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攝影構圖
網上關於攝影「三分法」「黃金分割點」等構圖理論已經太多,如果太拘泥於這些條條框框,拍出的照片就容易顯得做作而缺少靈性。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被多種事物和感官包圍,這就要求我們保持開放的頭腦,明白對一張照片適用的構圖法則並不一定也適用於另一張。
現在很多人為了構圖而構圖,從各種刁鑽的角度去拍攝。當然我承認好的形式本身就是內容,但更多的時候,我認為構圖更像是一種工具。通過對線條、顏色、形狀、質感等元素的組合來引導人們對照片的觀看。簡單來說,構圖是為了讓照片更容易被閱讀。
我們知道,人眼傾向於去觀看那些有秩序的事物而抗拒那些混亂的事物,因此構圖的目的,就是為了從混亂中找出秩序(以攝影師滿意的方式),從而展現出照片的內容和美感。文字是文學家理解世界的工具,而相機就是攝影師表達自己世界觀的媒介。通過將世界收納進手中小小的盒子中,再以自己的方式輸出,從而表達出完全個人的觀點,並且在表達自我的同時感染他人。
所以說到底,無論怎樣的構圖,最終都是一種自我表達。攝影是私人化的一件事情,它呈現的是攝影師對這個世界的理解。
理解構圖的目的之後,我們再來看一看那些構圖的「基本法則」,只有理解為何構圖,才能真正運用這些原則,讓它們為表達服務。
1、三分法:想像自己的照片被兩條水平和兩條垂直的直線九等分,三分法認為我們應該將最重要的東西放在這些線條上,或者放在四個交點上。
2、保持簡單:簡單的照片往往比複雜的更有吸引力,我們的雙眼能快速從混亂的事物中捕捉出興趣點,但相機卻無法從眾多事物中提取焦點,這就需要我們減少畫面中多餘的元素以減少干擾。
3、改變方向:不要所有的照片都用水平構圖,嘗試豎起相機拍照。水平線和垂直線只是參考,如何選取取決於你想如何表達你的照片。
4、視覺平衡:嘗試改變照片中主體的位置,看它能否與畫面中的其他部分(包括明暗和顏色)營造出平衡感。照片中最好不要有巨大的空白部分,構圖時要考慮到物體的「視覺重量」。
5、引導線:在看照片時,人們的視線會自然跟隨著線條的方向而變換。匯聚的兩條線能營造透視感,而曲線能讓人們的視線在畫面上流動。人行道、樹木、欄杆等都是很好的引導線。
6、對角線:善用對角線能增加畫面中的戲劇性和動感,更廣的視角能強化對角線的效果(比如用較短的焦距或廣角鏡頭)。
7、節奏和質感:重複的圖案能增加畫面的秩序感,而注意畫面中的質感(比如牆面、衣服等)能讓畫面更加立體。
8、角度和透視:從不同的角度拍攝能營造出完全不同的視覺效果,透視能很好地表現出畫面中物體的大小。
9、背景:相機經常會讓物體和背景之間產生壓縮感,導致主體不夠突出。可以選取較淺的景深或用乾淨的背景以減少干擾。
(攝影師Irving Penn系列作品,所有人像均在一個三角形空間內拍攝完成)
10、縱深感:為了讓二維的照片呈現出立體感,拍攝時需要考慮前景,中景和遠景,物體之間的遮擋也能體現畫面的縱深感。
11、善用取景:樹木、建築物、窗戶、門等都是很好的框子,可以更好突出畫面中的主體。
12、離近一點:許多照片缺少震撼感是因為主體太遠或太小,讓主體佔滿取景框,畫面的感覺立馬不一樣!
13、顏色:沒有什麼比色彩更能營造一張照片的情緒。暖色讓人感到高興、喜悅,而冷色讓人平靜、悲傷。善用色彩能讓照片傳遞出更好的情緒。
最後,建立起自己的構圖習慣,然後學會打破它。
TAG:此處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