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銀行、信託、債券等融資渠道收緊,民間借貸利率要漲上天?

銀行、信託、債券等融資渠道收緊,民間借貸利率要漲上天?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今年以來,隨著融資環境持續收緊,不同融資工具的利率水平節節攀升,有報道稱目前民間融資利率已經飆到20%的水平了。那麼,目前民間融資利率真有這麼高嗎?後期民間融資利率會怎麼走?本文將重點分析。


去槓桿環境下,融資難愈演愈烈

據橋水基金的達里奧總結,去槓桿一共有四種方式:

一是縮減開支,比如美國房地產泡沫破滅後,家庭普遍縮減開支、提升自身的儲蓄率;

二是債務減免,直接違約或者進行債務減記,比如美國居民去槓桿時很多家庭直接對銀行貸款違約了;

三是財富再分配,比如調整稅收政策,減輕低收入家庭的收支壓力;

四是債務貨幣化,央行通過印鈔來降低宏觀槓桿率。

就目前來看,我國正通過收緊信貸來倒逼企業和居民降低槓桿率。

企業角度,企業從各種渠道融到的資金總額體現為社會融資規模,2017年底以來,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已經轉為負值,意味著企業融資餘額出現了凈下降(參見圖1)。

居民角度,目前銀行按揭貸款利率普遍出現上浮,比如南京的按揭貸款利率基本上浮20%,利率的上漲無疑會加重家庭的財務支出負擔,對居民債務有抑制作用。

就融資渠道來說,銀行、信託、債券等各種融資渠道都在收緊。

銀行方面,隨著資管新規實施,表外理財投資的非標大部分要轉回表內,這對銀行表內信貸投放形成擠壓。

信託角度,今年以來信託貸款和委託貸款都出現了明顯的負增長,意味著很多信託和委託貸款項目到期後不再續作(參見圖2)。

企業債融資方面,企業債凈融資額在2017年大幅萎縮,2016年企業債凈融資額3.29萬億,2017年只有0.45萬億。

信貸的收緊使得民營企業融資困難,資金鏈斷裂的風險上升。本來去槓桿的主體應該是國有企業、地方政府和居民,但在融資難的環境下,民營企業躺槍,因為民營企業更難從金融機構拿到貸款,於是民營企業成為今年債券違約的大頭。從槓桿率看,國有企業槓桿率明顯要高很多,比如今年4月,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65%,但我國製造業平均資產負債率只有55%(參見圖3)。在融資收緊的環境下,國有企業獲取信貸的優勢凸顯,民營企業續命的難度加大。


融資利率抬升,但民間融資利率沒有

隨著信用環境收緊,目前凸顯的問題是到期債務如何續作的問題。

由於債務到期後企業還有融資需求,但融資的供給已經明顯收縮,結果就是融資利率水漲船高。

首先,貸款、信託、低等級債券利率今年都出現明顯上升。

銀行貸款方面,今年1季度銀行按揭貸款平均利率為5.42%,但去年1季度利率只有4.55%。

信託方面,2017年以來信託收益率就持續上行,目前1年期貸款類信託的收益率已經高達7.7%,但去年初是6.1%(參見圖4)。

低等級企業債券方面,目前AA評級的3年期企業債收益率為5.5%,但2017年初只有4.49%。

不過,民間融資利率基本穩定,還未出現明顯的上升跡象。

觀察溫州民間借貸利率,可以發現,2017年以來民間借貸利率一般在15%至20%之間波動,目前還未出現明顯的上升跡象(參見圖5)。


收益超過24%的理財項目千萬別信

理論上,企業在正規金融渠道難以拿到錢的環境下,就有動力通過民間借貸來融資。

那麼,為何民間融資利率沒有出現飆升呢?背後的原因可能有兩個:

一是企業和社會資金參與民間借貸的意願在下降。

站在企業角度,利用民間借貸來融資其實是早死和晚死的區別。民間融資成本高昂,選擇民間融資短期可以度過危機,但長期看利息負擔越滾越大,破產風險只是從時間上推遲了,並沒有消除。另外,企業選擇民間融資是期望後續政策會放鬆,到時候用正規融資來替換民間融資就好了,但目前來看,去槓桿和打破剛兌是政策的主基調,在看不到信貸什麼時候能放鬆的環境下,與其借民間融資,還不如當下違約破產。

站在社會資金角度,居民參與民間借貸的熱情在下降,韭菜被割多了,接盤的慾望就沒了。觀察P2P成交額數據,2017年下半年以來,成交額已經明顯萎縮(參見圖6)。在違約現象越來越嚴重的環境下,社會資金接盤的意願很低。

二是民間借貸利率無法有效突破24%的天花板。

根據2015年6月發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

通俗點說,如果你放貸的利率沒有超過24%,法院會支持你要求借款人還款的訴求;如果你放貸的利率超過36%,超出部分直接是無效的;如果借貸利率在24%至36%之間,那麼超出24%的利率訴求很難獲得法院的支持。

可見,在這種政策規定下,民間借貸利率是很難突破24%的天花板的。

所以,雖然企業融資困難,但發生民間借貸亂象的概率還是比較低的。另外,不管是你的親戚、朋友還是同事,只要讓你拿錢參與收益超過24%的項目,大概率是他遭遇騙局了。在當前的環境下,還是謹慎一點,買點正規金融機構發行的短期理財產品為好。

【鈦媒體作者介紹:作者/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左俊義,來源/蘇寧財富資訊 】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Steam進入中國市場,但國內嚴苛的遊戲審查是個坎兒
社交裂變簡史:互聯網的誕生讓其發揮了最大作用

TAG:鈦媒體APP |