

對於出現售賣變質食物、有毒食物,處罰沿襲唐朝的法律——《唐律疏議》,規定:消費者與商人要簽訂合約,買回物品三日內發現問題,賣方要無條件更換或退貨,如果不退貨被舉報到官府,則由官府衙門強制執行退貨,同時,賣方還會受到「笞四十」——打四十鞭子的懲罰。

對於注水肉問題,宋代法律嚴格規定,往牛肉、豬肉里注水,一經發現,就會被責打六十大棍,造假商戶再次造假被抓,數罪併罰,將會被判處一年以上有期徒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周讀書 的精彩文章:

這個靠拍馬屁接連陞官的人 還是被武則天給收拾了
一碗墜胎葯 造就了一個弱智的皇帝 還斷送了一個王朝

TAG:漢周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